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大叶黄杨叶斑病在恩施地区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中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10月上旬为第二个发病高峰。该病由坏损尾孢Cercospora destructive Ravo引起,病菌分生孢子在10-30℃、相对湿度70%以上和酸性条件下均能萌发,以25℃、相对湿度100%、pH值为5时萌发最好。病害发生与温度、光照、湿度等有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叶黄杨白粉病为江西新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萌发率80.23%,1%蔗糖液促进孢子萌发。糖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成为次年初次侵染来源,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20~30℃有利于发病,5月下旬和10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室内外药剂试验表明:菌必治和敌力脱防效最佳,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2.5%和89.8%。  相似文献   

3.
李亿坤 《植物保护》1992,18(6):15-16
荔枝炭疽病主要危害荔枝幼树叶片和成年树嫩梢,幼果也可受害。荔枝炭疽病始病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及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春、夏梢期两次发病高峰。该病分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结合防虫灭病化学防治,能收到更好效果。着重春梢、夏梢叶片尚未完全转绿时施药,防效最高为80.87%;用叶面喷氮,结合农业措施综合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 sublusca(Thomson)]在常山县危害大叶黄杨,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植株蛀道中越冬,4月上旬至6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根据其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阎振领 《植物保护》1987,13(1):51-51
稻苗疫霉病(Phytophthora fragariaevar.orgzo-bldis Wang et Lu)是我县早稻秧苗期的重要病害,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发生,常年占早稻秧田面积的10—20%,1986年全县3500多亩秧田及部份大田发病,约占绿肥田早稻秧田面积的50%左右。病株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达100%,少数  相似文献   

6.
紫萁白粉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萁白粉病是近年发生在鄂西南地区的一种新病害。调查表明 ,该病在该地区每年在5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有两次发病高峰。其发生程度与光照、田间管理水平关系密切 ,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发病高峰期有一定的差异。提高管理水平 ,清除病残体 ,同时结合喷施低毒药剂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疆泽普县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9年对泽普县春季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模型拟合, 明确了当地白粉病春季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其病害春季流行曲线为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 符合Logistic或Gompertz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多年来该地小麦不同生育期白粉病病情指数与66个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为1月下旬平均日照时间?2月下旬平均气温?1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和10月下旬-4月中旬平均日照时间,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小麦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病害预测模型?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是黑龙江省侬安地区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据两年来在该县各地调查,发病株率一般在35—55%,高的达80%。病害在6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中旬为盛发期,至7月下旬病势达到高峰。如遇阴雨连绵,为害更重,常造成麦叶一片枯焦,籽粒瘦瘪,甚至完全无收。本病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花生病毒病及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5—1987年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花生上流行的病害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黄花叶病害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害。血清鉴定451份花生病害样品,黄花叶病害样品受CMV-CA侵染占95.7%,轻斑驳病害样品受PMMV侵染占91.3%,中后期病害样品受CMV-CA和PMMV复合感染较普遍。CMV种传率2%左右,种传病苗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出现,6月病害进入高峰。三年CMV-CA流行程度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苗期蚜虫发生早晚、发生量及苗期降雨量。PMMV种传率低于1%,病苗出现稍晚,但病害扩散快,6月上旬进入高峰,7月上、中旬发病率达100%。三年流行程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重庆地区黄连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笔者在重庆南川区、石柱县开展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重庆黄连白粉病从4月底5月初开始发生,8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病害的发展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同一海拔的地块,生荒地病害发生最轻,轮作地病害发生最严重,林地比田地发生轻.同一生境下,海拔高的地块比海拔低的地块发病轻.研究结果为重庆黄连白粉病的防治及预测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寒地水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2000年首次对寒地水稻纹枯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明确佳木斯地区水稻纹枯病始发期为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停止蔓延期为8月中、下旬。病害水平扩展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 ,垂直扩展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 ,防治最佳时期为分蘖末期。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两种方法对486份材料进行鉴定 ,筛选出抗源材料11份 ;鉴定耐病品种 5份 :牡丹江21、品鉴1、品鉴 3、松 94-7、龙粳5号 ;在自然感病条件下 ,病害级别与空秕率、千粒重、产量损失率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发生及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叶片上发病状况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从5月上旬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其中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为该病害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对果树的中后期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化学杀菌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试验表明,无论是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在5月上旬“月上旬,喷药34次,7月下旬—8月上旬为补充防治时期,化学防治期应持续到8月中旬,间隔10—15d左右喷1次药。  相似文献   

13.
茄子是上杭县蔬菜主栽品种,一年四季均有种植,常年栽培面积在600hm2以上。茄子绵疫病是本县茄子上最重要病害之一,2005年4月底至5月中旬大发生,给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在近年田间调查基础上,对其大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1发生特点茄子绵疫病是由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 Dast.)和辣椒疫霉(P.capsiciLeon.)侵染引起。福建省上杭县常年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到9月底结束。期间有两个发病高峰,即5月至6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前1个高峰发病重,第2个高峰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此期间台风…  相似文献   

14.
贡水白柚观察园果实病虫害观察及落果统计分析表明,造成柚果脱落的病虫害主要有实雷瘿蚊、褐腐疫霉病、桃蛀螟、裂果病和大实蝇。实雷瘿蚊的危害居首,总落果率63.4%,落果时间从6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达5个月之久,有4个落果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其中前两个高峰期落果最严重。其次为褐腐疫霉病,总落果率27.45%,落果时间从6月~11月达5个月,有1个落果高峰,在9月中旬~9月下旬。桃蛀螟第三,总落果率2.6%,无落果高峰,6月中旬~7月中旬落果较多,后期较少。裂果病和大实蝇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地老虎在新疆春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玉米、棉花最为普遍而严重。1963年观察:越冬代成虫发生始期为4月上旬,高峰为4月下旬,末期为5月下旬。第一代卵发生始期在4月中旬,高峰在5月上旬,末期在5月底。第一代幼虫为害始期为4月下旬,为害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育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初,4龄幼虫发育高峰为5月上旬,白雌虫发育高峰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月份播种后部分2龄幼虫就可以发生侵染并且冬前发育至3龄幼虫.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褐稻虱与白背飞虱系邕宁县早稻的主要害虫,以第三代为主害代,其发生量与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降雨量相关。根据邕宁县1981年—1990年共10年的诱测灯下所诱获的成虫量,田间成若虫高峰日加权平均虫量,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等资料,以二元回归和模糊列联表分析法分别建立第三代褐稻虱和白背飞虱发生量的预报模型。经验证,11年的总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1.8%和90.9%。  相似文献   

18.
矢尖蚧蚜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尖蚧蚜小蜂在重庆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幼虫越冬。田间虫口7月上旬至翌年8月发生最多,9月中旬和11月中旬为高峰期,每叶虫口分别为14.3和15.7头。但是,寄生率高峰出现在7月,达70%;其次为9、10月。寄主越冬期间寄生率仍达17~25.6%。为了保护天敌,建议柑桔园喷洒农药防治矢尖蚧,以在蚜小蜂发生量少的季节(5~6月)为宜。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夏初,昔阳县玉米苗枯病暴发流行。该病又称枯萎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sforme Sheld.)所致的病害。一般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植株4~7叶期发病。病株下部叶片呈青灰色或黄褐色枯死。主根坏死,次生根减少。  相似文献   

20.
竹柏炭疽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建良 《植物保护》2007,33(2):102-103
对竹柏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观察和调查,其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胞炭疽菌。该病害危害幼苗和成年植株,以幼苗受害较重,株发病率100%,严重时大量落叶直至全株仅剩枝干。该病害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底至5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的是多菌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