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玉米的危害所造成产量的损失,往往因植株上病瘤的多少、大小、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玉米单株上生1个病瘤一般可减产30.9%,生3个以上病瘤的减产81.2%,单株上生1个直径8厘米左右病瘤的,减产89.7%。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瘤黑粉病是主米重要病害之一,分布很广,北方比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幼苗发病常会引起枯死—成株感染后减产多少与感病的时期和菌瘿形成的部位、数量及大小有关。据某些品种的测定,果穗以下茎部感染,平均减产20%;果穗以上茎部感染,减产约40%;果穗上、下部茎部都感染,减产约60%;果穗感染减产约80%。一般发病田的病株率在5%-10%,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玉米黑粉病在全国大多数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发病率在5%~10%,严重地块达15%~30%.平均减产10%~20%.一般山区和丘陵地带比平原地区发生重.发病早,病瘤大,特别是果穗或植株中部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又称玉米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全国大面积发生,给玉米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如2000年全国玉米发病面积180万hm^2,绝收3万hm^2。一般减产10%~30%。2001年豫北山区发病率5%~10%,严重地块15%~30%。一般山区和丘陵地带比平原地区发病重。发病早,病瘤大,特别是果穗或植株中部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朱丹  管丽娜 《新农业》2011,(10):18-18
辽西地区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其中各种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可造成减产5%~30%;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主要危害果穗,发生严重损失50%~80%。如能在各种病害的发病初期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就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玉米各栽培区,以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幼嫩组织:叶、秆、雄穗及果穗等,在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物发生的部位、多少、大小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可减产30.9%~80%,甚至高达100%。大田发病株率为5%~10%,严重发病田可达70%-80%,减产率约为病株率的1/3。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玉  相似文献   

7.
史淑萍 《新农业》2013,(19):11-11
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困扰农民的主要问题是玉米病虫害,特别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极为普遍,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病害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8.
玉米瘤黑粉病又称灰包,分布极广,是玉米的重要病害.新疆各玉米制种区均有发生.早期感染可引起果穗不实和植株死亡,大病瘤减产达60%以上,中等病瘤减产25%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一、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  相似文献   

10.
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粉病。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染病,尤以抽雄期表现明显,被害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干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叶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瘿瘤,其他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一、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少不同的病瘤,病瘤开始为白色,后带粉红色,最后变灰色而破  相似文献   

11.
玉米黑粉病又叫瘤黑粉病,俗称灰玉米,灰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我省的各玉米栽培区都有发生,尤其西北干旱地区发病更普遍、更严重.据笔者多年调查,酒泉地区发病率为4%~9%,严重地块14%~25%,杂交制种玉米发病率更高,为30%~45%,严重时高达80%以上,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玉米黑粉病是在我国普遍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雌穗等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1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1玉米瘤黑粉病1.1发病症状。在玉米植株的地上任何幼嫩部位都能受害,抽雄穗前后症状逐渐明显,受害后植株畸形组织因病菌的刺激而膨大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瘤,茎节和果穗部病瘤较大,外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雄花受害病瘤长成圆形或角状,有时数个病瘤聚集成堆,叶片病瘤小而多。1.2发生规律。主要是玉米瘤黑粉病中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所致。次年厚垣孢子萌  相似文献   

14.
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瘤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生长各个时期,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均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往往造成玉米产量损失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6.
玉米黑粉病又称为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为灰包、乌霉,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名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2个玉米品种,在苗期采用注射法人工接种玉米黑粉菌,对玉米瘤黑粉病发病时间、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鉴定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接种8 d后,玉米品种陆续开始发病,第13天进入发病增速期,第16天达到发病高峰期,第18天后病情基本稳定;玉米品种间对瘤黑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LD901、太平洋891表现为高抗,京科665、金糯628表现为中抗,耐斯1号、京单38、南美1号等1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糯2000、太平洋98、Golden Bautam、中彩甜糯8号、15H–09、绿色先锋F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18.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相似文献   

19.
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的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处理不当,造成了绝大部分地区玉米瘤黑粉病大发生,据农技人员在三个乡镇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在20%~60%,病株率为30%~50%,严重的地块高达70%~80%,造成了玉米的大量减产,因而挫伤了  相似文献   

20.
制种田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源、寄主植物及分布玉米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引起发病,常危害玉米叶、杆、雄穗和果穗等部件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是我国玉米上分布最广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方发生较普遍且严重。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幼苗生瘤,生长矮小,苗高一尺最明显,受害重者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