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为掌握北京市有机肥生产状况,对京郊12个有机肥厂开展问卷和取样调研。研究发现:使用单一粪种比较少,多数都是混合用粪,其中用量最多的是牛粪+羊粪+鸡粪,占比27.28%;辅料主要添加农作物秸秆、蔬菜秸秆、蘑菇渣、园林废弃物,其中用量最多的是蔬菜秸秆,占比38%,其次是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占比31.1%,蘑菇渣,占比16.1%,园林废弃物(树枝粉碎),占比14.8%;其生产原料配比中,主要原料粪肥多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主料与辅料比例基本控制在1∶1或3∶2,略有浮动;发酵方式主要是露天或室内条垛式发酵、槽式发酵。生产主要原材料成本300~450元/t,总成本为500~570元/t,市场价格600~630元/t,产品利润40~110元/t,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5%~10%。本文初步摸清了京郊主要有机肥厂生产状况,为生产高品质有机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误区一:施肥越多长得越好。有许多菜农说温室是高投入高产出菜,就往温室菜地大量投肥,以求多产出。其实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全盐含量为2000×10-6~3000×10-6,超过6500×10-6根系会出现反渗透,反而导致植株枯死,产量下降。特别是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分解快,有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与传统DEA模型中的CRC模型,对比分析了2005~2014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环境效率。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境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苏南地区环境效率最高,其次是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环境效率最低。环境污染的存在会降低环境效率,不同地区受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效率最小的苏北地区对环境污染排放量最为敏感,环境效率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影响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正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相对密闭的栽培场所,早晨半小时后CO_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_2饱和浓度少900×10~(-6)。由此可见,大棚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_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行CO_2施肥后可大幅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大棚蔬菜CO_2配套施肥技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陕南汉中近5 a农作物秸秆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平均产量约为196.60×10~4t,产量总体上增长不明显;秸秆资源平均密度约为4.77t·hm~(-2),资源密度较大的农作物依次为水稻、油料(主要为油菜)、玉米和小麦,秸秆资源的丰度及经济性较好;秸秆平均产量占比较大前4位依次为油料(28.13%)、水稻(27.40%)、玉米(16.03%)和蔬菜(10.32%)。陕南汉中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可高效综合利用的主要为水稻、油菜、玉米和小麦等4种秸秆,其综合总利用率为75.50%,秸秆年均剩余量约为78.43×10~4t,剩余主要为蔬菜、薯类及豆类等秸秆;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其他依次为免耕覆盖、堆肥及生物肥利用、饲料化利用、编织利用及基料化利用,单位面积秸秆平均粉碎还田量约为5.59 t·hm~(-2),单位面积秸秆肥料化用量约为5.59 t·hm~(-2)。  相似文献   

6.
针对巴彦淖尔地区6种主要作物(小麦、玉米、花葵、油葵、籽瓜、白瓜籽)的生产成本、收益、净收益、产出投入比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地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成本总体上均呈略有增长的趋势,变化幅度不大,其中,花葵和生产成本最高,玉米其次,籽瓜最少;主要作物净收益差异极显著,其中,花葵净收益最高,白瓜籽其次,小麦最低;主要作物产出投入比差异显著,其中,白瓜籽产出投入比最高,花葵其次,小麦最低。6种主要作物中,花葵和白瓜籽的生产效益较高,小麦效益则最低。提出了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适当地调整作物结构等提高作物生产收益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方法验证了FTIR/ATR技术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可行性,试验包括3个方面:检测单纯农药的红外光谱图;检测含农药的蔬菜;确定农药残留的最低检测限.试验结果表明:蔬菜中所含色素对农药的特征吸收基本没有干扰,表明FTIR/ATR技术可以对蔬菜上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敌百虫的最低的检测限为0.2×10-6(体积分数),辛硫磷的最低检测限为0.02×10-6.  相似文献   

8.
