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93,自引:13,他引:93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还提出了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麦41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组合是京411/贵农11//京411。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10016。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em.Thell.三组染色体中有两组已是无庸置疑地确定了来源。A组染色体来自野生二倍体T.monococcum L,,后者是形成野生四倍体小麦T.turgidum L.的一个杂交亲本(译者注:本文的小麦属分类是根据Morris and Seara,1967年的报告)。大约一万年以前T.turgidum(染色体组为A ABB)就开始在近东种植,并且很快就演变为栽培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研究小麦亲本选配问题。试验表明:杂种第一代的一株粒重、一穗粒重、千粒重的优势最大,一般比两亲平均值大20—30%;其次为株高和抽穗期:其他穗部性状的优势很小或无显性。应用遗传变量成分分析法估算八个性状的配合力,在供试的亲本中,以穗长和结实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为最大;株高、一穗粒数和一穗粒重次之;千粒重与一株穗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占的比重互有高低,因组合类型而异;一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小,它的特殊配合力占居主导地位。一般配合力大的性状,杂种与两亲平均值的相关或迴归系数也大。初步认为,在第一代对亲本或组合的评价,既要看杂种的实际表现,还要考虑它的优势,而以前者为主要依据;两亲平均值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花传粉作物性状遗传力的估算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力是杂种群体在抛除了环境影响和显性作用后可固定遗传部分的变量与总变量的比值,它可以做为衡量数量性状遗传传递力大小的指标。本文就近十年来自花传粉作物遗传力研究做了综合论述,着重阐明遗传力的理论基础、估算方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根据研究,遗传力大小因性状而异,并随世代的进展而递增。通过基因累加作用值和遗传力的估算,可以帮助确定选择的方式、世代和强度,预计下代出现优良类型的比率,并综合鉴定性状与组合的优劣,以供制订育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性状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遗传变量和表现型变量的比值来估算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以抽穗期的遗传力最高,达72.04%,一株穗数最低,仅25.57%。穗长、株高、千粒重的遗传力分别为69.21%,66.45%和57.55%。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则较低。根据遗传力的估值,对各组合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试验指出双亲之一如对当地环境条件很不适应,则遗传力误差很大。双亲如均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则遗传力又可能随双亲的差距而递增。利用变异系数的平方代替相应的变量来估算广义遗传力可以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83~85年对本地区22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上部三个节的茎、叶和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为5~6吨/公顷时,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是穗粒重,其中千粒重和穗粒数的贡献大体相同。上部三个叶片性状有较大的一致性,旗叶宽、面积、绿色面积持续期对穗粒数、粒重、穗粒重有中度正相关,其中叶宽影响较大;但与穗数/米~2呈中度负相关,因而与产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茎、鞘直径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比长度密切,上部茎节直径影响也比下部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决定产量的还是产量构成因素本身,旗叶性状居从属地位,其中开张角、基角和叶宽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将产量居前五名品种的主要性状平均值与由曲线回归方程计算而得的“最优值”相比较,二者基本一致。据此提出选育产量潜力为6吨/公顷上下品种时可加考虑的冠层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京411为骨干亲本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产量潜力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首要目标.从1990年开始,本课题组以高产品种京411为骨干亲本,针对其主要缺点进行改造,取得一定进展.育成了中麦175等3个通过审定的品种,推广面积正在逐年扩大.总结选用和改造京411的经验与体会认为:通过增加穗粒数和粒重来提高稳重是提高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