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海珍 《甘肃农业》2006,5(6):93-94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劳动力可持续性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劳动者数量适中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能否正确引导和培养这一弱势群体,直接关系到农业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就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朱丕荣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农村底子薄,农业技术与生产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必须发展持续农业,讲究生产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80%...  相似文献   

3.
海南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海南地处热带,生态系统较脆弱,农村贫困面较大,人口增长过快,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因此,海南农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更可以促进城乡贫富差距的减少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就目前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根据龙江县黑岗乡的实际情况,浅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现实发展中,经过多年的验证证明其高度的合理性。现代社会能源短缺.资源紧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保证自然环境节约能源的前提下谋求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农村区域发展列入发展计划,近年来,国家各项政策也切实着手于农村经济建设,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建设中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八手分析,考虑弄粗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阻碍,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农村经济必须也要不断地发展,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较城市经济而言不落下。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浅析,并且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世界农业》2006,(1):60-60
2005年11月29日由科技部、英国国际发展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英国驻华使馆、巾国驻英使馆协办,陕西省科技厅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承办的叫,英农村可持续发展适用科技研讨会”在陕西杨凌召开。来自中英双方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11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作为“中英科技年”的一项活动,研讨会的主题是“适用技术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的是通过研讨农村可持续发展适用科技.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村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和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促进农村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中英双方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构建互利合作的平台.加快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现状开始,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四种模式,阐述了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四个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文章从我国农村信息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入手,构建了今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蓝图,阐述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飞 《农业与技术》2005,25(3):16-18
论述如何探索出一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强化环保意识、培育环保理念.依法保护农村环境;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村环境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形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因地施策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为例,构建县域乡村地域系统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的“三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耦合模型开展县域乡村“三生”系统优化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具有东北-西南地域分异特征,75.82%的县域乡村子系统处在磨合耦合阶段,乡村可持续性和协调性有待加强。乡村“三生”系统发展功能区具体分为低等协调持续发展区、中协调低持续发展区、低协调中持续发展区、中等协调持续发展区、高协调中持续发展区和高等协调持续发展区等六种类型,以中低协调发展区为主,占总量的72.6%。不同类型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功能区,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鲁西南平原农区等低水平地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提高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胶东半岛等中等地区以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为主,形成特色产业品牌;鲁北的高等协调地区以科学发展与示范建设为主,构建成熟乡村发展模式。乡村“三生”系统以耦合协调机理为依据,科学划分县域乡村发展功能区,对县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乡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总结和分析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调控系统,着重分析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系统的运行机制,并对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系统发展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认为,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制度能力、科技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外部环境培育,以提高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系统的协调能力和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问题会直接关系到“三农”发展的全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所具有的“政社不分”、“产权不明”等一系列制度缺陷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的内涵,其次,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应措施,包括:注重培训提升能力、全面有序推进改革任务、保障农民集体股权权能行使等。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概括国内外现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大兴县的区域特征,提出了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构建了能力测度的综合评模型,对该区域的发展水平、能力以及趋势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量化过程,该文首先确定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社会--经济--资源--自然复合系统的原理构造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然后建立了3个层次、4个系统、13个指标要素的黑龙江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国有林区36个林业局进行了计算,根据综合指数评价指数的大小分为非可持续、基本可持续和可持续3类.其中10个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9个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17个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基础支撑体系、稳定发展体系和管理调节体系3大方面共36项指标。利用相应的数据对江苏省1990、1995、2000和2001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项评价、综合评价和协调评价。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评价的结果也指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异,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等。  相似文献   

17.
为将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运用到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本研究首先介绍了乡村概念及其内涵;其次,通过文献回顾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动因、模式及其经验;最后,结合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乡村风貌的保持、乡间公路标识体系的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乡村旅游创新型人才建设、注重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期望这些经验对未来北京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生态环境规划是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农业农村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受制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发展的弊端,已成为限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本文通过解构当前乡村环境规划过程中系统统筹所需兼顾的各环节要素,明确当前政策制度的发展导向及目标,深刻理解乡村环境规划的基本内涵,提出包括农业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乡村环境规划理论体系,针对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环境规划目标,分析发现当前实践中存在乡村环境规划衔接不够、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不足以及对新发展理念认识不充分等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管理途径,为更好地建设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和农民人均收入等23项变量指标;提出了不安全指数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汶南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汶南镇土地生态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现状及区域特点,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方面构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张北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低,建议现阶段以改善生态环境、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为增强经济可持续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