安康市农作物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婷  郑甲成  柯斧  张百忍  刘继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47-1948,1958
[目的]系统分析陕西省安康市主要农作物的硒含量。[方法]从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和汉阴县蒲溪镇等10个地区采集土壤样品10个,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甘薯、大白菜和白萝卜7种农作物样品74个,采用PF6-2双通道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中的硒含量。[结果]安康市10个地区主要农作物具有很高的硒含量,其中大白菜平均硒含量最高,是我国平均含量的48.7~2 651.0倍;白萝卜平均硒含量是我国平均含量的19.0~715.0倍;甘薯平均硒含量虽然最低,但也是我国平均含量的5.9~151.0倍。10个地区中,以紫阳县双安镇各种作物的硒含量最高。[结论]安康市10个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硒含量均普遍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安康市硒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将2003—2018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域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对湘西8县市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探讨影响湘西8县市农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湘西8县市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同时存在一定的县市差异,其中,古丈县农业生态效率最高,凤凰县最低;在各影响因素中,城乡收入比、有效灌溉率、人均耕地面积呈现负向效应,种植结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提高西部山区的农业生态效率,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平衡好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稳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是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财政支农、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能值理论和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北京郊区农户常规种植、企业常规种植和企业有机种植3种大棚蔬菜的生态经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能值评价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能值年总投入为6.81×10~(16)sej/hm~2,低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1.19×10~(17)sej/hm~2)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8.53×10~(16)sej/hm~2);能值投资率为44.20,分别是农户常规种植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的2.41和3.81;环境负载率为2.14,低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3.76)与企业常规种植模式(6.29);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8,高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的0.28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的0.19。在经济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的利润(1.45×10~6元/hm~2)高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3.34×10~5元/hm~2)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负利润)。综合能值与经济2个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是京郊大棚蔬菜的3种模式中生态经济可持续性最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养分利用潜力,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产量、畜禽饲养量等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2000—2020年秸秆及畜禽粪便的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整理分析,结合2020年该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探讨了秸秆和畜禽粪肥还田的养分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秸秆资源(干基)主要来源于玉米(61.88%),2000—2020年秸秆的年均产量为1.38×108 t·a-1,畜禽粪肥资源(鲜基)主要来源于牛粪(52.44%),年均产量为2.87×108 t·a-1,玉米秸秆和牛粪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绥化市等地区;秸秆资源总产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0—2013年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畜禽粪肥的年度总产量相对稳定。以2020年秸秆和畜禽粪肥当年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该地区秸秆和粪肥理论上可提供的有效氮、磷、钾分别为1.16×106、3.05×105、2.13×106 t,对农作物养分需求的贡献分别为29.57%、38.28%、112.49%。研究表明,以秸秆和畜禽粪肥的最大养分利用效率计算,东北地区的有机肥资源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因此,合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种养结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运作可持续性和生态补偿标准,应用生产-生态系统能值测算方法,综合分析其环境安全性和运作持续性;结合生产运营实践,深入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物能投入与输出,提出生态补偿依据;并基于能值收益差异估算出其持续运行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降低39.62%,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环境安全性指数分别提高64.89%和36.73%。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生物辅助能投入增加42.16%,而污染产能降低了70.09%。养分循环模式的氮磷养分环境排放量分别降低34.85%和30.43%。同时,循环模式的净能值收益比传统模式低2.15×1016 Sej·hm-2·a-1。研究表明,径流养分循环模式提高了环境安全性但降低了经济效益,其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4 153.78元·hm-2·a-1。  相似文献   

14.
桂林寨底地下河农业系统氮流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岩溶区面源污染对漓江的影响,通过对地下径流、氨挥发和农产品等途径输出氮的计算,估算了桂林寨底地下河农业系统氮流失量.结果表明,寨底地下河农业系统年流失氮1.03×105 kg,其中地下河水土流失损失氮4.37×104 kg,氨挥发逸失氮3.91×104 kg,农产品输出氮2.06×104 kg.随地下河水流失的溶解态氮为2.62×104 kg,且其中99%为硝态氮,比30年前增加了约8倍,而泥沙吸附态氮为1.75×104 kg;地下河水土流失损失氮90%以上出现在雨季,且上半年以化肥源氮为主.受石灰土酸碱度的影响,56.5%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稻田.鲜桃输出了农产品中39.8%的氮,这是系统内大力发展桃种植产业的结果.该系统流失氮的80%最终以水溶态、气态进入地表水和大气环境,因而加剧了漓江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种养废弃物构成及资源化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实现种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量、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估算出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尿的资源量,分析其在市域尺度上的分布特征、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综合高效利用的途径。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存在大量小麦秸秆,其他地区均以玉米秸秆为主。畜禽粪尿中以牛、猪、羊粪尿居多,且存在晋西北多羊、北中部多牛、晋东南多猪的分布格局。2007—2015年山西省农作物秸秆产量由1.27×107 t增加到1.54×107 t,畜禽粪尿的产生量由1.82×107 t增加到2.02×107 t,且山西省种养废弃物的总产量近几年逐渐趋于稳定。