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舟曲县住于甘肃省东南部,2010年8月7日晚,因突降90mm的特大暴雨,诱发泥石流,损失残重。其发生原因为:特殊的地质构造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突降特大暴雨,是泥石流发生的诱因;“5·12”大地震导致本次灾害的前提;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泥石流发生做了物质准备。防治对策: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建立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制度;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治措施;贯彻《水保法》,改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2011,(8):38-38
<正>为了抓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区管护工作,该局与乡村两级签订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区管护公约》,该公约明确规定: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乱砍、乱开、乱烧、乱挖等破坏植被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一切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土壤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市总面积12837.53km2,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427.07km2,占总面积的34.49%。根据监测结果和土壤侵蚀变化规律,分析大连市的土壤侵蚀现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土壤侵蚀面积大;二是强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有所增加;三是人为破坏加剧。统计表明,大连市仍然是一个土壤侵蚀比较严重的城市。强度以上级别的侵蚀面积有逐年加重的态势。为此,应继续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是一项基本国策主题。强化监督管护职能,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预警机制,对土壤侵蚀实施动态监测;最大限度的遏制人为破坏,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为龙头,进一步全面推动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利用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遭破坏林区和非林区的水文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及长时间序列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对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植被破坏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植被破坏与气候变化及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的关系。作者认为人为破坏植被是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矿区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是影响区域的水循环、破坏土地资源、加剧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应采取恢复植被、修建蓄排水工程和拦挡工程等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搞好采矿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需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灌木林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灌木林遭受的灾害主要为全球环境变化、人为破坏、病虫鼠危害及火灾危害4种。以气候为主的环境条件变化是祁连山区灌木林的种类组成和分布地域改变的主要原因。近、现代以来,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使灌木林面积在其自然分布区域内迅速减少,并导致病虫鼠害和火灾的严重发生危害,加剧了灌木林的衰退。提出预防和控制灌木林灾害的对策为:(1)全球合作,减缓全球环境变化;(2)加强管理,制止人为破坏;(3)积极防治,减轻病虫鼠害;(4)全面监控,预防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有必要对 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行修订。水土保持法的修订应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中心 ,给水保执法机构以足够的行政权力 ,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行为以严格限制 ,建立水土资源利用补偿制度、水土保持社会保障制度、违法追究制度 ,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和信电厂水土保持监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乡和信电厂开发建设项目属新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破坏原地形地貌和水土保持设施,人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经监测:项目区施工前年土壤侵蚀量为4446.54 t,施工扰动后年土壤侵蚀量为9555.29 t,人为增量为5108.75 t;通过采取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度93.7%,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7.1%,拦渣率为100%,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76,植被恢复率为95.4%,林草覆盖率为16.8%,达到了二级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9.
从子午岭林区消长的历史过程出发,在分析讨论人为活动——植被变化——侵蚀产沙的基础上,应用野外调查和航片对比解译数据,分析研究了人为破坏植被的时空特点,主要方式及其与侵蚀产沙的关系,表明近期大规模人为植被破坏活动在时间上的阵性与人口增长、经营政策变化同步,植被破坏随地形部位的空间差异与加速侵蚀的发生演变密切相关,从而说明,人为破坏植被是造成森林林地面积减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土壤生物活性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为破坏植被后 ,土壤侵蚀加剧 ,导致了土壤严重退化。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林地人为破坏植被后 ,坡面不同地形部位 0~ 6 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 :人为毁林后的 7年与 5年相比  相似文献   

11.
对1995~2000年《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收录的水土保持论文进行统计表明,水土保持文献主要分布在30种期刊上,其中分布最集中的是《中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学报》3种期刊;1999年以后文献数量与作者人数迅速增加,但合著率较低;文献主题主要集中在综合研究、试验研究、技术与措施3个方面。今后水土保持研究应加强多学科合作,选题要向专、深发展,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笔者从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宣传,改革创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完善立法和执法监督,加大投资力度和鼓励政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与传统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科技进步,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论述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功能丧失或降低的必须给予补偿,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是持续有效发挥的,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上应该考虑时间因素,加以区别对待。收费方法和标准制定是水土保持补偿收费政策的核心部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该政策具体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方法和标准的初步探讨,提出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对象、收费方式和补偿标准,为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分类试点及逐步推广、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植生工程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山边沟、草沟、梯壁植草、草路、生态经济果园、水土保持植物优化组合等技术,它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于一体,是协调人类、自然资源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工程,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实施了"红壤坡地植生工程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使推广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实现了水土保持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发挥了示范样板和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水土流失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土保持法》已经颁布实施。其中确立了新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中的“防治并重”改为“预防为主”,强调开发建设与防治水土流失同步进行,并要有计划地开展重点治理。这一方针是水土保持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为纠正过去重治轻防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个转变来之不易,可以说,它是我国长期水土保持实践经验教训的宝贵结晶。同时应当看到,这个转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真正实现这个改变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所以,我们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法》就应紧紧抓住这个“转变”,切实把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搞上去。这里,笔者就水土流失的预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浅谈黑龙江省黑土地保土耕作法的机理及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于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增产具有明显的作用。黑龙江省水保科研机构在黑土区多年来研究推广的横坡垄作、垄作区田、少耕免耕、间混作、深松耕法、鼠道耕法等措施 ,投资少 ,见效快 ,适宜进一步推广。若将耕作措施与植物措施、田间工程措施科学配置 ,则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解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法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25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订,其法条体系和突出特点可归纳为10个强化。包括强化了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水土流失预防,强化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强化了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了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强化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强化了责任追究与代履行。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与研究领域问题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中水土保持条目的定义说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及范畴。指出:水土保持的内涵是山丘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等。还提出了近期需要特别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In Tunisi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are among the most practicable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rainwater losses through surface runoff and consequential erosion of fertile soils. In this study, a small and terraced agricultural catchment (Sbaihia) was used as an experimental site to analyze and parameterize the effects of bench terraces on water and sediment yield using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Mode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was performed, taking advantage from high‐quality daily runoff data from 1994 to 2000 and a high‐resolution bathymetric survey of the hill lake at the watershed outle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indicated that the local terraces, established on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watershed area, reduced surface runoff by around 19% and sediment yield by around 22%, decelerating the siltation of the hill lake. Targeted model calibration delivered concise parameter set describing bench terrace impacts on runoff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curve number method) and sediment yield (Modifi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crucial for outscal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mpacts and suitable watershed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临朐2019年“8·10”特大暴雨水土保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8月10日6时至12日6时,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淄博、东营、潍坊等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暴雨发生后,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调查人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暴雨中心典型小流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特大暴雨降雨量为570.6 mm,最大24 h降雨507.6 mm,均超过历史记录;(2)本次暴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灾害,典型小流域水蚀模数达9741 t/km^2,是多年平均值的2.4倍,梯田损毁率达5.96%,河道淤积厚度达10~30 cm,近1/3生产道路完全损毁,引起了严重的重力侵蚀,多处发生滑坡、泥石流;(3)通过对比小流域调查发现,高林草覆盖和重点工程治理分别可削减洪峰模数79%和36%,降低水蚀模数分别达80%和54%;重点治理小流域道路损毁比例减少23.9%,梯田损毁减少40.4%,重力侵蚀减少40%以上。调查摸清了本次特大暴雨径流输沙特征、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成灾情况、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等,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暴雨水土流失调查方法体系,为今后暴雨水土保持调查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