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全面摸清福建省永泰县黄甜竹产区害虫种类,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和蔓延,对永泰县黄甜竹经营区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和为害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现有为害黄甜竹的主要害虫有7目15科29种,其中基夜蛾、竹笋禾夜蛾、一字竹笋象、大竹笋象、小竹笋象等为害程度最高,并分析了黄甜竹虫害发生的特点,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3年对内蒙古自治区各柠条产区种子害虫为害情况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种子害虫在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各调查样地普遍发生,均为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Motschulsky)、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3种害虫混合为害,所调查地区各样地为害程度均在 以上,平均种子虫害率为26.53%,虫株率达100%;进行了虫害对种子质量的影响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千粒种子因虫害损失掉的重量是3.12 g,种子发芽率平均降低了9.51%。  相似文献   

3.
根据调查,里骆林区森林昆虫种类相当丰富,存在不少灾害性的害虫种类,如松毛虫、松毒蛾、油茶毒蛾、松天牛、皱鞘双条杉天牛等;其中食叶害虫没有成灾,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类为害相当严重;另外也发现一些罕见的严重为害的种类,如檫木网蝽、樟树盾蝽等。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该林区害虫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林区害虫治理工作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进RetinaNet的水稻冠层害虫为害状自动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中国现行的水稻冠层害虫为害状田间调查方法需要测报人员下田目测为害状发生情况,此种人工调查方法存在客观性差、效率低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近几年,诸多学者开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来识别植物病虫为害状,但大多针对单株或单个叶片上病虫害种类进行识别研究。该研究采集了水稻冠层多丛植株上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害状图像,提出一种改进RetinaNet的水稻冠层害虫为害状自动检测模型。模型中采用ResNeXt101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组归一化(Group Normalization,GN)作为归一化方法,改进了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结构。改进后的RetinaNet模型对2种害虫为害状区域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3.76%,为实现水稻害虫为害状智能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几年对万州区几个蔬菜基地的调查研究,观察了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种类和为害特点,根据害虫活动规律和对药物的最敏感期,结合当前农药市场情况,选用高效、低(无)残、中低毒化学农药并列出其安全间隔期,对有效防治害虫、提高蔬菜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峰晖 《南方农业》2012,(11):29-30
近几年来,对福建省福州市内园林绿地进行了盆架木(Alstonia scholaris)害虫调查,鉴定出福州园林绿地盆架木上的害虫3种(鳞翅目螟蛾科1种、同翅目蜡蚧科1种、同翅目花木虱科1种)。调查发现,当前在福州园林绿地盆架木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主要害虫为鸭脚树星室木虱。  相似文献   

7.
2016—2017年通过调查文昌市槟榔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现槟榔黄化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红脉穗螟等对槟榔为害较为严重,其中黄化病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椰心叶甲和红脉穗螟则普遍发生。阐述了以上4种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并总结出3点防控经验:1)提前制订全年防控计划,统筹安排资金,稳步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2)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病虫害调查和防控培训,发挥其智力和技术优势;3)提高槟榔、椰子种植户对病虫害的认识,充分调动各级森检站工作人员和种植户的积极性,开展科学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十多年来,大发生频率增高,发生为害区域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对水稻生产威胁甚大。褐稻虱的发生与为害受虫源、气候、天敌、水稻生育期、栽培制度及防治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虫源、天敌、水稻生育期和栽培制度又与气候条件有关。近年来,我们在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统一计划下,对褐稻虱在我国的发生与为害区域分布和季节性迁飞的气候  相似文献   

