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一向是一个争议很大的理论,学者们对是否要采纳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众说纷纭,即使是主张物权行为的学者们也对是否要采纳无因性理论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应该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在讨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必要性之前,笔者试先阐述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只是物权行为的一个并非不可分离的部分,我们不能因为承认物权行为而当然推出无因性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分析它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对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协调几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的重要的作用来说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李慧敏 《甘肃农业》2006,72(10):205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一向是一个争议很大的理论,学者们对是否要采纳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众说纷纭,即使是主张物权行为的学者们也对是否要采纳无因性理论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应该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在讨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必要性之前,笔者试先阐述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只是物权行为的一个并非不可分离的部分,我们不能因为承认物权行为而当然推出无因性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分析它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对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协调几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的重要的作用来说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1):152-153
学者们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基本精神及其内容的把握存在着界限不清等混乱状况,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是对罪刑法定原则修正的最终界限。学者们同时对罪刑法定原则如何应对法无明文规定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个必须面对的理论难题感到困惑,严格限制的类推制度对此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医疗器械处罚自由裁量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自由裁量权法律设置上的,有执法主体方面的,有自由裁量内外部环境方面的。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设。所谓抽象,就是要就加强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建设设立总的原则和方向。所谓具体,就是要从具体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医疗器械行政处罚主体建设、行政执法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反垄断法》尚未正式实施,就其中的某些条款如何操作在理论和实务界发生了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垄断行为的认定主体问题。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法院。笔者在对两种观点分析评判的基础上,认为垄断行为的认定主体应当是反垄断执法机构。这不仅符合行政机关与法院的分工,也符合首先管辖原则和穷尽行政救济原则的要求。同时,文章就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法院在反垄断执法中的程序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现状较为突出,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分析宅基地闲置的现状及原因,学者们关于闲置宅基地的概念、类型、认定等的现状,按照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从源头入手,从过程着手的思路,提出了闲置宅基地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诽谤犯罪作为传统诽谤罪在网络空间内一种异化的表现,对其应当以新的眼光进行审视。在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认定时,应注意正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注意准确理解诽谤行为的主观目的,对于未捏造而仅散布诽谤信息的行为不宜认定为诽谤行为。诽谤罪中情节严重的判断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以相关统计数字为依据对其进行认定时,应结合形式层面和实质层面进行双重判断并排除适用传播性理论的情形。将造成被害人的近亲属的相关伤害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时应从严把握。此外,本解释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不应包括网络空间秩序。对于网络诽谤自诉案件自诉人收集有罪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相似文献   

8.
归因理论在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心理学家提出归因理论之前 ,人们就经常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提出“为什么成功”和“为什么失败”的问题。人们探索行为和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 ,目的在于了解自己、他人的行为 ,以达到能够控制环境、确定行为目标并实现目标的目的。所以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对成败原因的探索有助于激发、促进或阻止、阻碍人们的行为 ,是人类行为的动力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F .Heider)于195 8年创建了归因理论 ,最初只限于社会心理学领域。海德经过多年研究 ,对归因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并提出许多探索性的问题之后 ,涌现出大批支持这一…  相似文献   

9.
