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述三个问题:一是在防洪问题上,要防止等待三峡工程和有了三峡工程就万事大吉的思想;二是发展水电要先支流后干流,要水火结合,因地制宜;三是川江应是“航运第一”,不应是“防洪第一”,在泥沙问题未解决前应先整治航道。三峡工程规模最大,工期最长,花钱最多,是长江开发中的主体工程。能不能兴建,要充分论证,不能急于决定这一长远大局,以防劳民伤财,贻害子孙万代。  相似文献   

2.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探讨了长白山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景观建设的现状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方案。将生态旅游城规划为“一核”、“两叶”、“三轴”、“四区”的布局结构。该方案协调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为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的景观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中明确规定:“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划分”。今年7月,在内蒙举办的“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上,当谈及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时,蔡道基院士认为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和三峡工程一样伟大和艰辛,他说,“农业环保部门必须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长江防洪工作中存在着“舍南救北”、“蓄洪垦殖”和“舍上保下”等三次错误,其中正在酝酿中的兴建三峡工程“舍上保下”的片面指导思想,可能比前两次错误铸成更大的错误。综合规划,逐步治理长江的措施有:认真加快完成平原防洪工程;清除河道障碍,要严格立法,坚决执行;荆江大堤是否会溃决,取决于隐患是否消除;扩大退田还湖,恢复鱼米之乡;洞庭湖应当积极治理;结合综合利用,抓紧兴建支流水库;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至少“七五、八五”期间不该上,理由有:一是投资600亿元,国家难以负担;二是防洪不仅解决不了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反而还会加剧上游的洪水灾害;三是泥沙淤积难以解决;四是航运弊多利少;五是发电投资多、工期长、产出慢、效益差;六是移民很难办到,七是安全要冒灾难性的风险。文末附有6个调查报告的简明摘要。  相似文献   

6.
依据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实地调查和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工程生物防治措施、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水土保持资金落实以及监理、监测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存在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以及与主体工程相比较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促进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三峡工程与水利部长办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长江的开发治理应该先干流还是先支流,二是三峡工程应该快上还是缓上。应当说,长江千流与支流的开发建设都是重要的,问题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两者实际上又不可能同时上马,齐头并进。决定三峡工程是快上还是缓上,除了一些具体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外,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的财政承受能力问题。如果硬要上马,势必催化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动荡,影响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战略决策的实现,还会对人民群众形成心理上的冲击,以至于影响深化改革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基于这些考虑,三峡工程快上不如缓上。等将来翻两番的任务实现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那时再来考虑三峡工程的修建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技术支撑。根据多年从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的工作实践,归纳总结了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的任务、内容、标准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做好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工作的几点意见,对水土保持方案的指导性和控制性、编制阶段和深度、典型设计等目前方案编报及审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实地调研和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生物防治、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以及水土保持资金落实和监理、监测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存在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不高,且与主体工程相比较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促进保护环境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技术性文件。根据实践思考,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编制质量与实施的一些意见,可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峡人口已超载,就地移民是灾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是有利因素少,不利因素多,有利影响的效应小,不利影响的效应大,有利影响近期不能发挥作用,不利影响工程一动工就产生;有的还将长期不可逆转。因此,弊远大于利。目前,三峡库区的人口已超过当地承载能力,兴建三峡工程,库区良田淹毁,后靠上百万的移民,这只能产生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果园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黄新"移民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带为例,通过具体分析三峡库区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发现库区果园生态系统存在结构不合理、功能没有发挥、效益偏低的问题,并根据库区近2年的调查与实验,提出了库区如何利用三峡工程这一巨大机遇来优化果园生态系统、发展果树生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其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推进库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三峡库区湖北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三峡工程建设时间节点,选取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分布指数、地形位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主要为建设用地和水域大幅扩张,耕地面积小幅增加,林草地面积小幅减少;2)三峡工程一期移民结束后,部分地区生境质量有所提高;一期移民后至三峡工程全面竣工阶段,库区部分城镇周边和三峡大坝附近生境质量退化较明显;三峡工程全面运营后,库区生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位于低地形位的连片城镇化地区与工程建设区生境质量退化程度较大;中地形位零星分布的耕地开垦区域生境质量略有退化;林草覆盖度高的高地形位地区生境质量较为稳定;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显示,生境质量变化对不同地类变化的响应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在兴山县南部、夷陵区北部、秭归县南部与巴东县交界处,生境质量对林地变化响应较为显著;在巴东县南部的野三关镇等乡镇生境质量对耕地的变化响应较为显著;在兴山县北部、巴东县城周边、三峡大坝附近生境质量对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响应较为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三峡库区湖北段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过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及土地利用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30多年来,长江三峡工程虽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有讦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环境问题就是突出的一个。发达国家已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生态问题放在首位;为了保护环境,一些国家已停止修建大型水坝。我国三门峡大坝的后患,板桥和石浸滩两座水库溃坝的灾难,30多年来全国垮掉近5,000座大小水坝的惨景,教训是沉痛的,损失是惊人的。过去几十年留下的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的后遗症,已成为今天麻烦的社会难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修建长江三峡工程必须吸取国内外的教训,切实加强本文例举的生态环境全面影响的科学研究和评价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通报》1986,(5):21-25
长江三峡工程,是快上还是缓上,3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少数人力主快上的理由,着眼于发电、拦洪、航运等局部的暂时利益,而对淹没损失、大量移民、泥沙淤积、诱发地震、地质灾难、生态恶化和毁灭文物古迹等重视不够;坚持缓上的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和专家,引证了大量考察资料,分析了三峡地区和全长江流域的环境条件,吸取了国内外建坝的经验教训,研究了我国的国情和经济能力,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的斗争形势,提出意义深远的忠告。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利工程,不可能解决长江严重的洪水问题。它的建设损失巨大,得不偿失,后患无穷;今日的建功者可能就是来世的罪人。治理长江的根本大计,是建造“森林大水库”,保护国土资源,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三峡大坝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大坝建成后,必将改变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由于径流受到调节,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以及渔业资源,也将受到一定影响。首先是河口及邻近海域水文、水化学和沉积环境条件的变化,将引起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的改变;饵料生物下降,渔业资源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的空间显式测算与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邹琳  赵翔  江平  孔雪松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4):247-256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了深入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土地利用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该研究基于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精细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评估结果,细致地测度ESV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地敏感性。结果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前,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而建设后则表现为林地、草地和耕地三者间的相互转换以及建设用地扩张。2)1980-2018年,三峡库区整体生态系统功能改善,ESV净增加18.49亿元,这主要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后大量耕地转为林地。但重庆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ESV持续减损。3)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分别为0.73和1.46,敏感性增加。在空间分布上,库区东部夷陵、秭归,中部石柱、丰都以及重庆主城区生态系统服务和9种子服务功能的敏感性较高。总体来看,三峡工程的实施对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利大于弊。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大型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认识,且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水土流失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茹  韩兴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247-249,253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工程项目,对库区发展和耕地保护事业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背景和基本概况,详细论述工程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防止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