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苏州古典园林留园冠云峰庭院为研究对象,以造园要素的量化特征及其意境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了我国古典庭院的造园艺术与手法特点。着重研究了冠云峰庭院建筑、峰石、水体的平立面布局在尺度上的量化数据及其特征;花木的总体布局特征;冠云峰庭院追园要素营造的实景与空间意境的联系;人与冠云峰庭院空间景境营造的关系。试图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深入剖析我国传统庭院空间造园要素的营造手法及其量化特征;也提示观赏者在观赏具体庭院空间时,应从“切入点一路径一出口”的思考角度,来理解古代造园家营造具体空间的真正目的。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借鉴园林遗产精髓,并将其融入我国现代园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之中,逐渐形成真正蕴涵传统园林血脉的现代园林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种全新视角探究扬州园林的空间特质,将一种较为前沿的新理论引入扬州古典园林分析中,以个园为例,借助Depthmap软件的强大分析能力,将个园空间转化为空间句法可见图解图示,分别从可行层、可视层2个层次,结合构成园林的造园要素构建空间句法模型。经过Depthmap软件运算,选取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以及整合度参数进行对比性分析,同时结合感观体验,结合实际游览感受,把握个园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大学生对教学区庭院空间的实际利用情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利用偏好,对于规划设计"人本型"大学教学区庭院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访问调查等方法,调查山东农业大学北校区的两处教学区庭院空间,从大学生使用者的基本属性、活动特征、景观需求、宏观认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对教学区庭院空间的利用特点和期望,以期为今后高校教学区庭院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自然光、人造光的光影变化特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光影对园林空间的影响,结合大量具体案例,认为光影能够以虚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增添园林空间的色彩魅力、使园林空间具有动态感、强化空间的引导性和序列感、有助于2个不同空间的连接与渗透。旨在为景观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绿色空间是城乡发展的生态基础,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是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全面测度黄河下游城市区域绿色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其演变机制,有助于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滩区生态综合整治中的规划应对。【方法】以黄河下游4个城市济南、菏泽、郑州、新乡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0、2010、2020年为时间节点,基于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和植被覆盖密度划分区域绿色空间类型,进而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城乡梯度、地理探测等方法,对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的规律与机制开展定量研究。【结果】(1)30年间,绿色空间合计向裸露地表转出3 223 km2,裸露地表向各类绿色空间转出1 181 km2;绿色空间之间互相转换735 km2,其中较高密度向较低密度绿色空间转出466 km2,较低密度向较高密度绿色空间转出269 km2。(2)各类绿色空间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平均面积、功能连通度增加,低密度绿色空间斑块面积比、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减少是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普遍规律。(3)城乡梯度上...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渝水区1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三生"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渝水区乡村"三生"空间进行了评价测算。基于测算结果及协调度分析,划分乡村空间功能类型,并提出了对应的乡村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渝水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东部平原区为主导的生产空间,环中心城区为主导的生活空间和南部山地丘陵为主导的生态空间分布特征。(2)渝水区各乡镇"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平均分为0.42,生产空间评分>生活空间评分>生态空间评分;各乡镇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从空间分布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区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3)结合"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协调度评等定级结果,将渝水区乡村空间划分为7种核心发展类型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乡村空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渝水区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乡村民居受城市化的影响,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形式文化遭丢失遗弃。乡村民居庭院既满足了防卫、生产的需要,又给家庭活动提供空间,因而具有多功能性和公共性。泰山民居庭院由建筑、院墙、宅门、植物等要素围合而成。在矩形宅基的基础上演化出四合院、三合院、"L"型等院落形制。这些院落具有内向性、自然性、渗透性。泰山乡村民居体现出中和、平易的地域性格,反映了庭院空间的"家"庭观、生态观、和谐观。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渝水区1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三生"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渝水区乡村"三生"空间进行了评价测算.基于测算结果及协调度分析,划分乡村空间功能类型,并提出了对应的乡村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策略.结果 表明:(1)渝水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东部平原区为主导的生产空间,环中心城区为主导的生活空间和南部山地丘陵为主导的生态空间分布特征.(2)渝水区各乡镇"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平均分为0.42,生产空间评分>生活空间评分>生态空间评分;各乡镇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从空间分布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区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3)结合"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协调度评等定级结果,将渝水区乡村空间划分为7种核心发展类型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乡村空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渝水区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韩丹    王成    张昶    孙睿霖    徐珊珊  赵德先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296-303
庭院林作为与居民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人居林,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充分解构庭院林树种组成特征对于构建乡村美丽庭院和保护乡土植物景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典型抽样川西平原33个林盘,并全面调查750户庭院中的木本植物和庭院空间,分析内外庭院的树种组成、垂直结构、树种用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3 586株庭院林隶属于43科72属92种,其中84种为乡土树种,优势树种有水杉、枇杷、樟、枫杨、桂花等。52.18%的庭院呈现单一用途,庭院根据植物用途可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观赏美化主导庭院(n=122)为主要类型,其次为多用途庭院(n=95)。内庭院林种植率、丰富度、平均植物多度低于外庭院,内外庭院的优势树种有显著差异,但内庭院各高度层间的树种相似度均高于外庭院。内庭院林树种以强调观赏美化(58.4%)为主,外庭院林以生态防护(31.57%)为主。对于不同种植空间中的庭院林特征研究,可以为林盘植物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庭院环境建设提供指导,并为庭院林景观及人文特征研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湖水系连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而水系格局与连通性是影响河网水系功能的重要因素。文中所采用的水系连通评价方法源于景观生态学中有关"廊道-节点"的网络连通度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澧县主要连通水系规划前后的5个指标,包括河频率、河网密度、水系环度(α)、节点连接率(β)和网络连接度(γ)等,对比水系格局与连通性的变化来分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澧县水系格局与连通性存在区域上的差异,城区内虽现状水系、渠道数量较多,但因建闸堵水、年久失修等因素,导致节点-廊道连通性差,水体无法置换干净水源,而松澧地区现状水系格局和连通性均处于较差水平。水系连通工程(规划方案)改善了该地区的水系格局与连通性,河频率及河网密度分别提高59.6%,37.6%,其α、β、γ指标比现状分别提高5.5%、4.1%、1.6%。  相似文献   

