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概况1953年5月間在磁縣一區陳家莊初次發現小麥吸漿虫,後經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齊兆生同志證實爲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an。據當時調查結果麥穗被害達70%,一穗中有虫最多14個,平均3.6個。1954年北京農業大學到磁縣進行生產實習,河北省農林廳希望農大將該地小麥吸漿虫發生的情況澄清一下,同時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麥作工作組亦在邯鄲專區內瞭解小麥吸漿虫的情況,經取得聯系,此次調查工作由農大和農研所配合進行並具體分工:農研所負責調查面的分佈,農大負責磁縣一區重點深入,但因按排整個實習工作瞭解情況和當地調查用具的準備工作,躭擱了一些時間,直至4月20日才開始調查,以後又不斷受共他工作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未能進行深入系統的調查。因此下面的結果和根據這些結果所做的初步分析,僅供以後繼續進行這一工作的參考。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1953和1964年我院土壤农化專业教学生产实习,在国营黄泛区农場进行土壤勘察工作,完成了一二四五六共五个作业站約六万市亩耕地的土壤調查工作,作出了各站的土壤調查初步报告和各站万分之一的土壤分布图。回校以后,把实习过程中的某些材料重加整理和分拆后編成本报告。这項土壤調查的要求是“在了解各种土壤类型的农业生产的特性,在农业利用上存在的問题,和提出可能改良該种土壤的理論根据。”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們从三方面进行研究。(1)农場土壤的調查和制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根据1954年春本院与华中农研所,湖北省农业厅及湖北省綜合試驗站合作組織油菜調查工作組提出的“湖北省稀水县油菜生产情况調查研究报告”及1955——56本院与华中农研所合作进行了油菜試驗,初步所交結果摘要綜合整理而成。兩年来参加此項調查和研究工作人员計有本院刘后利、余学熙、熊秀珠三同志,华中农研所李志华,玉淑华二同志湖北农业厅傅文明同志湖北省綜合試驗站周迪化同志。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华中农学院,华中农科所,省試驗站建場,提供建場規划,考虑該区土壤肥力提高、耕作、施肥、灌排、农业机械化等的基本参考资料,根据三个单位的协商,提出南湖獅子山一带的土壤調查任务,結合土化系三年級生产实习,于57年前完成該区1 2000和1 5000比例尺土壤調查工作,作出土壤分佈、土壤利用現状图及相应的調查报告。工作期间,得到陈华癸、屠启澍主任、何品成組长的指導,特別是張宜春、周厚基、施孜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1955年1月,華中農業科学研究所畜牧獸医系在我省黄岡專区工作报告称:“在黄岡專区所屬大冶、黄岡、鄂城等縣發現有一种以喘气为特征的猪流行病”①;又据該所在1955年6月所提出的报告中:“……于去年(1954)9月終至10月初先后發生……目前,本病流行范圍很大,死亡率很高……”②;1956年7月,湖北省農業綜合試驗站畜牧場猪群中亦开始發生同样的“喘气病猪”③;作者等曾前往進行診治調查,該場最初發病的是1头由大冶買回后怀孕的母猪,以后,各栋猪舍猪只都陸續散發,当时即怀疑此病可能是从大冶帶來,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1950年夏季,農大西北工作團曾到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東南邊綠地區進行勘查荒地工作,1952年夏至1954年春中央文委西藏工作隊農業科學組曾進藏調查康藏地區的農業生產情况並協助地方和部隊開展農業生產。我個人前後參預了這兩項工作,雖然時間比較暫短,工作也很膚淺,但對於祖國的青、康、藏高原上的農業生產情况却多少有了一些概括的認識。對於這些地區來說解放前是比較生疏的,同時在祖國農業區劃上也是一個空白地區,應當說只有在解放後,科學工作者才有可能;才有條件深入到這些  相似文献   

