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Ⅲ.可育株的识别及拔除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对不同生态地点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可育株识别及拔除技术的研究得出:小花蕾(0.31~0.41 cm)挤浆及大花蕾(≥0.42 cm)直观识别拔除可育株,能提高母本不育株个体发育及分枝结角能力.小花蕾挤浆识别较开花识别拔除可育株的处理,遵义、德江、紫云三地制种母本不育株根颈粗平均增加33.63%,全株有效角增加13.6%,产量增加17.93%;大花蕾直观识别较开花识别拔除可育株的处理,三地制种母本不育株根颈粗平均增加22.43%,全株有效角增加8.07%,产量增加6.2%.耗工量及杂种不育株率以小花蕾挤浆识别最低,分别为14.18h/667m2及0.08%.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设置3个移栽密度、可育株拔除设置2个不同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母本种植密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仅为0.7%-2.0%,效果不显著,但密度加大,拔除可育株工作量增加,投入加大,比较效益降低,合理的密度以6000-8000株/667m^2为宜;拔除可育株时期在蕾期比在临花期提高制种产量达17.3-20.4kg/667m^2,增产率30.5%-36.69%,增产效果极显著。因此,蕾期是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拔除可育株的最佳时期,特别是母本种植密度较大时更应掌握在蕾期尽早拔除。其技术已在制种区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设置3个移栽密度、可育株拔除设置2个不同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母本种植密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仅为0.7%~2.0%,效果不显著,但密度加大,拔除可育株工作量增加,投入加大,比较效益降低,合理的密度以6000~8000株/667m2为宜;拔除可育株时期在蕾期比在临花期提高制种产量达17.3~20.4kg/667m2, 增产率30.5%~36.69%, 增产效果极显著.因此,蕾期是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拔除可育株的最佳时期,特别是母本种植密度较大时更应掌握在蕾期尽早拔除.其技术已在制种区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三北98杂交油菜品种高产制种技术中育苗移栽母本的最佳密度,为大面积种子生产提供参考,研究了三北98杂交油菜母本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北98制种中,父母本行比为1∶6,母本密度为4 000~10 000株/667m2时,其制种产量与母本密度呈一元二次抛物线y=25.342 9+1.862 8×10-2 x-1.360 7×10-6 x2,通过求极值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6 845株/667m2,其构成产量的单位面积实收株数为2 900~3 800株/667m2,单株有效角果为450~650角/株,角粒数14~17粒/角,千粒重3.9g。  相似文献   

5.
夏小均  陈杰 《农技服务》2013,(9):1015-1018
在贵州道真、贵州德江、重庆彭水、湖南桑植4个烤烟主产县进行移栽期、种植密度、施氮量、留叶数4因素5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数是影响烤烟大田生育期关联度最大的指标;留叶数是与茎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关联度最高的指标,其次是种植密度;留叶数是与产值、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指标,其次是种植密度。通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推导出了不同产区最大产值产量时的4个影响因素理论水平数值。道真县在常规移栽期提前8 d,施氮肥3 kg/667 m2,种植密度1 143株/667 m2,留叶数24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45.08 kg/667 m2,最高产值1 714元/667 m2。德江县在常规移栽期推后6 d,施氮肥12 kg/667 m2,种植密度700株/667 m2,留叶数17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55.7 kg/667 m2,最高产值2 742元/667 m2。彭水县在常规移栽期移栽,施氮肥5 kg/667 m2,种植密度1 043株/667 m2,留叶数23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63.2 kg/667 m2,最高产值2 552元/667 m2。桑植县在常规移栽期推后7 d移栽,施氮肥12 kg/667 m2,种植密度700株/667 m2,留叶数17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90.75 kg/667 m2,最高产值3 706元/667 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泛玉5号不同密度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在2500~5000株/667m2条件下,处理4(4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539.5kg/667m2,其次处理3(3500株/667m2),产量为524.5kg/667m2,处理1(2500株/667m2)的产量最低,为430.6kg/667m2,经方差分析,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3、4与处理1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2、3、4、5、6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株高和穗位高悬殊不大,加大种植密度,株高和穗位高略有升高;对穗部基本性状影响明显,加大种植密度,穗长变短,秃尖变长,千粒重降低,对穗粗、轴粗和出籽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会-2在不同海拔地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中、低海拔地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配比方式对会-2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极显著,但在中、高海拔条件下,二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在低海拔条件下,二者的交互效应极显著;采用密度5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2(N 15 kg/667m2)处理(A3B3)更有利于会-2高产的获得,其次是密度4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2(N 15 kg/667m2)(A2B3)。在中、高海拔地区,处理A3B3的经济效益最高;在低海拔地区,处理A2B3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8.
