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在形态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来自湖南、广东两地3个株系松材线虫进行了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这3个株系的松材线虫成虫的头部、尾部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幼虫和成虫的唇区与体部都出现缢缩;松材线虫口针的开口端呈一斜面;雄性成虫尾部空合伞呈“M”型,这些特征都是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描述过的,可为松材线虫的形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拟松材线虫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素珍  史延梅  陈凤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66-20667
对拟松材线虫的形态以及致病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拟松材线虫在形态上与松材线虫十分相似。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拟松材线虫的尾部形态为圆锥形,而松材线虫的尾部为指形。形态鉴定上支持将尾尖突短于1μm的定性为松材线虫,长于3.5μm的定为拟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松材线虫交合伞都有多种变化,不宜作为分类特征。关于拟松材线虫对松树的致病性,主要存在3种观点:①无致病性;②有微弱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③具有致病性分化,有的株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病在广东深圳发生严重。25℃,松材线虫从产卵到二龄幼虫孵化的胚胎发育为30h,在盘多毛孢菌上培养,从二龄幼虫发育到二龄幼虫需要5天,幼虫通过4次脱皮发育到成虫,第1次在卵内.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各阶段的过程和形态变化.松材线虫各龄期的区分以热杀时虫体形态、体长作为依据,二龄幼虫、三龄幼虫、雄史分别为“L”、“I”、“J”形,四龄幼虫和雌虫为开阔“C”形,但雌虫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二龄、三龄、四龄、雄虫的体长分界值依次为359.4μm,444.9μm、574.5μm.观察生殖腺位置、结构和发育程度也是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rDNA的ITS1区和5.8S区核甘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分别设计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单条活的或FG(φ为4%的甲醛)固定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较系统地介绍了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破除木包装中松材线虫幼虫休眠期,加速休眠幼虫转变为成虫,促进休眠幼虫的分离数量,缩短检疫时间,提高松材线虫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拟松材线虫对黑松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材线虫病(Buraphelenchusmucronatus)是发生在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目前已在日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分布 ,并在日本和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北美洲 ,松材线虫分布也很广。针叶树中还有一些形态与松材线虫非常相近的伞滑刃线虫 ,统称松材线虫复合种(PWNC) ,其中最常见的是拟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在东亚、美洲、欧洲都有 ,分布极广泛。杂交试验和DNA分析证实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有密切的关系 ,能用RAPD和RFLP技术进行区分 ,拟松材线虫的DNA有东亚和欧洲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分…  相似文献   

7.
四川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PCR-RFLP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RFLP技术对来自四川省8个地方的枯死松树样品中的伞滑刃属线虫(Bursaphelenchus)群体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来自邻水、雅安的枯死松树样本中含有松材线虫(B.xylophilus),而来自大竹和遂宁的枯死松树样本中含有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其他伞滑刃属线虫包括莱鲁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hofumanni)、泰国伞滑刃线虫(B.thailandae)、变异伞滑刃线虫(B.aberrans)。本研究中选用的4种限制性内切酶(DraⅠ、SalⅠ、HhaⅠ、AluⅠ)除SalⅠ外均可对所鉴定的这6种伞滑刃属线虫产生特异性的酶切位点,从而可均有效地鉴别出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其他4种伞滑刃属线虫,其结果可为今后这几种伞滑刃属线虫的分子鉴定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及种下群体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了DNA片段的随机扩增,以确定种间及种内群体的亲缘关系和筛选具有种鉴定特征的分子标记.通过对40个10聚体随机引物的筛选,应用8个引物对两种线虫种间及种内分离物扩增片段的遗传分析显示:两种间群体RAPD扩增片段的共享度为40%~56%,而在松材线虫的不同分离物之间的共享度为60%~84%;其中有一个引物(P253)可在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产生具有种鉴定特征的特异性RAPD片段,在松材线虫的不同分离物中均可产生一约700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拟松材线虫中产生了两个分别约为1300bp和1900bp的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松材线虫效应因子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揭示Bx-Hh-grl对松材线虫致病性的作用,为防治松材线虫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松材线虫Bx1022株系接种黑松,20 d后提取线虫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将该转录组设为松材线虫植食阶段转录组。提取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培养的Bx1022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将该转录组设为菌食阶段转录组。比较分析两个转录组,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Bx-Hh-grl。对Bx-Hh-grl编码蛋白质的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进行预测。利用原位杂交检测Bx-Hh-grl表达部位。