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黑河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河地区近几年的气象条件、玉米种植区域和玉米品种审定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指出黑河地区玉米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继续加大基础育种研究;加强单倍体育种研究,缩短育种周期;积极开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育种对策以期为黑河地区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省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大,品质较好.种植大豆是我省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要获得大豆高产高效,推广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是基本保证. 1选择良种 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良种,严防越区种植.四积温带北部以黑河18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17、北丰15和黑河22;四积温带南部以黑河19、北丰11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18;三积温带以北丰14、黑河23为主栽品种,搭配北丰9号等品种.种子纯度要98%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3.
种植结构调整后黑河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黑河地区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种植结构调整后黑河地区玉米种植结构发生的变化,介绍了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当地品种推广情况,以及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黑河34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大豆育种二室选育而成,原代号为黑河99-5210,品种来源:黑河14号×内豆4号.呼玛县地处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1℃,全年平均降水量472mm,全年日照时数为2560h,无霜期80~100d,年有效积温1700~2100℃,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灌溉.土壤为黑壤土,黑土层厚度40~60cm,有机质含量6%~7%,土壤耕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属于冷凉型气候,所以在大豆栽培上一定要选用适宜的品种.2003年从黑河农科所引进黑河34号大豆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至今已推广种植面积达1.33万hm2,现将黑河34号大豆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审大豆新品种黑河4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宜大豆生长,是黑龙江省和国家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出口基地。育种单位先后选育出了北丰11、黑河18、黑河19、黑河27等优秀主栽品种。为该区大豆产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6.
1选用优质高产新品种 种植大豆要结合本地气候、雨水条件和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来选择品种。防止越区种植是首要条件,在干旱少雨地区,宜选用分枝多、植株繁茂、中小粒、无限结荚习性品种,雨水充沛地区,宜选择主茎发达、杆强不倒、中大粒、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在黑龙江省四积温带北部可以黑河18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17、北丰15和黑河22;四积温带南部以黑河19、北丰11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18;三积温带以北丰14、黑河23为主栽品种,搭配北丰9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逐年递增,病虫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对抗(耐)大豆重茬品种(系)筛选试验,对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的抗重茬性及产量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耐重迎茬的大豆品系和品种:黑河43号、克山1号、黑河36号、华疆4号、黑河45号、黑河38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于北疆推广种植的高产复播大豆品种.[方法]2013年在伊宁县进行复播大豆不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的8个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黑河35号产量最高达3 160.7 kg/hm2,其次为黑河45号为3 081.17 kg/hm2和黑河43号为2 973.43 kg/hm2.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节数>荚数>株高>茎粗>空腔数.[结论]适宜于伊犁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品种为黑河35号、黑河45号和黑河43号.  相似文献   

9.
2004-2006年每年的4-7月,在内蒙古图牧吉地区对大鸨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气温、降雨量、湿度、蒸发量及风速对大鸨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间大鸨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研究区内连续几年高温干旱,气温逐年升高、降雨量逐年减少,这是影响大鸨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纬寒地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高纬塞地的黑河地区种植玉米产量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表明:玉米种植产量低的主要因素为气温低、有效积温少;大豆前茬除草剂药害;越区种植,管理粗放;抗旱、排涝能力差等。要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就要尽快培育出早熟、高产玉米品种,解决好大豆前茬药害及越区种植和管理粗放等问题,尽快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合黑河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年间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性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加大,玉米各生育时期会相应推迟1~2d。在密度加大的情况下,各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育进程、株高和穗位并没有因为密度的增加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德美亚1号适宜种植密度90 000株·hm-2;边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高纬地区几个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高纬地区的3个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制定了3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平展型品种克单1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边单3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紧凑型品种德美亚1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  相似文献   

13.
