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七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克隆大熊猫攀登专项首席科学家陈大元教授今天在此间说,中国在大熊猫克隆方面进展显著,其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已有两个得到解决,最终实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老年大熊猫肠道菌群的构成,本试验对3只圈养老年大熊猫粪便细菌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Msp Ⅰ对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组成;变形菌门中又以大肠埃希氏菌属为主,其次为假单胞菌属、志贺氏菌属、气单胞菌属;而厚壁菌门中以链球菌属为主,其次为魏斯氏菌属、梭菌属;此外还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本试验第一次建立了较丰富的老年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克隆文库,为分析比较各年龄层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同提供了参照,也为合理饲喂老年大熊猫,保障老年大熊猫的健康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老年大熊猫肠道菌群的构成,本试验对3只圈养老年大熊猫粪便细菌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MspⅠ对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组成;变形菌门中又以大肠埃希氏菌属为主,其次为假单胞菌属、志贺氏菌属、气单胞菌属;而厚壁菌门中以链球菌属为主,其次为魏斯氏菌属、梭菌属;此外还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本试验第一次建立了较丰富的老年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克隆文库,为分析比较各年龄层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同提供了参照,也为合理饲喂老年大熊猫,保障老年大熊猫的健康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将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P2基因优化后克隆至pFastBac Dual载体,重组获得穿梭质粒rBacrnid-Panda-dVP2,转染Sf9细胞拯救获得表达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pFBD-Panda-dVP2.rpFBD-Panda-dVP2感染Sf9细胞会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显示rp...  相似文献   

5.
应用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大熊猫IL-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IL-4基因开放阅读框由39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包括编码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0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大熊猫IL-4(DQ16651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和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兔、鼠等的IL-4核苷酸同源性为50.7%(鼠)~87.7%(犬);IL-4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35.7%(鼠)~78.8%(犬);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大熊猫与犬、猫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积极开展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对于保护我国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维持种群数量和加快野化放归具有重要的意义。大熊猫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发是保护大熊猫种质资源、提高人工受精率和大熊猫繁殖率的重要手段。通过综述大熊猫生殖特征、精液采集、品质检查、冷冻保护稀释液、冷冻损伤机制以及冷冻和解冻程序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大熊猫精液冷冻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两头皮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近日在山东省莱阳农学院通过了国内专家的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熊猫克隆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元教授等8位专家组成。经过对两头小牛的DNA分析,专家认为克隆牛遗传物质与生产的母牛无亲缘关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蛔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闻名世界的珍贵野生动物,为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被誉为“瑰宝”及“国宝”,因此,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关心大熊猫的生死存亡。目前,大熊猫依赖生存的冷箭竹和华桔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濒临灭绝之灾,一个抢救大熊猫的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大多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冷箭竹开花枯死,使我国珍稀的濒危动物大熊猫受到严重威胁,影响到大熊猫的生存。1984年4月10日天全县发现一只大熊猫因肌饿患重病而倒卧于群山之中,经人发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为我国特有珍贵动物。它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甘肃、陕西南部2000—3000米的高山竹林中。主食竹子,笋。上海动物园二十余年来饲养大熊猫10余头。期间,为养好珍稀大熊猫,通过兽舍改造,饲料变更和改进管理,减少大熊猫发病,已繁殖9胎次,初步掌握大熊猫人工饲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野外大熊猫内寄生虫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近年来在死亡的大熊猫体内常发现大量施氏蛔虫(Ascaris schroederi)寄生,或进入胆管、胰脏,不仅影响大熊猫的生长发育,也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为了摸清自然界野生大熊猫感染寄生  相似文献   

12.
简讯十九则     
《野生动物》2005,26(5):33-34
今年我国首对双胞胎大熊猫诞生7月3日晚20时和23时,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雌性大熊猫“英英”经过113天孕育,成功产下今年我国首对大熊猫双胞胎。大熊猫“英英”生产持续时间长达13个小时,在科研人员精心护理下,母子平安。科研人员根据大熊猫妈妈只负责养育多胞胎中的一仔的习性,已把握时机成功从母亲“英英”身边取走其中一仔人工养育,并择时与另一仔进行换养。(国家林业局网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独有的享誉世界的珍贵动物大熊猫在告急: 当前,大熊猫生存地的大批箭竹因开花而枯萎死亡,大熊猫处于缺乏食物的灾难之中,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大熊猫的生存问题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二月二十一日,局团委发出了致全局青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体内外发现寄生虫达22种,其中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有寄生于小肠的西氏蛔虫和寄生于体表的熊猫痒螨.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全球最具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稀动物之一,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曾到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近年来,由于国际间大熊猫科研合作的需要,大熊猫出入境日趋频繁,因此,做好体内外寄生虫病的防控是出入境大熊猫检验检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数量稀少,因此,它的繁殖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动物园圈养的条件下,大熊猫自然交配比较困难,往往难以成功。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突破了大熊猫繁殖的难关。北京动物园首先取得成功。1978年9月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国宝”和“活化石”。1983年夏季以来,由于箭竹开花枯死,造成了大熊猫的食源危机,大熊猫救灾工作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通过几年的大熊猫救灾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除了人为的干扰,食物短缺是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因素外,而蛔虫病及其引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近年来人们在研究其生态环境、生理特点、繁殖性能、人工繁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大熊猫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熊猫的免疫分类学性状,并讨论大熊猫在解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特征,认为大熊猫与熊类亲缘关系密切是无可辩驳的。主张大熊猫更为适宜的分类地位是并入熊科(Ursidae),再立大熊猫亚科(A11uropodinae)。问题的提出关于大熊猫和小熊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一百多年来一直是生物学上一个难解之谜。虽然有不少学者,尤其是我国的学者把大熊猫划为独立的一科,把小熊猫划入浣熊科 (Procyonidae),但是纵观发表的50篇论文表明,把大熊猫分为熊科(Ursidae)、浣熊科和自成大熊猫科 (Ailurupodidae)的数字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喜获贵仔的消息来自北京、成都、重庆、福州动物园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地。1986年我国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被誉为大熊猫“丰收年”。这是我国保护和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可喜成果。1986年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为50%。现简要分述如下。北京动物园仇秉兴报导:9月8日大熊猫丹丹顺利地产生一仔,并且在产后片刻将幼仔抱在胸前。这是产后的最佳征兆。随后不久,幼仔的啼叫声渐渐停息,并且听到幼仔轻微的吸乳声,守护在繁育室内的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2004,25(1):18-19
1、我国圈养大熊猫正步入生育高峰期 据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基地大熊猫产仔的一大特点是双胞胎多。据统计,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