11.
人是社会的主体,各行各业无不将满足人的需求、需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目标,风景园林也同样如此。园林空间是人们最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根据目前园林空间活力存在的问题,从园林植物角度对植物构建"生长"空间、"自洁"空间、"多样"空间、"适宜"空间、"多彩"空间、"区域个性"空间等方面内容加以研究分析,旨在提升园林空间的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村域空间网络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联结强度并将其作为连接边,将农村居民点作为节点,构建村域空间网络,识别中心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为村镇规划和产业调整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村域空间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特征,且中心点的重要度和辐射范围各异;据中心点的辐射力,兼顾村域环境和农户意愿,坚持"点面结合,散中有聚"的原则,将农村居民点优化模式分为重点发展型、内部挖潜型、搬迁合并型和自然保留型4类,并构建"中心-基层"2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村域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为丘陵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用空间句法对林火分布与道路连通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房山区的纸质地形图进行扫描,制作房山的道路分布专题图,并将GPS采集的林火火点位置转入ArcView GIS,制作林火火点位置图;用Axwoman扩展模块勾绘了道路,进行了道路连通度的分析,并以勾绘的连通线作了1 000 m的缓冲分析;以连通度与相应的缓冲区内的林火火点数作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林火火点数与道路的连通性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即连通度低的道路两侧发生的林火次数以及连通度高的道路两侧发生的林火次数少,林火主要发生在连通度居于中间水平的道路两侧.  相似文献   

14.
运用GIS技术和Fragstats4.2景观指数分析,采用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2个空间构成指标和5个常用景观指数,从总体构成、具体河段以及主城与郊区差异比较3个方面分析滨河区主干河流周边绿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整体区域植被覆盖度不高。休闲服务类绿地占比较小,分布分散,连通度低。自然形态类绿地占比相对较大,集中分布,连接度低。农业生产类占比大,集中成片,连接度高;中小型河流的公园休闲服务空间体系完善,连接度较好。区域性和流域性两级河流绿地空间功能单一,连接度需提升;主城区主体类型公园和乔木林地分布较之郊区分散,连通性更好。研究结果为城市滨河区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对于提升复合生态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昆明黑龙潭道教宫观园林的景观特色及所体现的道家美学思想:1)选址、整体布局上既体现了道人追求"洞天福地"的修仙思想,也体现了道教的阴阳与风水观;2)建筑群有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的特点,也展现了道家朴素的生态观;3)庭院空间朴素安静、文化氛围浓厚;4)外围园林空间因地制宜,颇有江南园林之风;5)小品雕塑等细节装饰多为道教文化符号,精致雅观。整体上来看其景观怡人,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下的道教自然山水园。  相似文献   

16.
在实数域上,讨论两种特殊的拓扑空间:合拓扑空间F、零点拓扑空间E。合拓扑空间F是T0空间,不是T1空间。但是,合拓扑空间F是连通的。零点拓扑空间E的基为{Br(z,d)|r>0为有理数,z∈R},满足第二可数公理。在分离性上,零点拓扑空间E既是正则空间,又是正规空间,从而是T2空间、T1空间、T0空间,但是是非连通的。  相似文献   

17.
广西藤县和平镇志成村村民利用庭院、楼顶的空间,以福寿螺为饵料,在家里养起鳖来。覃定活经过长期摸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他在100多平方米的庭院里建立了6个鳖池,充分利用了庭院的空间,又节约了看护的人力,平均每年收入2万多元。  相似文献   

18.
竹子兼具自然芙的"形"和灵魂美的"意",向来为人们所喜爱,她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景观建设.竹子在园林中应用的主要形式有:(1)作为园林的主景;(2)在庭院种竹;(3)与其它元素组合成景.  相似文献   

19.
复道回廊是扬州园林的重要造园特色之一。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中视域分析法(VGA),基于Depthmap软件平台,通过连接度、整合度等参数及其比值和可视图等定量分析扬州最著名的大型盐商园林——何园、个园;重点探讨两园中不同属性、不同楼层复道回廊的可视性、可达性等对园林总体空间布局、造景手法、游园赏景体验的影响,并比较两园之间的异同,综合分析廊道系统对扬州古典园林空间的功能作用和空间结构组织特色。研究表明廊道系统对游园视线起到控制与引导作用,其中二层复廊明显加深空间深度,丰富空间结构与层次,并显著提升观景体验;该研究为个园兴盛时期复道回廊布局的确认及还原提供参考,认为廊1、5、6、9极可能是个园复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既往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从苏州古典园林的庭园空间构成、空间类型、及空间序列3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庭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空间单元,具有一般空间的基本属性,研究分析了庭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相互间的配置关系; 归纳了园林空间的结构、特点及类型; 总结了园林空间序列中流线、主题、场景产生的动态变化、心理感受、及艺术意境。从局部单个空间到总体全面布局,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展开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可为园林的发展与革新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