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10优18制种中不同父母本行比对产量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在2∶4~12,行比对制种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处在不同行位不育系的结实率间却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随不育系离父本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结果表明,由于小的行比能增加恢复系产量,减少不育系用量,因此,小行比能增加10优18的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杂交种豫玉15号制种不同父母本行比和密度的研究,找出最佳行比和密度的制种方案,以提高豫玉15号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海拔、不同播期、不同父母本行比对甘蓝型春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其制种技术,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同一父母本行比,海拔高的地区产量高;同一海拔,父母本行比与产量呈正相关。得出在河西冷凉灌区进行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应选择早播、高海拔、父母本大行比与及时割除父本行的制种模式,以求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华南地区利用细胞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探索其合适的父母本比例,从而提高其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通过设置不同的父母本行比试验:1∶5、1∶6、1∶7、1∶8、1∶9,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各父母本行比中,父母本行比为1∶6的结铃率、单株产量最高。而父母本行比为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最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正明  况浩池  罗俊涛  沈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8-2898,2927
以川苦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选出最佳父母本行比.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为1∶(5~6)时,其产量最高,1∶4时其产量次之;父母本行比为1∶(3~4)时,其种子纯度最高;综合考虑制种产量与制种质量,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其最适行比为1∶4.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杂交玉米"宝玉202"的制种产量,本研究以云南昭通生态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近几年对该组合的不断摸索和田间试验研究,阐述了父母本行比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找出了提高玉米制种质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并针对宝玉202的制种特点,重点开展父母本行比等关键技术措施对种子产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得出:处理b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极显著地高于c、d、a、e处理,c、d处理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均极显著地高于a、e处理,a、e处理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也即是说,当父母本行比达到1:4时,如果不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其最终产量比行比分别为1:3;1:5;1:6;1:7的产量都高。为在昭通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种子,提供实践可操作性的栽培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特点不同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两个杂交水稻水稻组合,通过调节不育系栽培密度与行比,构建高产优质制种群体。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和5个行比处理,对制种组合进行行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杂交粳稻制种产量而言,在母本苗数、父母本行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栽培密度,或者在栽培密度、基本苗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行比,均能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而且两者达到最高产量的母本有效穗数均在300万~330万穗/hm2,越接近这个区间的群体,产量越高,这样的群体结构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各因子与制种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数异交结实率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棉花天然制种合适的父母本比例,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方法]利用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设置1∶5、1∶6、1∶7、1∶8、1∶9的父母本行比,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为1∶6的平均结铃率最高,1:5的次之,1∶9的平均结铃率最低,平均结铃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1∶6>1∶5>1∶7>1∶8>1∶9。各个父母本行比间的平均结铃率在0.01水平上存在差异,单株产量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父母本行比为1∶6与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在供试的各父母本行比中,父母本行比为1∶6的结铃率、单株产量最高,父母本行比为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筑糯2号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较早熟糯玉米杂交种,其产量较目前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渝糯1号增产20%~30%,但目前制种产量较低,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一般说来,父母本行比足影响制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母本行比例,可提高制种产量,但如果母本行比例过大,父本的花粉量义不够,使母本授粉不足,反而会降低制种产量。为确定筑糯2号在贵州合理的父母本行比,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宽窄行种植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松-122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水稻在不同宽窄行配置下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 cm-20 cm宽窄行距配置使水稻的分蘖数、穗数、粒重降低,导致产量减少;50 cm-20 cm宽窄行距配置对水稻形态发育和产量形成无明显影响,可提高插秧效率,改善田间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大垄双行,整薯播种。在同一密度下对不同行距间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旨在为马铃薯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2株·m~(-2)和9株·m~(-2)的种植密度下,主茎数、结薯数、产量都是随行距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在7.2株·m~(-2)的种植密度下,主茎数、结薯数、产量是随行距的增加而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同一密度下,淀粉含量随行距增加变化不明显,大部分维持在15%~16%之间。总体来看,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间对主茎数、结薯数、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新品种百农418为材料,研究了13 cm/23 cm(宽窄行)、13 cm、18 cm、20 cm及23 cm5种行距处理对小麦出粉率、面粉白度、面筋特性以及粉质参数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小麦面粉品质提供栽培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行距不同,小麦面粉粉质特性不同。其中,13 cm/23 cm(宽窄行)行距处理下,除出粉率低于13 cm和23 cm行距处理外,面粉白度和粉质参数均表现为最佳,与13、18、20、23 cm行距处理相比,其面粉白度分别显著提高3.0%、1.6%、1.3%、1.1%;面团吸水率和弱化度分别显著降低1.9%、2.9%、5.8%、4.1%和13.9%、27.2%、23.3%、30.8%;面团形成时间(仅与13 cm行距处理无显著差异)、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在5个行距处理中均为最高,且差异显著,分别提高2.7%、23.0%、8.7%、33.9%,22.4%、39.0%、32.3%、51.9%,5.7%、22.9%、8.4%、29.0%。但从面筋特性来看,不同行距处理的面筋指数无显著差异,干面筋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表现为13 cm行距处理最高,13 cm/23 cm行距处理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综合上述结果认为,13 cm/23 cm行距处理百农418面粉粉质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崭新的栽培模式。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缩小行距,扩大株距,使植株在田间里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依靠群体提高单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6个多棱裸大麦品种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适宜沿海地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多棱裸大麦品种。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多棱裸大麦种植以抗倒抗病性较好、穗数600万~750万·hm-2、千粒质量25g左右、中早熟的多棱裸大麦为宜。在本试验中,以御岛麦、1972-5-5、苏72-44-16多棱裸大麦较适宜本地区种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棱裸大麦高产品种,产量三要素要协调,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千粒质量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行距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棉两熟条件下,采用3-1式播种方式,对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93中6(37系)进行了3种不同行距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缩小行距有利于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3种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缩小,亩产量和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减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优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2:X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生理效应和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后系统内的生态环境改善,玉米群体内的光照强度增大,光分布合理,风速增大,CO2含量增加;花生本内光照强度减弱,CO2含量和风速略有增加。间作后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提高,农艺性状改善2;而花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随着花生行比的增加逐步得到改善。这种正相互作用和负相用迭加后的优势,以2:6型和2:8型表现较好。为发挥玉米的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什么是玉米保护性耕作以及中耕深松深施肥的技术,阐述了中耕深松和深施肥的作用及其意义,并指出此项技术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香玲和西林3号核桃为材料,采用LI-COR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不同品种相同株行距及相同品种不相同株行距情况下,测定西林3号和香玲核桃的光合参数,并利用LAI2200c冠层分析仪测定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相同株行距下,西林3号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高于香玲;同一品种株行距越大,Pn及Tr越大。2)同一株行距下,西林3号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香玲;同一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随株行距的增大而升高。3)在5m×6m株行距下,西林3号和香玲的叶面积指数(LAI)均明显低于2.5m×6m、4m×4m、5m×3m株行距下的叶面积指数(LAI),过高的叶面积指数会降低核桃树的光合作用。4)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在不同株行距,不同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明品种和株行距不会影响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光合速率下降。5)随着株行距的增加,核桃的单株产量和单果重以及亩产量和亩产值均有提升,说明株行距对核桃的品质及产量产值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测定数据得出不同株行距对核桃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等指标随株行距的增加均有所上升,叶面积指数明显下降,核桃单株产量及质量随株行距的增加均有提高,其中在5m×6m株行距条件下,核桃光合作用最强烈,叶面积指数最小,单株产量和单果重量最高,亩产量和亩产值最大。因此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核桃栽植的适宜株行距为5m×6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