应用RNAi技术干扰Bx-Hh-grl表达以探究Bx-Hh-grl对松材线虫致病性的作用。通过Q-PCR验证,确定RNAi效果显著。将经RNAi处理的松材线虫接种3年生黑松枝条,以未经处理的松材线虫(CK组)和ddH2O(Mock组)处理的黑松作为对照,比较黑松发病情况进而比较不同处理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差异。  结果  筛选出植食阶段与菌食阶段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Bx-Hh-grl,其编码蛋白质具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Bx-Hh-grl在松材线虫食道腺表达,符合效应因子基因特征。Q-PCR结果显示经RNAi处理后的松材线虫Bx-Hh-grl表达量下调,RNAi处理效果显著。接种实验表明,Bx-Hh-grl-RNAi组显症的时间明显晚于CK组,Mock组黑松一直保持健康状态。  结论  Bx-Hh-grl是与松材线虫致病相关的效应因子基因。明确Bx-Hh-grl功能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松材线虫致病机理,为降低松材线虫危害,防治松材线虫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弄清松材线虫的致病机理,该文对松树上分离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的体壁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电镜观察和可溶性糖含量分析,发现松材线虫体表有一层很厚的物质,而拟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体表比较光滑;松材线虫比其他两种线虫体表有更多的糖类物质。研究同时提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表物质的厚度和糖含量,可能与二者的致病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伞滑刃线虫属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伞滑刃属线虫是重要的寄生线虫。该属松材线虫是中国林业上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随着松材线虫及其近缘种拟松材线虫对森林资源危害性的加重,该属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迄今报道已有63个种,其中3个种有待查考(species inquirendae)、1个种有待确认(species indeterminatae)、1个种发现地不详(species incertae sedis)、5个裸名(nomen nuda)。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区分至关重要。为了弥补形态鉴定的不足,还辅以PCR技术鉴别。已开发出的PCR鉴别技术有RAPD,PCR直接鉴别法、RFLP和SSCP等。  相似文献   

12.
松木包装板材的伞滑刃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记述了输入福建省的松木包装板材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讨论了松材线虫对福建省林业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PCR快速检测松材线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荧光PCR从美国进境的木质包装材料中成功检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结果表明,探针检测松材线虫样品时,可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但空白水对照、小杆线虫(Rhabditida)、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无荧光信号,表明探针有较强的特异性,且具有简单、灵敏、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宁波余姚市针叶林中的伞滑刃属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218份样本中,根据形态学特征共分离和鉴定出伞滑刃属线虫8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i)、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林伞滑刃线虫(B.1ini)、湖南伞滑刃线虫(B.hunanensis)、泰国伞滑刃线虫(B.thailandae)、中华伞滑刃线虫(B.sinensis)和程氏伞滑刃线虫(B.chengi)。其中,程氏伞滑刃仅在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报道: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及携带细菌对黑松复合的侵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不同松树上分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并从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体上分离细菌,将线虫无菌化处理后与从线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杆菌、产气肠杆菌混合接种无菌黑松苗和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线虫或细菌不能使黑松致病,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拟松材线虫只有与有毒性的荧光假单胞杆菌混合接种时才能使黑松无菌苗和愈伤组织发病,细菌通过线虫携带在树体内传播扩散,使松树致病。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线虫和细菌在松材线虫病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伞滑刃线虫属 4个种rDNA的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61份病松树样本中分离、鉴定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hofmanni)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B.hellenicus)3个种,其中后二者是中国新记录种,华山松和云南松分别是这两个种的世界新寄主记录。本试验以松材线虫(B.xylophilus)为对照,用伞滑刃属线虫rDNA相关引物对这4种伞滑刃线虫进行PCR扩增,进一步印证形态鉴定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霍夫曼伞滑刃线虫、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均扩增到约800 bp的分子片段,为霍夫曼伞滑刃线虫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的鉴定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两种实用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已开发的SCAR标记与实时PCR两种分子检测方法鉴定松材线虫的可靠性,本文选用线虫未知种样品7个以及已知种样品3个为实验材料,采用上述两种分子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7个线虫未知种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运用SCAR标记检测,第2、3、4、7号4个未知种样品与8号松材线虫样品出现了一条清晰、明亮的860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