黑河51为2009年黑河分院省审极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大豆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09013,获新品种保护权(登记号20090019.6)。原代号黑交01-2008,以黑河14为母本、北丰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适合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第五积温带下限种植,符合优质食用大豆标准。该品种为半矮秆材料,适宜大垄密植栽培,重点介绍了该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模式,以帮助农民更好的发挥该品种的高产优质特性,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栽培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黑河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品种。[方法]对黑河地区广泛使用的9个黑木耳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916、158、伊耳多斤6个品种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快;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黑29、黑V15、916、黑金7个品种生物学效率均超过70%,均产干耳都达到42g以上,其中黑林l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质量较好;栽培时,应根据各菌株对温度、空气、光照条件的要求,做好相应管理工作。[结论]黑林1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表现较好,推荐作为黑河地区袋料黑木耳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蓝绿水在典型年份的时空差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绿水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蓝绿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评价方面,在流域尺度上考虑气候因素的蓝绿水时空差异研究甚少。本文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内流河地区的黑河流域,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降水距平指数(M)2个指标确定典型年份,并分析不同典型年份(干旱年、湿润年、平水年)的流域蓝绿水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的蓝水与绿水的合计深度从降雨量较高的上游到降雨量较低的下游呈现递减趋势;2)蓝绿水总量在湿润年份(1998年,252.72亿m3)明显大于干旱年份(1978年,167.73亿m3);3)绿水系数,即蒸散发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在干旱年份(90.30%)明显高于湿润年份(85.41%)。同时,降水较低的年份(干旱年份)或地区(下游)绿水占水资源的比例明显高于降水较高的年份(湿润年份)或地区(上游)。黑河流域的典型年份蓝绿水数量与时空差异特征的分析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蓝绿水演变及加强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显著;各品种最高产量密度不同,众德331、绥玉10和绥玉7为5.0~5.5万株·hm-2,绿单1、东农254、登海19、绿单2为7.0~7.5万株·hm-2,哲单37、登海20和德美亚1号为7.5~8.0万株·hm-2;最佳密度下平均单产最高的品种为德美亚1号和东农254.试验结果对我国北方早熟玉米生产中优良品种适宜密度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深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早熟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7个不同深松模式下,研究了其对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和玉米吐丝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产量在处理3时达到最高;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大,对穗粗、穗行数等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黑龙江省1980-2012年生产上年推广面积1.3万公顷以上品种分析了杂交种应用、种质材料变化、种优势模式发展历程。结果表明:推广品种有21个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年,但是上述品种中只有德美亚1、德美亚2具有较强的耐密性和适合机械直收籽粒,应加快耐密性强、适合机械化品种的选育;种质材料方面地方种质(1980S占比50%,1990S占比26%,之后快速降低)和兰卡斯特种质(1980S占比21%、1990S占比42%、2000S占比45%、2010S占比35%)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占据着重要作用,瑞德种质(1980S占比4%、1990S占比4%、2000S占比17%、2010S占比23%)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S开始黑龙江省种质资源快速向4大种质集中(但是旅大红骨种质应用较少);杂种优势模式1980S 四个主要模式占比87.2%、1990S 四个主要模式占比69.2%、2000S四个主要模式占比71.4%、2010S四个主要模式占比56.8%,杂优模式类型逐渐增多,主要杂优模式比重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蓝绿水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蓝绿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评价方面,在流域尺度上考虑气候因素的蓝绿水时 空差异研究甚少。 本文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内流河地区的黑河流域,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 SPI) 和降水距平指数 (M) 2 个指标确定典型年份,并分析不同典型年份(干旱年、湿润年、平水年)的流域蓝绿水时空差异特征。 结果表 明:1)黑河流域的蓝水与绿水的合计深度从降雨量较高的上游到降雨量较低的下游呈现递减趋势;2) 蓝绿水总量 在湿润年份(1998 年,252. 72 亿 m3 )明显大于干旱年份(1978 年,167.73 亿 m3 );3)绿水系数,即蒸散发占水资源总 量的比例,在干旱年份(90.30% )明显高于湿润年份(85.41% )。 同时,降水较低的年份(干旱年份) 或地区( 下游) 绿水占水资源的比例明显高于降水较高的年份(湿润年份)或地区( 上游)。 黑河流域的典型年份蓝绿水数量与时 空差异特征的分析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蓝绿水演变及加强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西朝阳地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分析、基准年等统计方法,分析辽宁西朝阳地区近60年玉米生长季耕层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西朝阳地区近60年玉米生长季耕层地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206℃/10年。玉米生长季耕层地温不同基准年间变化明显不同,第Ⅲ基准年上升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642℃/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