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矮败小麦为基础,采用烟大牟、贵农21等小麦育种材料进行不完合双列杂交,组建成小麦抗白粉病基础群体,从该基础群体中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的小麦新品种黔麦18号(黔审麦2010001号),并在贵州省内黔西、惠水、兴义、毕节等地进行推广应用3 300 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品种诱发结合自然发病的方法,鉴定2020—2021年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系)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情况,分析11个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评估区试小麦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及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抗性育种提供支持。在11个参加小麦区试材料中,表现为抗白粉病的有10个品种,占11份鉴定材料的90.91%,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病性、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病性;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条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免疫、9个品种表现为高抗、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叶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完全免疫、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4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在参加试验的11个品种中有10个品种对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抗性,占鉴定品种的90.91%,11个区试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存在较小差异。筛选鉴定出对3种病害表现高抗性的5个品种,分别为贵农麦1803、贵农麦20-1、黔1104、贵农19(CK)和贵农麦19-9,可作为抗病育种的优异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品种、密度和底肥试验表明织金县小麦高产栽培与品种、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密切联系,试验条件类似生态区小麦高产栽培宜选择黔麦17号、贵农19号和毕麦19号品种,底施46%高效复合肥20~40kg/667m2,保证基本苗8~12万/667m2.  相似文献   

4.
抗病小麦新品种黔麦20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麦20号是以贵农775为母本,夏繁2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4002号).2012-2013年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2年18点次平均单产为4 350 kg/hm2,比对照增产2.59%,增产点率60%以上.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3 913.5 kg/hm2,较对照增产9.3%,75%的试点增产.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抗寒、抗倒伏等特点,在贵州省小麦主产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宜沿河种植,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促进小麦品种更新换代,2017-2018年开展了8个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贵农30产量最高,为289. 03kg/667m2,比贵农19(ck)增产10. 56%,且抗性较强,可进一步示范。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小麦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适宜运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良新品种,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2020-2021年度运城市安排引进 15 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引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冀麦 418 、乐土 808 、邯麦 19 、烟农 1212 、石农 958 、冀麦325 稳产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运城市小麦主推品种在当地小麦主产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新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5年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的17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矮抗58表现最优,温麦19号、周麦18、豫麦49-198、温麦18、郑麦004和濮麦9号也优于对照,其他品种较差,综合评判结果与各参试品种的生产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该分析方法为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更直接的量化指标,对作物新品种的审定、筛选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六枝特区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适合六枝特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对7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在产量、有效穗、穗粒数等综合表现方面,以川麦4号表现最好,其次是黔麦17号,再次为丰优5号,其余4个品种相对较差.建议生产上以种植川麦4号为主,黔麦17号和丰优5号可作为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9.
贵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以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多花多实的矮秆春性小麦品种绵阳11号为母本;用综合比状好,适应性强、丰产、优质、抗旱,抗病的中秆半冬性品种贵农10号为父本杂交;获得 F_1后,再用 F_1与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熟相好,抗旱、耐瘠的中秆小麦品种黔荣杂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淮麦30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郑麦9023/淮86175(黔丰1号/78—4101//石81-424)采用轮回选择法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2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及沿淮麦区多点生产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于在淮北麦区晚播及沿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白粉病采用自然病圃鉴定。赤霉病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病圃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系)有贵农21、贵农775、三属麦、92R178、92R149、A552,高抗的品种(系)有斯燕93-1、JYP-1、JYP-2、JYP-3、小白冬、C39、兴麦17等;对赤霉病没有免疫的品种(系),多数品种(系)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的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略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80(107)、小白冬、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其中JYP-1、92R149、92R178、小白冬、JYP-3为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兼抗性抗源。  相似文献   

12.
中麦41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组合是京411/贵农11//京411。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10016。  相似文献   

13.
糯稻新品种贵农糯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农糯1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1年用香型糯稻品种农南香糯与兴糯925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2001-2003年在贵阳与三亚之间进行高产多抗目标性状的单株选择:2004年春定型育成.编号为2003南繁-528;2004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贵州省糯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2008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08011号.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核心是对亲本的遗传改良以及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为了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目的,在亲本组配中,注重亲本遗传背景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状优良,用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丰产稳产性好、矮秆、抗寒、抗旱、抗倒、适应范围广的弱春性品种周麦13为母本,以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综合抗灾能力强的豫麦54(百农64)为父本,其杂交后代用系谱选择法并施加选择压力,提高环境胁迫性,实行早代诱发行接种病圃鉴定,以早代选择为突破口,选育出新的小麦品系漯9908-3-3-2.该品系不仅具有株型好、长相清秀、穗层厚、抗寒耐旱、耐后期高温、灌浆快、熟相活泛等特点,而且硬质率、产量潜力和抗倒伏性能明显优于周麦13和豫麦54.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定名为漯麦9号."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的中试与示范推广"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和陕西等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11-2012年度对引种的2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周麦2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嵩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良星66、周麦23、丰德存麦1号、新麦21、舜麦1718、洲元9369、太学7号、中育12、开麦20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继续试验的同时,扩大示范推广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漯麦6010是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省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生产特性,以 2011-2012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方差分析法、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分别对漯麦6010和对照品种郑麦902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漯麦6010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适合黄淮海麦区、长江流域大面积生产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使小麦新品种新麦29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利用2010-2012年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及2012-2013年度河南省生产试验汇总结果,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9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省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具有较高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新品种的应用价值,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川麦51’的产量、抗病性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川麦51’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在2年的区试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2.6%和14.2%,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1.4%。采用DPS软件进行区域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川麦5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稳定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麦51’高抗条锈病和中抗白粉病,能够抵御频繁爆发条锈病和偶发白粉病的四川气候条件。综合评价认为‘川麦51’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晓慧 《中国种业》2017,(11):43-44
以福7-6和铜薯2号作为对照品种,对5个贵州新品种(系)甘薯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F10-4、Q19-5和黔紫003产量均高于主要对照品种铜薯2号,其中F10-4与对照差异极显著,Q19-5和黔紫00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菜型甘薯品种黔菜1号产量显著高于主要对照品种福7-6;黔薯721产量偏低,但其薯型较好,商品薯率高.5个参试品种各有特色,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厚德麦981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厚德麦981的生产特性,利用2017-2020年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厚德麦981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厚德麦981增产效果显著,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均较小,适应性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