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甬糯34是宁波市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粳糯稻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2004年开始引入试种,2005年扩大示范面积133hm^2,2006年全县推广种植面积1500hm^2.成为糯稻主栽品种,其中直播栽培1300hm^2。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春14号(98-16)春小麦是新疆农科院核生所育成的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超高产春小麦品种,200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在我州种植,2005年在我州温泉县种植0.8万hm2,平均单产7500kg/hm2,高的地块达到9300kg/hm2,个别地块达到1050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品种中早3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早39(国审稻201201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常规早稻超级稻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2011-2014年农业部推介的主导品种。2013年被确认为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中早39在各地种植后,普遍表现早中熟、高产等特点。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安徽长江以南白叶枯病轻发区的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种植。2013年浙江省种植面积突破3.333万hm2,是目前浙江省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早稻品种。现将中早39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用甬粳2号A与K306093配组育成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建省邵武市2008年开始引进该组合作中稻种植,试种面积0.35hm2,2009年作中稻示范种植2hm^2。  相似文献   

5.
"秀麦3号"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大麦新品种,其组合为"秀82-164/秀麦1号".该品种矮秆抗倒、强蘖多穗、品质较优,是一个稳产、高产、优质的大麦品种,199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1999年,湖州市推广种植"秀麦3号"大麦新品种2.92万hm2,占大麦面积的52.8%.  相似文献   

6.
甬优6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具有超高产的产量潜力,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从2003年开始试种,经3年种植,该品种具有超高产株形、大穗、高秆、迟熟,抗逆性强、熟相清秀、后期耐寒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极具开发和推广价值。1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1.1产量高2003年我县长街镇试种0.35hm2,经宁波市农业局组织专家验收,平均单产(指667m2产量,下同)为591.2kg。2004年在长街镇山头村示范种植1.67hm2,经宁波市科技局组织省、市、县专家验收,平均单产652kg。两块高产攻关田面积分别为0.08h…  相似文献   

7.
"甘杂1号"(原代号S3116,组合3131A×3116C)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作所选育的耐寒、抗旱、抗病、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1997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五年来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达15.07万hm2.其中陕西省推广面积13.93万hm2;甘肃的天水市推广面积0.47万hm2,成县推广面积0.43万hm2,康县推广面积0.23万hm2.作者分析了该品种的优良特性,旨在加速该品种在适宜范围内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系中国水稻所与浙江省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2004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009),农业部推荐的超级稻。文成县于2005年引入试验示范66.7hm2,2006年猛增加到667hm2,表现为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浙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稻种业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新组合,2004.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于2004.年引进试种,在尚田镇作单季晚稻种植,表现优质、高产、高抗、株型佳、长相长势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0.
越糯6号是浙江省绍兴市农科所以本所中间材料越糯96-10与嘉兴农科院新品系Z9505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籼糯新品种。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早季搭配种植,目前已在浙、赣、鄂、闽等省累计示范面积达2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农科院用甬粳2号A与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在2004~2005年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中,表现产量较高、抗性好、米质优。为了探索甬优6号在邵武市种植的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邵武市种子管理站在全市10个乡镇不同类型田块进行中稻试验示范。安排中稻试种点26个,面积3.5 hm2;每个中稻高产示范片种植1 hm2;连作晚稻试种点2个;与花优63对比试验点1个。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合邵武市作中稻种植。该组合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可作为邵武市中稻主要推广组合大面积推广。1产…  相似文献   

12.
Ⅱ优125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南平市区域性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浦城县于2004年开始引进种植。经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2006年全县示范推广种植1200 hm2。现  相似文献   

13.
1试验示范表现苏玉19号玉米是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如东镇引进并连片种植苏玉19号6.7hm2,产量9270kg/hm2,其中2块田产量11340kg/hm2。2004年全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400hm2以上,分布于全镇21个村,且村村都有6hm2以上的连片丰产示范方。全镇产量8934kg/hm2,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2.4%。连片示范方产量9360kg/hm2,高产田块产量达11010kg/hm2。2005年全镇种植面积又扩大到600hm2,占全镇玉米种植面积的70%以上。尽管2005年玉米生长后期遇到了十多年不遇的干旱、高温等不利气…  相似文献   

14.
泸糯8号系四川省水稻高梁研究所用自育红粒糯性不育系“45A”与山西省农科院高梁研究所糯恢复系“35R”配组育成的糯高梁新品种。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四川及相似高梁种植生态区种植。2004年浙江省诸暨市农技中心从四川引入种植。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00hm^2,增产高梁75万kg,2006年扩大到200hm^2,今年示范推广近400hm^2,占全市高梁种植面积的60%以上。浙江省其他县市也相继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5.
新疆杂交棉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 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l,2003~2005年推广种植2000 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2006年播种面积在6000 hm2以上.随着杂交棉在新疆的推广应用,使新疆的棉花单产大幅提高,棉农植棉效益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两优6326是宣城市农科所培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4年6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5月郎溪县小面积试种,2005年在我县凌笪乡、雨丰镇、飞里乡、埠桥镇共示范种植3.0×104hm2,平均8775kg/hm2,最高单产9420kg/hm2。其熟期与丰两优一号相近,株高适中,株型较  相似文献   

17.
两优6326是宣城市农科所培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4年6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5月郎溪县小面积试种,2005年在我县凌笪乡、雨丰镇、飞里乡、埠桥镇共示范种植3.0×104hm2,平均8 775kg/hm2,最高单产9 420kg/hm2.其熟期与丰两优一号相近,株高适中,株型较松散,田间通透性好.该品种米质优,具有清香味,稻米售价较一般杂交稻高,是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武粳13号"系江苏常州武进稻麦育种场以"701"×"SR21"杂交培育而成,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场于2003年引进试种,2004年种植面积96hm2,占全场水稻总面积的38%.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抗病性强,米质较优,综合性状较好,生育期适中等优势.适合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9.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粤泰A×R938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品种,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并定名.浙江省常山县2001年在良种场进行了1.42 hm2示范种植,表现较好,2002年推广面积扩大到350 hm2.  相似文献   

20.
“中浙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稻种业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新组合,2003年引入我县清港镇和陈屿镇,试种面积约2hm^2,表现出优质、高产、高抗、株形佳、长相长势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04、2005年已在我县迅速推开,种植面积分别为158.3、309hm^2。作连晚种植,一般大田单产7.5~8.9t/hm^2,高产田可达9.5t/hm^2以上,比对照品种“协优9308”增产15.2%;作单晚种植,产量更高。该组合2004年4月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全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