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发展名优茶的重点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叶经济发展到80年代末,兴起了一股“名优茶热”。进入90年代,我国名优茶发展速度很快。1990年全国名优茶产量为1.7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3.2%,名优茶产值4.3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14.32%;1993年全国名优茶产量达3.6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6%,名优茶产值达10....  相似文献   

2.
名优茶是名茶和优质茶的统称,它包括进入流通领域的茶叶优质商品和名牌商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名优茶生产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1990年全国名优茶产量1.7万吨,占茶叶总产量3.3%,产值4.3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14.32%;1996年全国名优茶产量9.4万吨,占茶叶总产量15.9%;2000年全国名优茶产量14.4万吨,占茶叶总产量21.1%,产值55.52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2.2%;2005年全国名优茶产量23.0万吨,占茶叶总产量26.4%,产值111.5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72.0%。名优茶生产在我国茶叶产业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名优茶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名优茶走俏,发展很快,为了继续推进我国名优茶生产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1990年开始主持全国名优茶开发项目,一年多来,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初见成效,据统计,1991年共生产各种名优茶26847.64吨,比1990年17017.25吨增长57.8%,名优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3.2%上升到5%,名优茶产值由1990年4.3亿元上升到7亿元,增长62.8%,其产值占全国毛茶总产值的20%,比1990年的14.32%提高了5.68个百分点,一年中就为茶农创造纯收益2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名优茶品牌问题及其原产地标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名优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1990年名优茶产量为2.59万t,产值6.32亿元。2003年名优茶产量达到20万t.产值70多亿元,分别占总产量的24.32%,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名优茶产量特别是产值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活跃了国内茶叶市场,促进了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名优茶产业的兴起,带动了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应用,形成了“良种-名茶-效益”的良好发展势态。十几年来,各地发展的名优茶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时期成就的回顾 湖北茶叶自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来,特别是“八五”时期以来,生产发展很快,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名优茶大幅度增加,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1.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199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73万亩,比“七五”末期的1990年增加58万亩,增长50.4%,其中投产茶园达105万亩,比1990年增加27.5万亩,增长35.5%;茶叶产量3.9万吨,比1990年增加9600吨,增长24%,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七五”末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 2.产值上升,效益明显提高。1995年全省茶叶总产值突破5亿大关,达到5.5亿元(按现行价),比“七五”末的1.88亿元,增加3.42亿元,翻了近两番;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514元,比“七五”末增加200多元,每年为国家提供财政税收5000多万元。 3.茶叶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名优茶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到9000吨,比1990年的1600吨增加7400吨,增长近4倍,名优茶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6.5%上升到22%,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全省恢复和创制各种名优茶近百只。名优茶的发展,促进了茶类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全省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名茶发展很快。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1991年全国名茶已达2.88万吨。比1990年增加73%,占全国茶叶产量53.2万吨的5.4%。产地遍及全国10余个产茶省,产值达7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18%。发展名茶不但收益高、能激励茶农生产积极性,而且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大宗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冬珍 《中国茶叶》2004,26(4):28-29
大宗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近几年来大宗茶出口量基本稳定在20万t左右,占茶叶总产量的30%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名茶生产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由于名茶生产效益好,市场俏,产品供不应求,促使了名茶生产不断发展壮大,产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得到全面拓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茶叶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了大宗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以名优茶为主、大宗茶为辅的格局.以浙江省为例,2002年茶园面积202万亩,茶叶产量13.9万t,产值33.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0万t,产值26.4亿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28.8%和78.3%.自从名优茶"异军突起",大宗茶的经济效益就一直低下,几乎是几十斤大宗茶的价格只能抵一斤名优茶.长此以往,大宗茶生产中的问题越积越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茶叶经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然而,名茶生产却异军突起,成为茶叶中的“支柱”产品之一。据农业部门统计,1995年全国名优茶的产量已达6.9万多吨,产值30多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2.5倍和4.5倍。1996年春茶期间,名优茶市场价格坚挺,产销两旺,大有压倒大宗茶的趋势。在名优茶发展大好形势下,良种的推广与应用方面,也出现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一、良种是名优茶生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2,(7):7-8
一、2011年产业发展回顾1.茶叶生产量值双增全省茶园面积270万亩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据茶叶生产主管部门统计,茶叶总产量16.5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增幅为1.2%(省统计局数据:茶叶总产量16.97万吨,比上年增长4.3%);茶叶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增幅为17.1%。其中,名优茶产量为7.1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增幅为10.9%;名优茶产值96.6亿元,比上年增加12.2亿元,增幅为14.5%。在名优茶中,扁形茶产量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14,(4):7-8
一、2013年产业发展回顾1.茶叶生产量减值增2013年,浙江省遭遇多次自然灾害,3、4月间遇到低温、晚霜与大风天气,全省近48万亩茶园受灾;7、8月间连续40多天高温干旱,全省受灾茶园面积达207.9万亩.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了茶叶生产取得良好业绩.据省茶叶业务主管部门统计,2013年全省茶园面积277万亩,同比增长0.9%;茶叶总产量15.6万吨,同比减少10.6%;茶叶农业总产值131.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名优茶产量7.1万吨,同比减少5.3%;名优茶农业产值117.9亿元,同比增长3.1%.  相似文献   