采取裂区设计法,研究玉米定向栽培条件下,半紧凑型玉米太平洋98的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肥量间及其交互作用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施肥量为每667 m2纯氮少于25 kg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用量达30 kg时,产量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当施肥量在较低密度(每667 m23 500株)时,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在密度较高(每667 m24 000株以上)且纯氮用量增至30 kg时,产量开始下降,但下降也不显著。处理A2B3(每667 m24 000株、纯氮25 kg)所得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28.6 kg。  相似文献   

9.
以青花菜台绿1号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株距、父母本比例和母本整枝方式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株距的增大(30~60 cm),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株距为50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17.0 kg。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对制种产量无显著影响,2016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20.11 kg)高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8.03 kg);2017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5.50 kg)低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7.76 kg)。母本整枝方式以单留侧花球的产量最高(2016年667 m2产量为23.33 kg,2017年为16.11 kg),同时保留主花球和侧花球的产量次之(2016年667 m2产量为15.40 kg,2017年为12.56 kg),单留主花球的处理产量最低(2016年667 m2产量为11.83 kg,2017年为9.21 kg)。综合两年的试验数据表明,台绿1号较为理想的制种模式是父母本株距50 cm,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母本整枝方式选择单留侧花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杂交大豆不育系制种产量,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为母本,其同型保持系JLCMS34B为父本,于2011年和2012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洮南试验站进行制种试验。试验设3个密度(10,15,20万株/hm~2)和3个底肥施氮量(64,128,192 kg/hm~2),研究了9个处理对不育系结实率、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育系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密度10万株/hm~2的结实率最高,密度15万株/hm~2的制种产量最高,并且随着密度增加结实率逐渐降低。2011年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结实率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10万株/hm~2种植密度配合64 kg/hm~2底肥施氮量的结实率最高,为67.28%;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制种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配合128 kg/hm~2底肥施氮量,最高制种产量达到1 395.72 kg/hm~2;底肥施氮量对不育系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互作差异性也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新型不育源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油菜花期,在一甘蓝型油菜材料中发现了1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相比,不育株开花较晚,花蕾较小,花序基部的花蕾有黄化脱落现象,雄蕊退化,不育非常彻底,花药无花粉,而雌蕊正常。遗传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核基因控制,不育对可育为显性。讨论了其在轮回选择、杂交、回交、复交育种中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梁玥怡  何淑婷  朱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20-1921,1924
