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估计《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探索验证性因子分析在农村土地产权明晰的因素中的应用。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类农村土地产权构建潜变量,以产权明晰的因素为观测变量,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土地产权明晰的内涵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明晰、宅基地使用权明晰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晰对土地产权明晰有显著影响,土地法规完善应以农民认知为出发点,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岳永胜  南灵  雷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58-2459
国家土地产权和集体土地产权在理论上是双轨平行的,但是在现实中,国家土地产权却在吞噬集体土地产权。调整国家土地产权和集体土地产权的关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土地管理中应改变原来双重主体和独揽三权的角色,不能参与其中的利益分配;农民集体土地要明晰主体,村民委员会地位要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有待增强;国家实行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限制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有必要建立农村土地市场,实行双市场平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在维持现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基础上,明晰土地所有权并物化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逐步推进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产权平等,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配套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与土地收益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71-1474
在我国,城镇化引发了土地产权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土地收益在国家、农民集体、农民、用地单位等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问题也由此产生。通过阐述城镇化和土地收益分配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尝试从明晰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市场化分配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几个方面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58-2759,2761
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下,政府不规范的土地征用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提出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关键是要重新界定公共利益范围;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健全和规范土地征用程序;改革政府官员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述了我国土地市场政策制度改革路径,分析了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面临的障碍,并提出构建城乡土地市场建设对策。主要包括:明晰集体土地产权,确立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健全土地市场机制,规范政府的行为,培养农民的现代意识等。为构建城乡土地统一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权属调查工作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不仅要查清城乡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还要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实现城乡土地登记的全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属调查工作对于明晰土地产权,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规范土地市场交易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乡村旅游用地与农村集体用地的关系,其实质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基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合理利用。乡村旅游用地的获取一般有征地和土地流转两种途径。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用地的开发对农民的土地权益造成诸多损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创新乡村旅游用地开发模式,建立具有旅游禀赋的土地产权交易机制是优化乡村旅游用地获取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特性 1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双重性 集体土地使用权主体是农民集体,但同时又是国家,它具有双重性。构成国家的要素为领土、人民、主权,构成生产的要素为土地,资本和劳力,据此,土地既是国家要素又是生产要素,二者相比,则构成国家要素高于生产要素,因此,国家在管理土地上,不但和其他土地所有者一样可以行使土地的权利,而且其权利高于一般土地所有人。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集体土地实行征用或征收”,这一规定表明土地既是国家的,又是集体的。可见土地所有权与一般物权不同,它的主体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16-10918,10922
分析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主体虚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权能残缺;四是农民的物质帮助权缺失。提出了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路径:一是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立法;二是科学设置农村土地权益,包括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性质为农民按份共有、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消除产权残缺与确保农民产权的完整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规定征地主体对原产权人合理补偿原则5点;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四是规范征地制度,包括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控制耕地征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与规范土地补偿程序2个方面;五是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六是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不明确和所有权权能的不完整,导致了众多社会矛盾无法克服,社会冲突剧烈,它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分析中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所有权的权能、加强集体农民对集体土地产权的有效控制和加强立法的措施,以期能对完善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有所助益,提高集体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重点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状况,指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的畸形现状,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地产权改革模式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淑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50-16553
农地问题的核心是农地产权制度问题,而农地所有权是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针对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种种弊端,学界从学理论证和操作层面上设计出土地产权改革的种种方案,代表性的有私有化方案、国有化方案、集体制改进方案、复合制方案等。争论之外,学界也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545-2548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着主体虚位、权能不全、客体范围界定不清等弊端,使农民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就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作了一些反思,并对目前学术界的几种改革思路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周晖 《北京农业》2012,(18):216-2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依法由农村集体使用的土地,通过土地承包合同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性质,属于用益物权,可以流转.法律规定流转的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实践中所采用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代耕等流转方式各有利弊.目前我国土地流转方式更加多样化,采用入股、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投资成立农业经营公司等方式,政府制定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确认、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界线与界址点调查认定,对张掖市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集体土地权属界限基本是清晰的,由于基础资料欠缺等原因造成未定界宗地占宗地总数的10.03%左右;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类型以集体土地为主,国有土地的产权主体比较单一,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包括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三种类型,以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具有企业性质的产权主体日益突出,表明农业产业化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葛斐  黄静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91-392
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政府必须弱化集体权利,将土地逐步乃至最终完全交到农民手中,实现土地的私有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北京市通州区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的外业调查过程及运用广州CASS软件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存储及成图的内业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探讨“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其独特的价值。由于承载社会保障功能以及法律规定上的模糊和对宅基地权能的限制,宅基地所有权虚置的问题由来已久。本文从法律政策规定和现实风险两个角度检视宅基地所有权落实的现实困境,以宅基地改革试点实践探索为观察对象,针对宅基地“三权分置”过程中立法上权利主体和权利边界不明晰、权能被过度限制,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区分形成的现实风险等困境,提出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完善宅基地所有权权能实现方式等法治进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概况,对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与征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