7.
前言野生飼料是牲畜飼料来源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大通湖农场,生长非常普遍,一年四季有采集,尤其是春、夏、秋三季,主要是利用它做青飼料。为了解当地野生飼料植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特性、飼用价值和全年輪囘利用的情况,以进一步加以采集和利用,61年趁下放該場四分場畜牧队的机会,以該队为基点,从3月到8月对附近及畜牧队所采野生飼料进行观察记载,压制标本,并到各分场調查訪問,对該场野生飼料作了初步調查。这次調查工作,是以猪的野生飼料为主,其中尤以数量多、品貭好,常采集利用的种类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合肥地区猪感染寄生虫种数和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市区及郊区共养猪近两万头,猪只除部分自繁自养外,多来自肥东、定远、寿县、肥西等县;且为霍丘、寿县、霍山、舒城、廬江、肥西等县育肥猪的屠宰和轉运地。这就增加了該地区猪寄生虫病的复杂性。作者在1962—1963年的临床工作中,进行了猪感染寄生虫种数和种类的調查工作。调查方式主要是依靠粪便检查,結合部份尸体剖检、肉品检驗等。現将調查結果,以及以往积累的一些零星資料,整理出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調查的动机与組織白蟻为我国長江流域以南木材的主要害虫,由于反动政府的腐敗,从未加以注意和研究。1955年春,由于中央对全国木材的調配,作了統一的計划,因而,武汉地区的各建筑部門,在中央总的方針指示下,購进了东北的大量木材。但为了保証各項建筑工程的質量和百年大計起見,各建筑主管部門,曾与有关机关接洽商討,希望对白蟻为害木材的种类,和对白蟻防治的具体措施能得到結論。針对这一总的要求,我們曾集合了武汉五个学会的会员,和九个單位由各單位抽調参加具体工作的同志共計14人(机关人名見附表)。共同組織了武汉白蟻調查工作組。  相似文献   

10.
猪肺絲虫病过去在我省范圍內对該病为害性估計不足,近一年越来越引起了重视。目的就我們掌握的情况在常德、郴县、湘潭等专区和长沙市均有本病侵襲,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层出,危害性大。因而我們于1961年6月至8月,借下放国营农場的机会,在該场八个分场进行了普遍檢查和治疗試驗。在調查中对該病的感染强度感染率、中間宿主、侵襲因素等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調查与观察,并进行了重点的治疗試驗。今特将究研經过与結果总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间作套种是农民經济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与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項生产措施。近三年来,我們在北京順义地区对麦田的间套作栽培制做了初步的調查与研究。現仅根据所得資料,針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問題作出整理,借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我們在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厅领导下,前后与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系、湖北寄生虫病研究所以及疫区的畜牧兽医干部共同协作,在阳新、沙市两地进行了以耕牛为重点的家畜血吸虫病調查;在公安与汉川两县耕牛血吸虫病的疗效检查以及銻剂对耕牛和奶牛的短程治疗試驗等工作,現将研究調查結果綜合报  相似文献   

13.
一、我國進行樹种耐水力的調查研究,始自1931年江淮河汉洪水之后,范圍僅及南京和漢口市区。至1954年江淮流域發生了百年來未有过的洪水之后,才作了遍及五省幾十处的較全面的深入的調查工作。由于被調查的樹种繁多,樹齡和生長狀况不一,加之淹水情况复雜万分,即同一樹种耐水程度調查記載也有出入,因此在参考上不免有取捨为难之感。本文根据下列調查报告作了综合研究,進行了樹种耐水力的鑑定和分级,希望能由此初步解决参考此項資料时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蚕豆銹病是蚕豆生产上的一大威胁,本省各地历年都受其害,特別在江淮丘陵及淮北平原地区更是猖撅。据調查,常年发病率为50%左右,严重年份发病率可高达100%。蚕豆因此減产5—50%。为了彻底防治蚕豆銹病,作者在历年来調查观察的基础上,1960年(阜阳)和1961年(五河)又进一步探討了該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規律。現将所得結果簡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武汉地区的野牧草”。其調查目的是希望結合武汉地区目前牛乳事业的发展,和耕牛飼养的需要,提供一部分本地优良野生牧草,以供有关生产部門和畜牧业生产上的参考。調查方法:是以野外观察記載为主,其中生長优良的牧草,結合移栽培育和农家,牧場訪問。調查时間:从1954年10月底开始,到1955年7月底基本結束。調查地点:以珞珈山、宝积庵作为重点調查地区,青山、九峯山、家山、喻家山、洪山附近,东湖公园、汉口解放公园、南湖农場附近、汉阳汉水鉄桥附近至龟山、徐家棚沿鉄路附近作为一般的調查地区。  相似文献   

