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隶属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鲻属(Mugil),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正常生长,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养殖时对饵料要求不高及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邹叶茂  张崇秀 《水利渔业》2006,26(4):45-45,50
利用水蚯蚓培育胭脂鱼、黄颡鱼、大鲵等特种水产苗种,成活率达80%,生长速度比用其它饵料快1倍以上。水泥池培育水蚯蚓年产量可达40 kg/m2;自然条件下,人工采集水蚯蚓方法简捷高效。  相似文献   

3.
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鲻鱼属成淡水鱼类,食物链短,生长快,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一起混养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有着广泛的养殖前景,为此做了鲻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试验,试验分为7组。结果饲料蛋白含量为40.3%的试验组的增重率、饵料转换效率、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均佳,较之其他试验组都呈现出良好的结果,由此认为鲻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4.
鲻鱼的养殖     
宋宗岩 《水产养殖》2009,30(11):19-20
鲻鱼是鲻科鱼类中的一种,属海洋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盐性强,饵料要求不严格,肉味鲜美等优点,在我国海水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鲻鱼养殖有了更新的认识。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养殖户,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不同水体中与不同的养殖品种进行混养,产量和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对鲻鱼的养殖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鲻鱼(Mugil cophalus Linnaeus)是鲻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且最早被人类利用及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抗病性强、食物链级次低,可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正常生长。有关鲻鱼生长发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鲻鱼的生长情况与鲻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鲻鱼性腺的发育,关系到鲻鱼人工繁殖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在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培育鲻鱼苗,经过64天的养殖,鲻鱼苗平均体长由4.37cm长到9.56cm,平均体重由0.85g长到8.93g,每周特定生长率最高5.23%。鲻鱼(Mugil cephalus)隶属鲻形目、鲻科、鲻属,俗称乌支、九棍。鲻鱼以生长快、适应能力强、个体大、饵料要求低等优点被誉为"海洋中的牛羊",是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要养殖品种,也是自然海域增殖放流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鲻饵中蛋白质适宜含量在淡水池塘中研究了饵料的蛋白质含量对鲻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4种试验饵料分别含粗蛋白25%,30%,35%和40%,鱼种平均体重4g,试验期84天。试验鱼养在设置于池塘中的网箱里,放养密度40尾/,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劳建敏 《海洋渔业》1988,10(5):215-216
<正> 随着海洋渔业的调整,海水鱼类养殖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鲻鱼(Magil cepha-lus)广布于热带、亚热带水域,具有肉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食物链短等优点。是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竭力向全世界推荐的优良海养鱼类品种。当今,对虾养殖的发展带来了动物性饵料的极度紧张,高度重视鲻鱼(植物性食性)的单养和混养,对于发展海水养殖业是战略之举。尽管鲻鱼养殖一直无所突破,但近几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殖20尾雌雄大鲵,在两组体重相近,饵料、投饵方式、温度、饲养条件等一致的情况下,实验得出雌性大鲵生长速度略慢于雄性,其增重率雄性比雌性快2.0%。  相似文献   

10.
武鸣县鱼种场于1992年引进建鲤种苗,试验表明:建鲤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47.5%。池塘混养建鲤增产增收效果显。  相似文献   

11.
福建莆田近海鲻鱼渔业现状及秋冬季产卵群体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珊 《福建水产》2012,34(4):316-319
本文主要根据2010年11月—2011年2月福建莆田近海流刺网作业鲻鱼生产调查资料,分析秋冬季渔获鲻鱼产卵群体组成、性腺成熟度分布等生物学特点及鲻鱼生产基本情况。结果表明:秋冬季(11月至翌年1月)是鲻鱼产卵盛期,也是鲻鱼渔业生产旺季;鲻鱼产卵群体主要为流刺网作业所利用,渔获群体优势叉长450~550 mm;近岸众多的流刺网作业过度捕捞亲鱼是造成鲻鱼资源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莆田近海鲻鱼资源,建议进一步开展流刺网及张网作业对鲻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专项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温对不同鱼类的急性致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分别为32.72℃、33.47℃、36.40℃和37.11℃。突然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鮸鱼对高温耐受能力最差,大黄鱼对高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高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逐步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大黄鱼对逐步升温的耐受能力最差,鮸鱼对逐步升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逐步升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现场温度下逐步升温方式对不同受试生物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突然升温方式。  相似文献   

13.
鲻梭鱼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鲻梭鱼营养(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与维生素、摄食水平与投喂频率)与环境(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及环境污染物)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鲻梭鱼就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鲻在冷冻过程中蛋白质的变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来好 《水产学报》2001,25(4):363-366
通过研究鲻在冷冻过程中Ca^2 -ATPase的活性、挥发性盐基氮和凝胶强度的变化,为鲻鱼的冷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抗冻剂能有效地抑制鲻于在冷冻过程中Ca^2 -ATPase活性的下降,同时能提高鲻鱼糜的凝胶强度且防止鲻鱼糜在冷过程中凝胶强度的下降。抗冻剂在鲻鱼冷冻加工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16.
A DNA methodology was developed to discriminate fry of six Mugilidae species found in the Mediterranean, namely Mugil cephalus, Mugil so‐iuy, Chelon labrosus, Liza aurata, Liza ramada and Liza salien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5S rDNA gene was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bove six species. PCR products of two species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on EtBr‐stained agarose gels; M. so‐iuy gave a pattern of three bands, while L. saliens gave a pattern of one band. Mugil cephalus, C. labrosus, L. aurata and L. ramada gave a pattern of two bands. Subsequent sequencing analyses revealed unique haplotypes for each of the remaining four species. This is a genetic technique that could be applied in hatcheri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fry mullet's species. Furthermore, 5S rDNA sequences of each of five of the studied species (i.e. M. cephalus, C. labrosus, L. aurata, L. ramada and L. saliens), as well as a sequence of Oedalechilus labeo that belongs to the Mugilidae family, were aligned and us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Phylogenetic trees produced in our study a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ose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use a nuclear marker to elucidate the phylogeny of Mugilidae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18.
饥饿以及再充分投喂对鲻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4℃条件下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g±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实验期间一直投喂,饥饿组在限食期则不投喂食物,重喂期则恢复投喂。实验期为8个星期。取样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的1、2、4周,每次6条鱼。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鲻鱼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鲻鱼饥饿4个星期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2002年3月,水温为19~24℃,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正常投喂;限食组(半饱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第1、2、4周取样,每次6条鱼。试验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限食4周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20.
庄虔增 《齐鲁渔业》1994,11(1):9-12
对采自黄渤海沿岩的鲻样品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鲻的两性生长,相对增长率,生长指标,生长参数,生长速度和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