若将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肥料化,其相当于有机质、N、P、K分别为1.54×107、1.25×105、5.28×104、1.04×105 t,若将其能源化则可转化为标准煤1.05×107 t或沼气4.59×109 m3,资源化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域性差异大,资源化利用的空间较大,应力争通过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及其他利用途径,实现种养废弃物资源的多途径综合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分析的设施葡萄生产系统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评价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基于大量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以露地栽培作为对照,对设施葡萄栽培系统的能值消耗总量、结构和主要能值分析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能值投入总量为5.32×1016 sej/(hm2·a),高于露地栽培;2)设施和露地这2种葡萄生产系统的能值消耗均以不可更新购入能值为主,且对购入能值的依赖强于自然资源能值,对不可更新资源能值的依赖强于可更新资源能值;3)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能值自给率和产出率偏低,能值投资率和环境负载率偏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设施葡萄生产系统的环境负载较高,应降低购入性能值消耗、改进系统内部资源反馈效率,以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To counter the actual problems of forage shortage and low quality existing in the agriculture-animal husbandry ecotone in North China, a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stic-film mulching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forageoriented maize with the aim of producing water-saving forage with high-yield and good quality. Field experiments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was adopted. Plastic-film mulching increased the dry biomass of forage-oriented maize by 23.8% with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maize’s nitrogen absorption so that the apparent utilization ratio and output-input ratio of nitrogen were enhanced.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in maize plant was increased and thus, forage nutritive quality was improved. Plastic-film mulching remodeled the maize field water consumption scheduling pattern and increase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over 10%. Nitrogen application to forage-oriented maize co-improved the biomass and the nutritive quality with the nutritive matter (percentage and yield) several times of the biomass. Nitrogen application increased maize biomass production by 36.1%–39.5% and it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at in maize plant by 109% and 145%, respectively. The yields of the two nutritive matters increased by 160% and 210%. Nitrogen application at the rate of about 200 kg·hm−2 to the uncovered field and the rate less than 300 kg·hm−2 to the field with film mulching we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per rates to guarantee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of forage-oriented maize and were the rates to keep the available nitrogen balanced in the soil. Plastic-film mulching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forage-oriented maize was an effective way of producing forage with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relieving the shortage of animal forage and accelerating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ecotone in North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6, 40(6): 1206–1213 [译自: 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不同蔬菜品种生产效益和碳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通过对浏阳市4个农场2种生产模式8种蔬菜3年的经济(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等)和环境(碳排放量、碳足迹)指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有机生产模式的投入产出比和碳足迹分别为无公害生产的18.5%和87.4%;(2)肥料和电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分别占碳排放总量的58.76%和16.67%;(3)碳排放量和碳足迹都与N肥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即施用的N肥越多,碳排放量就越多,碳足迹也越大;(4)有机模式下,有机肥用量达到122352 kg·hm-2时,作物产量最大;而无公害模式下,农用化学品投入20103元·hm-2时,叶菜产量最大。因此,要保障蔬菜增产丰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量,其主要出路在于推广有机模式,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N肥和其他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建立节水灌溉体系以节约用电量。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2014年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草谷比、焚烧比例和排放因子,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河南省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建立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4年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共排放:CO_21 210.45万t、CO 51.74万t、CH_43.27万t、NMVOCs 7.19万t、NH_30.59万t、BC 0.42万t、OC 2.47万t、SO_20.55万t、NO_X3.13万t、PM_(2.5)7.48万t。小麦和玉米是河南省露天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8%~67%和17%~36%。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驻马店、周口、南阳和商丘四个地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高峰期集中在6月和10月,这两个月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对全年总排放量的分担率分别为37.1%~65.7%和11.3%~37%。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果菜茶中畜禽粪便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究我国畜禽有机肥对果菜茶理论养分需求量的满足水平,评估果菜茶三大作物有机替代与化肥减量潜力,本研究借助统计资料,定量分析我国畜禽粪便养分资源供应量和果菜茶理论养分需求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国性及区域性替代可行性分析。统计分析表明:2015年,我国果菜茶化肥氮磷(纯养分)施用总量为1.84×107t·a-1,是理论需求量的两倍左右,化肥过量施用十分严重;2015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的氮、磷(以P2O5计,下同)分别为7.98×106、6.42×106t·a-1,若全部用于果菜茶,可替代78%的化肥,减少2.88×106~5.18×106t氮、磷肥损失;90%的省(市、自治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可满足区域内化肥减量20%的目标,71%的省(市、自治区)畜禽粪便可满足区域内替代50%化肥;各地区畜禽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空间差异较大,除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陕西)以外,其余省份(市、自治区)畜禽有机肥可100%替代区域内果菜茶化肥,并且,东北、西北地区的畜禽粪便在满足区域内果菜茶养分需求的基础上仍有较多盈余,可施用于粮食或者经济作物,或者转化为优质商品有机肥补给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我国果菜茶三大作物通过畜禽有机肥替代化肥,70%省份可实现化肥减量目标,减少氮磷化肥面源污染。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果菜茶中畜禽粪便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提供一定理论指导,为实现果菜茶化肥减量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