16.
稻田在南方占有主要地位,鄂城稻田面積占全縣耕地的57.45%,醴陵稻田面積則占全縣耕地的89.43%,該二縣为兩湖主要双季稻区,(目前仍以秈稻为主)复种指数高,又为改制重点之一,歷來耕作精细,單位面積產量高,農民經驗丰富,此外地形对多丘陵的兩湖地区也有很大的代表性。由于耕作制包含內容廣泛,本次調查对象着重在調節土壤有效肥力的輪种法,土壤耕作法及施肥法等方面,因調查时間較短,調查地点限于少数較有代表性的農業社(鄂城为華光一社,華光四社,群益五社,醴陵为东鄉的南桥光明社,南鄉的新源塘社及妙泉社),故报告內容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全民大跃进中,我們看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獸医研究所介紹“馬騾結症的診断和驗方”一文。該听查考了九种獸医和农学古籍,收集了有关起臥症的资料,調查并分析整理了我国14个省、市民間獸医治療結症的驗方驗法,拟定了酒麯承气湯和酒麯七結飲两个方剂,經該所病院臨床試驗研究,确定了酒麯承气湯主治体貭較差的中結,板腸結和后結;酒麯七結飲主治体貭壯实的一般中結和板腸結而对后結效果很好。因此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探討該二方剂的藥理作用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为臨床提供理論基礎,其次通过藥理作用的研究来分析能否治療反芻獸的一些前胃疾病和其他家畜的消化道病。因此我們开展了这一工作。由于对驗方(复方)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尚无經驗,只在摸索,所以这里就已作的进行簡单总結,不妥之处尚希提供意見。  相似文献   

18.
1958年10月間,我們在温嶺調查甘藷栽培情况,发現甘藷紫紋羽病在該县分布頗广,个别人民公社还很严重。溫嶺县的农民在与該病作長期斗爭中已創造出許多簡單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們現在將3个公社5个乡进行現場調查观察的結果报导如下。甘藷紫紋羽病病原菌是担子菌Helicobasidum Mompa,Tanaka.,菌絲成束,呈紫色,有时糾結形成紫紅色菌核。菌絲层呈紅紫色的皮膜狀,有似紋羽,因而得名。温嶺地区的农民把它叫做“紅筋網”或簡称“紅網”,意即受害藷表布有象人体筋絡一样  相似文献   

19.
高粱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在生产上,具有抗灾保收、調剂茬口、錯开农活、培养地力等特点,一般年份栽培面积均在四十万亩左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过去品种比較混乱;近几年来,开始着手农家品种的調查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根据調查和試驗結果,并結合历史資料整理如下,供研究参考。一、1957年以前高粱品种评比调查的初步結果1950年,安徽省成立皖北种子管理局,宿县設有种子站、1652年更名为宿县专署种子管理站,1953年宿县专区成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在1951—1953年的三年当中,逐年开展了县、区、乡三級农家良种評选工  相似文献   

20.
蚕豆是我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褐斑病为害造成一定的減产。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資料不多,尤其我省至今尚乏报道。解放前,各研究者曾对該病的生理学和藥剂防治做过一些工作。近年来国内浙江注意这一病害,武汉等地曾進行了一些調查和防治試驗工作。但是,蚕豆褐斑病流行規律及病原菌越夏、越冬的問題尚未明确,防治方法也待进一步探討。为此,作者在1958至1963年的3月間,曾先后分赴肥东、巢县等江淮丘陵地区和阜阳、五河等淮北平原地区的七个县(市),进行了上述有关問題的調查研究。今将所获資料择要整理如下,供同志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