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龙葵果红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条件下龙葵果红色素特征吸光值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不同温度、光照、pH、金属离子、H2O2、食品添加剂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pH≤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温度不超过60℃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耐光性;Na+、Ca2+和Mg2+对色素溶液无影响,Cu2+和Al3+对色素溶液有增色作用,Fe3+对色素有不良影响,能使色素溶液变色;氧化剂H2O2对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蔗糖、葡萄糖对色素溶液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高浓度的苯甲酸钠可加速色素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洋金凤花瓣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稳定性,为开发利用洋金凤花瓣的色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洋金凤花瓣色素的OD值,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洋金凤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研究光、酸碱性、氧化还原物、金属离子和常见食品添加剂等对洋金凤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洋金凤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色素OD均值为1.6810,高于正交试验中最高OD值1.6287.洋金凤花瓣色素既溶于水又溶于醇,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洋金凤色素提取的影响大,光的影响甚微,在pH<7的酸性环境下能稳定保存;Zn2+和Ca2+对洋金凤花瓣色素无明显影响,而Al3+具有增色效果,Cu2+改变色素颜色;常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对洋金凤色素有明显影响,而食盐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洋金凤花瓣色素具有耐光性,可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保存,金属离子Al3+对洋金凤花瓣色素有增色效果,常见食品添加剂食盐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洋金凤花瓣色素具有成为食用药用色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香蕉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蕉皮为试验材料, 从光、热、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金属离子及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香蕉皮色素的特征吸收峰在280 nm处,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在pH=1~9范围稳定, 耐光性好, 与Na2SO3、NaCl、柠檬酸、葡萄糖、蔗糖、Na+、K+、Mg2+、Zn2+、Ca2+ 、Ba2+等共存稳定;Cu2+、Fe3+、Sn2+、Al3+、苯甲酸钠等对色素具有不利的影响;加热及碱性条件下极易导致色素褐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醇萃取法从红蓝草(Peristrophe roxburghiana)中提取紫色素,研究了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蓝草紫色素具有较高的耐光性和耐热性;其在pH 5~13时比较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耐氧化性较差,还原剂对紫色素有保护作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山梨酸钾对紫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柠檬酸和维生素C会与紫色素发生作用或造成紫色素的降解;Na+、Zn2+、K+、Mg2+和Ca2+5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及色泽无太大影响,而Cu2+、Al3+和Fe3+3种金属离子会导致紫色素变色和(或)吸光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龙眼核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寻找和开发更多的天然食用色素,以龙眼核为原料提取棕色素,研究了几种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的影响,并对色素的耐热性、耐光性、耐氧化性、耐还原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中色素易于提取,收率20%,色素的λmax=260nm,水溶性好,对光、热的耐受性强,当pH为1-8时,色素稳定性好,色素对还原剂Na2SO3的耐受能力较差,对氧化剂H2O2的耐受能力强、蔗糖、食盐、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对色素无不良影响,维生素C对色素有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火龙果果皮色素在水和乙醇溶液提取条件下的提取效果,并试验了pH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某些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果皮色素在酸性环境下能保持稳定的色调,对热、光、氧化剂、还原剂、中性食品添加剂和常见金属离子都稳定,只有碱和Cu2+对色素的乙醇溶液有强烈的褪色作用。  相似文献   

8.
紫荆花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探讨了纯化的紫荆花红色素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紫荆花红色素属花色苷类,最大吸收波长为526 nm,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不溶于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红色素水溶液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pH>10时呈褐色.色素耐光性、耐热性较好,苯甲酸钠、蔗糖、抗坏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添加剂对其影响较小,H2O2、Na2SO3对色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金属离子Na+、Mg2+、Zn2+、Al3+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Cu2+、Fe2+对色素影响较小,Fe3+可使紫荆花红色素变为褐色,因此应避免与Fe3+接触或共存.  相似文献   

9.
邓育平  龙红波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5-316,321
研究了火龙果果皮色素在水和乙醇溶液提取条件下的提取效果,并试验了pH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某些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果皮色素在酸性环境下能保持稳定的色调,对热、光、氧化剂、还原剂、中性食品添加剂和常见金属离子都稳定,只有碱和Cu2+对色素的乙醇溶液有强烈的褪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月季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月季花色素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见金属离子中的Mg2+、Al3+、Ca2+、Cu2+、Zn2+对月季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Fe3+有一定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月季花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弱;光线对色素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其吸光度值随着光线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选择2种内蒙古草原的优势草种羊草和克式针茅,通过人工饲喂蝗虫取食的方法,分别测定亚洲小车蝗的5龄蝻期以及成虫在未施肥(ON)和施肥(HN)条件下对于2种不同草种的取食量和选择频次,并研究N元素变化对于亚洲小车蝗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蝻期,N元素不是其取食选择性和食量的决定因素。而在成虫期,亚洲小车蝗特别是雄性更喜欢低N植物作为其食物。亚洲小车蝗对羊草或针茅的选择取食随发育阶段、性别和草的N含量进行调整,但在进化过程中趋向于选择低氮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以大花蕙兰原球茎为材料,从培养时间、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培养方式及切割方式5个方面探讨了原球茎增殖、分化及离体保存的问题。结果表明,2个月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越显著,但培养2个月后,原球茎增殖不明显,分化却持续增加;1/2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而3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保存;糖浓度的高低对原球茎增殖与分化影响显著,2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保存,5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增殖,而原球茎分化成苗应选用30 g·L~(-1)白糖;在3种培养方式中,固体培养利于原球茎分化,液体振荡培养利于原球茎增殖,液体静置培养利于原球茎离体保存;片状切割法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整体剥离接种法利于原球茎保存。即以2.0 mg·L~(-1) 6-BA+0.1 mg·L~(-1) NAA为激素组合时,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5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并以液体振荡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增殖;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30 g·L~(-1)白糖的培养基添中并以固体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分化成试管苗;以整体剥离法接种原球茎于3MS+20 g·L~(-1)蔗糖培养基中并以液体静置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保存。上述结论为大花蕙兰试管苗快速繁殖与离体保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地区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试验材料,MS培养基为基本的培养基,研究了在不同外植体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下对其愈伤形成率的影响和不同因素的抗氧化试验对其污染率与褐化率的影响,筛选出能稳定形成健康的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合掌叶覆盆子愈伤组织形成的外植体为腋芽;最佳外植体的表面灭菌条件为75 %乙醇溶液处理30 s和0.1 %HgCl2溶液处理8 min;最优掌叶覆盆子愈伤形成的培养基为MS + 5.0 g·L -1 PVP + 0.5 mg·L -1 6-BA + 0.1 mg·L -1 NAA + 0.5 mg·L -1 GA3 + 25 g·L -1蔗糖 + 6.0 g·L -1琼脂;最适合暗培养时间为7 d;最适合的抗氧化剂为PVP。在上述条件下,掌叶覆盆子的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6.67%,且能基本抑制外植体的褐化现象。该研究结果为掌叶覆盆子的种苗快繁及后期开展覆盆子次生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首次建立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以其茎段、未萌发的新芽及萌发后的嫩芽、叶片等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以新生的嫩芽为外植体,成功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2.0 mg·L-1+NAA 0.2 mg·L-1+PVP 0.2%。壮苗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4 MS+IBA 1.0 mg·L-1+NAA 0.1 mg·L-1。  相似文献   