9.
兰英 《南方农业》2011,5(2):49-51
作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成都市龙泉驿区桃树上食心虫类害虫已变为以桃蛀螟和梨小食心虫为主,而桃小食心虫在监测中并未发现;对桃蛀螟和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做了调查监测;结合试验结果,从农业措施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几个方面探讨了桃树食心虫类害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枣树的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长,枣树病虫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枣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制约着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准确掌握枣树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为防治枣树病虫害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此,通过对新疆某地区33.3hm2的枣园的叶螨进行监测,调查叶螨发生的规律和为害症状,进而提出了枣树叶螨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我国粮食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全国大部粮食产区年年均有发生和为害,以致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粘虫发生和为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除虫源基数外,主要受气侯条件的制约。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悬殊,导致粘虫分布和发生情况均十分复杂。每年随着气候变化,春季粘虫从南向北迁飞为害,秋季则从北向南迁飞。为进一步摸清各地粘虫主要发生代次的虫源界线问题,及其迁飞规律,并确定西半部地区粘虫越冬界线,现根据粘虫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作出粘虫气候区划,同时结合各地部分调查资料对区划进行验证,以供预测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作者对海南芒果主产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代表性果园进行芒果害虫调查。鉴定出海南省芒果作物上的害虫共计96种,分属8目44科,其中,等翅目1科1种,直翅目1科4种,半翅目6科12种,同翅目12科28种,缨翅目1科1种,鳞翅目12科32种,鞘翅目9科15种,双翅目2科3种。对芒果为害较重且分布较广的害虫主要有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 (Baker)、脊胸天牛Rhytidodera bowringii White、横纹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a Walker、芒果剪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龙眼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occifuvis Gressitt et Kimoto和芒果叶瘿蚊Erosomyia mangiferae Felt共8种。  相似文献   

13.
对贵州省万寿菊种植区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其主要虫害的防治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明确了为害万寿菊的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蛞蝓、蚜虫、蓟马和斜纹夜蛾,根据其发生为害特点,采取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万寿菊害虫,促进万寿菊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万寿菊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是为害经济林、防护林、园林绿化树种的重要多食性害虫,在新疆为害日益严重。枣大球蚧适宜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生存,寄主广泛,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具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于此,分析枣大球蚧的为害时期及为害程度,提出其若虫期应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隰县试区酥梨主要害虫有中国梨木虱、梨小食心虫、梨黄粉蚜等,观察了其发生规律与生物学特性,制定了其综合治理目标、原则与策略,进行了关键防治技术的开发、集成与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是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能迅速繁殖,只要环境条件适宜,极易暴发成灾。研究其近年来的发生特点、为害规律及原因分析,及时预警预报,指导农业上的生产,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为害,对于邵东县的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对邵东县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为及时掌握甘肃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种类变化,于2017年7 — 9月对甘肃省9个市(州)2 个县(区)的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茎腐病在甘肃省各生态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普通锈病、穗腐病、瘤黑粉病、鞘腐病普遍轻度发生,大斑病因气候条件变化为害有所减缓。玉米蚜和叶螨呈加重趋势,玉米螟中度发生,棉铃虫局部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甘肃省天水市冬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全面了解、掌握冬油菜病虫害发生种类、严重程度、为害特点等,天水市植保技术人员(市县植保部门)开展了冬油菜病虫害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天水市为害冬油菜的病虫害有15目25科32种,以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油菜病毒病、油菜白锈病、油菜蚜虫、小菜蛾、油菜黑缝叶甲、油菜蓝跳甲、黄曲条跳甲为害最严重。2)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程度等与病虫越冬基数、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因子相关。3)病虫害的防治应以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油菜蚜虫、小菜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新品种的引进交流,重庆市部分绿地花园里出现了一种严重为害女贞的新害虫——女贞潜叶跳甲。  相似文献   

20.
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5日至5月29日系统调查了冬小麦田害虫与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及时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11目39科59种昆虫组成;优势种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麦圆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群落的总个体数和丰富度随调查时间而变化;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在小麦生长前期较低,中期和后期较高,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变化趋势与其相反。在害虫种群中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内竞争最为激烈,条斑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的竞争最缓和;棉铃虫与麦长管蚜种间竞争最强,其次为麦圆叶爪螨与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在天敌种群中以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种内竞争最为激烈,麦蚜茧蜂的种内竞争最为缓和;龟纹瓢虫分别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在时间维度上的竞争较为激烈,而麦蚜茧蜂分别与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竞争比较缓和。从害虫种群与天敌种群之间的重叠值看,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较强,而麦蚜茧蜂和龟纹瓢虫则对麦田主要害虫麦长管蚜、条斑叶蝉和小麦潜叶蝇(Phytomyza nigra)等的跟随和控制作用均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