胡剑敏  岳根国 《甘肃农业》2005,(11):162-162
无效行政行为是否应引入行政法领域?无效行政行为的效力及法律后果又如何?这在法学界以及理论实务界都是一道难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得的一个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内涵演变、发展理论以及各国立法例的有益探索,针对我国具体实际做出了一定的阐述,以期能对我国的行政法中无效行为理论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商标反向假冒理论源于英美法系的普通法。我国新的《商标法》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明确规定为侵犯商标权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法学界有些学者认为商标反向假冒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无论从它的特征,依据,还是从国外立法看,它都是一种侵犯商标权行为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刑行交叉是研究行政犯罪的关键,基于刑行交叉的视角,将行政犯罪界定为违反国家行政法律规范而又触犯刑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同时,基于此视角,探讨了行政犯罪惩罚的根据即其法律责任,得出了刑事责任优先的刑事、行政双重责任的结论,进而强调实现行政犯罪的惩罚关键要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交通肇事中故意杀人切入,对基本犯罪可以引起作为义务予以证成,并对该类犯罪如何处理等价性问题进行了说明。在具体判断上,应将视野置于整个犯罪事实并加以通盘考虑,惟此才能既不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又不使行为人获得刑法处断上之不当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盗窃罪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财产性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具有"公然性",但是没有"夺取性"特征的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犯罪现象。在我国现有的刑法体系和刑法理论的通说的范畴中,对于这种行为很难作出适当的定性。窃取行为通常是具有秘密性,其原本含义也是秘密窃取,但是,如果将盗窃限定为秘密窃取,则必然存在处罚上的空隙,造成不公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不能犯一直是刑法理论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不能犯不为罪、不可罚与不能犯可罚是争议的焦点。各国立法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鉴于我国新刑法倾向于客观主义的立场,因此,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不能犯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暴力中,处于长期遭受虐待的状态之下,弱势一方通常会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受虐生活,但是最终迎接他们的是法律的制裁,而犯罪人往往值得大家同情惋惜。关注因家庭暴力导致杀人的这一特殊刑事犯罪人群,给予犯罪人公平、正义的判决,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极具社会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家庭暴力的现状及危害,分析了以暴制暴的成因;从刑事法律角度关注因家庭暴力导致杀人的这一特殊刑事犯罪人群;从受虐人杀人量刑一般都较重的状况出发,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借鉴国外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充分考虑杀人的动机和原因,寻求一种符合我国立法精神的处理思路和制度模式;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制定出相应的量刑幅度,考虑作出相关司法解释及办案程序规定,并在准刑事司法解释中加以规定,充分体现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应包括帮助毒品犯罪分子毁灭、伪造罪证的行为方式,对于本罪对象规定应从四个方面把握;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人能够成为本罪主体,对于本罪中的明知应从明知的时间、内容、程度三方面理解;对于本罪第二款的规定的理解关键是理解本款规定的"掩护"的含义以及对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掩护、包庇行为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厘清船舶碰撞的法律责任,亦即是否满足刑法典第133条之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航运界争议很大.运用海商法的经典理论和船舶航行技术规范,对海事行政管理部门的海事执法规范与司法机关刑事执法规范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解决船舶的航行自由和贸易自由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规制问题,完善海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从严治污的刑事政策背景下,污染环境罪在惩治和预防环境污染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种典型行政犯,该罪在入罪评价机制上体现出的行政从属性近来被屡屡质疑,理论交锋的根源在于对环境污染行为刑事违法性和行政违法性关系的不同理解。违法多元论的设想虽与从严治污的刑事政策目标契合,但实践中很难操作,且会破坏环境法律体系的统一秩序,其对违法相对论提出的质疑并不成立。事实上,违法相对论完全可以满足刑事政策从严治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危险犯的犯罪中比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比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比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危险犯的犯罪形态,其时间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对于犯罪过程”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对于危险犯而言,其中比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预备阶段的犯罪中;;实行阶段的犯罪中 ;完成实行行为、法定危险状态尚末发生阶段的 犯罪中止。不同类型的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空范围不同,即时间性条件不同,应区别对待。必须区分两个界限:即犯罪中比与犯罪末遂的界限,犯罪中比与犯罪既遂的界限,从而准确地把握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间性条件,正确地定罪量刑,充分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作为犯尤其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历来是刑法理论中量刑争议的焦点,本文以义务违反标准来区分作为和不作为,并分析了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在面对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问题时,以“保证人说”和“构成要件等值性判断标准”解决与罪刑法定中禁止类推解释原则的矛盾,阐述其可罚性问题,提倡用开放性构成要件理论解决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