[目的]研究去除花蕾对紫菀药用器官根系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紫菀为研究对象,以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4组花蕾的去除数量分别为0、10、20和30个/株,比较其药用器官根系生长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去除花蕾数的增多,单株根系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根系产量均明显增大。在试验的种植密度下,4种花蕾去除水平单位面积的根系产量分别为10 075.5、10 439.8、10 967.4和11 997.6 kg/km2。在去除数量达到30个/株(约为单株花蕾数的75%)时,单位面积根系产量有大幅增长,但去除20个/株和30个/株处理之间在根系产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紫菀的生殖生长对根系生长有很强的抑制性影响。在大田种植紫菀时,与不摘除花蕾相比,采用人工摘除50%~75%的花蕾,可使根系产量提高9.0%~18.6%。[结论]试验揭示了紫菀生殖器官耗损对其药用器官生长的影响,为田间种植紫菀获得较高的药用器官产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玫瑰的花芽分化开始于混合芽完成营养生长阶段之后。整个分化过程可分为8个时期,各时期的形态分化与芽的外部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各花部的分化顺序是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进行的。顶生花芽分化始于2月中旬,5月初分化完成。腋生花芽分化始于3月上旬。玫瑰花穿在开花的当年形成。此外,玫瑰的顶芽和假顶芽通常为混合芽,除形成枝、叶外,还分化出1个顶生花芽和数个腋生花芽,根据其生殖生长锥的形态变化以及花芽的发生方式来看,玫瑰应为聚伞花序,而不是单生或聚生。腋芽的性质则因发生时间、着生位置和营养状况等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高产制种提供理论参考,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父母本的不同栽插模式父母本的分蘖动态、开花时间、母本结实率、制种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以杂交水稻组合奇优894的父母本都采用三角形栽插,父母本行比为2∶16的制种效果最好,利用这种栽培模式父母本有效分蘖数多、开花时间长、母本的结实率高,杂交种子产量高达301.2 kg/667m~2.为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高产制种,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AL型冬小麦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育系繁殖的几个重要措施不同父母本行比、母本密度、株高差和喷施赤霉素等综合因素初步研究表明,在父母本行比为2∶2~2∶6时,行比越大,产量越高.当母本密度为11×104株/667 m2时,繁殖产量最高,抽穗50;时喷施2 g/667 m2的赤霉素,对繁殖产量和母本异交结实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款冬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定期测定款冬生长指标并统计产量。结果:在和政县高寒阴湿地区种植密度对款冬植株性状及花蕾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种植密度为70500株/hm2时,对款冬株高、单株花蕾数、单个花蕾长及产量的影响最佳;种植密度为55500株/hm2时,款冬蕾径达到最大。结论:种植密度为70500株/hm2时,能有效增加款冬花产量和提高款冬花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油研9号氮、钾、硼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油研9号进行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比例、钾肥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的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以基肥:苗肥:薹肥为3:4:3时产量最高,与5:3:2和6:2:2 的施用比例达显著性差异;与4:3:3的施用比例差异不显著。不同钾肥施用量以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产量最高,底施氯化钾均与不施氯化钾达极显著性差异,但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比底施氯化钾7.5 kg/667m2增产不显著。不同硼肥的施用方式,以薹施硼肥1 kg/667m2产量最高,薹施(1kg/667m2)、底施(1 kg/667m2)、花喷(100g/667m2)硼肥分别比不施硼肥增产 31.5%、22.8%、5.5%,施用硼肥与不施硼肥均达显著性差异,薹施和底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花喷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银杏Ginkgo biloba雌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用酶联免疫等方法对银杏雌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在生理分化期(花芽诱导期),花芽中赤霉素(GA1 3)和脱落酸(ABA)质量摩尔浓度下降,玉米素(ZRs)、异戊烯基腺嘌呤类(iPAs)质量摩尔浓度出现峰值,ZRs/GA1 3,ABA/GA1 3及iAPs/GA1 3的值也出现峰值。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ZRs和iPAs的质量摩尔浓度、ZRs/GA1 3和iPAs/GA1 3的值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雌花芽中的ABA质量摩尔浓度、ABA/GA1 3的值在高于雌叶芽的水平上波动。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雌花芽叶中钾和淀粉质量分数均高于同期雌叶芽叶的质量分数;而雌花芽叶全氮的质量分数基本低于同期雌叶芽叶全氮水平;在生理分化期中雌花芽叶内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叶芽叶质量分数。说明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ABA,ZRs,iPAs及钾和银杏雌花芽的诱导及分化密切相关。图11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