15.
以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成熟胚为试验材料,进行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成熟胚外植体表面灭菌以75%的乙醇处理1 min,3%的次氯酸钠处理10 min为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 + 1.0 mg·L-1 6-BA + 0.2 mg·L-1 NAA为最佳;适宜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DCR + 1.0 mg·L-1 6-BA + 0.05 mg·L-1 NAA;不定芽伸长以DCR + 0.1 mg·L-1 6-BA + 0.05 mg·L-1 NAA为适宜;生根培养基以1/2 DCR + 2.0 mg·L-1 IBA + 0.05 mg·L-1 NAA为适宜。建立的植株再生体系为黄山松种质资源的保存、遗传改良及优质种苗繁殖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短轮伐期炭用林培育模式导致大量土壤养分输出,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生产力的关键措施。以砍伐4轮后的3a生麻栎萌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施肥类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复合肥)和2种施肥量试验,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林木胸径、地上生物量影响以及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林木胸径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增加了林木个体大小分化。不同施肥处理地上生物量定期生长量比未施肥处理增加了14.4%~39.5%,但相同施肥类型施肥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土壤磷有效性较低是制约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施肥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钾有效性。施肥并没有显著改变麻栎叶片氮磷养分含量,但有利于改善林木自身营养状况。综合来看,试验区麻栎炭用林培育以有机(2 250kg·hm-2有机肥)+无机(500 kg·hm-2复合肥)肥料配施效果较好,这对麻栎炭用林高效经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巨大芽孢杆菌与柠檬酸联合强化青葙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对青葙修复Cd污染土壤的影响,筛选最佳添加量以提高修复效率,采用盆栽试验,以正交方式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Citric acid)(0、2.5、5、7.5 mmol·kg~(-1)和10 mmol·kg~(-1))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0、108、109cfu·kg~(-1)和1010cfu·kg~(-1))对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修复Cd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无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添加)相比,柠檬酸和巨大芽孢处理使青葙各部分生物量、Cd含量及Cd积累量均增加。其中,109cfu·kg~(-1)的巨大芽孢杆菌+5 mmol·kg~(-1)柠檬酸处理增加效果最显著,使青葙叶、茎、根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48.7%、43.3%、78.8%和45.6%;叶、茎及根中的Cd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75.8%、76.3%和74.6%;地上部Cd积累量增加159%。该处理的青葙地上部Cd积累量为1.03 mg·pot-1,Cd去除率高达21.0%。因此,添加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浓度为5 mmol·kg~(-1)和109cfu·kg~(-1)的处理最有利于提高青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不同浓度膜醭毕赤酵母对扩展青霉体外抑制作用,将扩展青霉分别接入膜醭毕赤酵母和无菌水处理(对照组)的苹果,统计发病率和病变直径,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检测膜醭毕赤酵母拮抗组和对照组苹果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酵母在108 CFU/mL时抑菌圈最大(25.4 mm),并能显著抑制扩展青霉的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培养10 d,酵母拮抗组的苹果发病率为10.6%,显著低于对照组(92.2%)。HS-GC-IMS共定性出3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及醇醛化合物。对照组中丙酸乙酯、苯乙烯等含量显著高于酵母拮抗组。108 CFU/mL 膜醭毕赤酵母细胞悬浮液能够明显抑制扩展青霉和有效防治苹果采后青霉病。  相似文献   

19.
乌头酸是兰州百合一种重要的根系分泌物,为探究乌头酸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百合专化型的作用效果,测定外源乌头酸对F.oxysporum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175~1 175 mg·L-1时,乌头酸对F.oxysporum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显著。浓度为1 175 mg·L-1时,与CK相比,乌头酸对F.oxysporum抑菌率、产孢量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1.95%、77%、93%。乌头酸处理引起菌丝体电导率增大,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SOD、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于11.75~1 175 mg·L-1处理下调表达, 1.175 mg·L-1处理时SOD酶合成基因出现上调,与CK差异不显著。P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所有处理均下调表达。可见,乌头酸可以作为化感抑制剂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