11.
成青 《中国茶叶》1991,(6):38-39
随着科学进步、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名优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名优茶也和其他名优产品一样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全国名优茶产量可达2.8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6%,全国名优茶的花色品种已达数百个之多。据1990年初步统计,全国已被评为省级以上的名优茶有321个,其中国家和部级名优茶138个,省(区)级名优茶183个。这些名优茶中,数量和名目最多的是名优绿茶。我国产制名优绿茶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各地已出产几十种名茶,其中很多是有名的“贡茶”。如浙江长兴的“顾渚紫笋”,四川的“蒙顶石花”,安徽  相似文献   

12.
凌光汉 《中国茶叶》1995,17(6):19-20
今年4月份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的新昌县,今年春茶名优茶生产又创记录,产量达到650吨,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产量,比去年同期350吨增长86%,质量也显著提高,每千克均价96元,产值6240万元,比去年全年茶叶总产值6150万元高1.5%,比去年同期名优茶产值2100万元增加1.97倍;春季珠茶产量1650吨,比去年同期2175吨减少24%,产值1650万元,略低于去年的1700万元;春茶总产量为2300吨,虽比去年2525吨减产8.9%,但总产值达7890万元,比去年同季的3800万元翻了一番多,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名茶之乡”今年再显辉煌。 该县今年春季名优茶生产继续取得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茶区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调动了茶农的种茶积极性,使茶叶生产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为适应市场的要求,茶区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并努力调整布局,建立基地,连片开发,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1997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4.49万公顷,产茶3.66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4.7%和41.7%,茶叶产值5.5亿元,比1990年增1.5倍。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0.65万吨和2.2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17.7%和40%。茶叶已成为山区脱贫致富和农业投入的重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4.
唐小林 《中国茶叶》1996,18(5):22-23
一、名优茶的名和量近几年来,我国名优茶发展很快,1990年全国名优茶总产量为2.2万吨,1995年已上升到5.2万吨(供销部门统计资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省、部级以上奖的名优茶达700余种.名优茶的快速发展,给普遍不景气的茶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生机.但是,也有人认为现在名茶不“名”了,名茶太多太乱了等等.如何评价名优茶的名和量,其实名优茶的质量和数量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二者可以统一到茶区或茶叶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上来.据了解,近几年来全国名优茶总体质量逐年上升,经济效益也日益显著.以浙江省为例,今年上半年名优茶产量达1.2万吨,产值达6.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产14%和增值24%,这也是该省连续3年名优茶产值超过大宗茶.当然,名优茶发展是不平衡的,如果说一些地方的传统名茶受到了现代名优茶的冲击,那也是其自身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结果,应该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名优茶取代大宗茶成为产业支柱,尤其是最近20年以来,名优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统计,2011年全国茶园面积234.4万hm2,茶叶产量155.7万t,毛茶总产值728.9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67.6万t,约占茶叶总产量的43.4%,名优茶产值560.3亿元,约占总产值的76.9%,名优茶在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浙江省,名优茶产值甚至占总产值的92.0%,可见发展名优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绿茶类名优产品的开发,加强产销联系,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福建省农业厅于4月15-18日在福安市举办绿茶名优产品评选活动。各产区选送了114个茶样,品质普遍提高。经评选揭晓,名茶有天山雀舌等22个。优质茶有湖塘毛峰等38个。是近几年来,评上名优茶较多的年份。福建省茶区名优茶开发,是国内较早的省份之一,已坚持多年。目前全省名优茶产量约10025吨,产量占总产量的106%,但产值占全省茶叶产值的31.88%,促进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名优茶生产也有一个质量问题,为适应茶叶市场的需求。会议强调,以科技为先导,发挥福建茶树…  相似文献   

17.
1.全年茶叶量减值增,名优茶持续增长 据业务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茶叶总产量10.6万t,比上年减少8.6%;茶叶总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6%;其中名优茶产量3.4万t,比上年增加21.4%;名优茶产值22.3亿元,比上年增加24.6%;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占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32.1%和81.1%。全年茶叶生产总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段新友 《中国茶叶》2007,29(3):16-17
“十五”以来,是四川省茶叶产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全省现有产茶县(市)120多个,重点产茶县(市)30多个: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15.53万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提高到42%;茶叶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3.98万吨;茶叶总产值18.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到11.5亿元,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70%的投产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名山县、峨眉山市、洪雅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21家企业的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33家企业的1667公顷茶园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江苏茶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茶园总面积达40万亩,茶叶总产值9.1亿元,分别比“十五”初期增长了27.8%和71.7%,茶叶总产量稳定在1.2万吨左右,其中名茶4500吨,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25.0%提高到37.5%,产值占茶叶总产值70%以上。茶业已成为江苏丘陵山区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江苏农业十六个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是中国产茶第一大省。全省2006年茶叶产量达20万吨,占全国五分之一,茶叶营销总值达170亿元占全国35%,茶叶市场占有率占全国60%。福建省的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出口创汇单价、销售总额、特种茶等均居全国第一。我省茶叶虽走在中国茶叶的前列,但在市场千变万化的时代,要实现茶叶强省,就必须大力发展名优茶,要发展名优茶还必须实施品牌战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