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谭晓华  岑小红  彭军  代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90+4701-4690
为有效地预防烟草黑胫病在丰都县的流行与发生,2013年对烟草黑胫病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始见期在6月中旬,病害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7月下旬地上部进入死亡高峰;不同海拔烤烟种植区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情况差异较大,低海拔地区黑胫病发生较普遍,而海拔较高地区发病较少。在烟草黑胫病的防治中,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关键时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烟草—荞麦轮作对烟草黑胫病防治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为利用烟荞轮作缓解烟草连作障碍及烟草黑胫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烟草黑胫病发生较重的连作烟田为试验地点,设烟草—烟草—烟草(连作)和烟草—荞麦—荞麦—烟草(轮作)2个处理,通过计算田间病情指数评价烟荞轮作对黑胫病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烟草"两黑病"指的是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烤烟产业是普洱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而烟草病虫害又是制约普洱烟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的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是两种重要的病害,且在普洱烟区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经常混合发生。本文从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以及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治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是危害世界烟草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的方法,对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主要发生在旺长期至采收期,发病程度达1~3级,而且该病害的发生、发展与生长期间的降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雨水丰富的年度要特别注意烟草黑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危害极大,只有本着科学防治原则,掌握其发生危害规律,积极做好培育抗病品种、科学进行轮作、着重田间管理、抓好施药防治等工作,才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  相似文献   

6.
烟草低头黑病及其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低头黑病是烟草大田生长期为害较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由于烟田连作和地下害虫的发生,烟草低头黑病的发生程度和面积逐年上升。阐述了烟草低头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性、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泸州市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泸州市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主要发生在团棵期至采收期,发生程度达1~2级(轻发生至中等偏轻发生);5~6月份的降雨有利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另外,笔者就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和烟草青枯病是烟叶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也是当前烟叶生产中难以防治的烟草病害,在未种过晚稻的高岸田、旱地不能连作烤烟;烟草花叶病是烟叶发病范围最广的病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的效果往往不理想。通过在不同生态区域的烟叶产区用BARU复合乳酸菌进行示范对比,进一步验证BARU复合乳酸菌防治烟草病害的效果。结果表明,BARU复合乳酸菌对烟草黑胫病、青枯病、花叶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近几年来,该病的大面积发生与流行给我国烟草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威胁了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过程、发病影响因素、综合防治方法与防治效果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生物防治是今后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重点发展方向,应加强烟草黑胫病致病机理及生物防治机制的研究,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开展系统化的研究,着力探寻更为可行的综合防治方法以实现该病害的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11):11-12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最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广泛的分布在各烟草种植区,造成严重的危害,对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德宏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及其原因、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为德宏烟草黑胫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以加强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刘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40-7541
[目的]研究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并观察评估杜梨瘿螨对其他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方法]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观察了解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 室内人工接虫饲育观察杜梨瘿螨对其他多种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结果]基本摸清了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杜梨瘿螨在承德一年发生2代,以成螨于杜梨芽鳞内越冬,春季4月中旬在杜梨树初展叶时,越冬螨虫开始出蛰活动 7月下旬叶面上的虫瘿数达到最高峰,8月上旬后螨虫开始蛰伏越冬。接虫饲育试验表明,杜梨瘿螨仅在桃、山楂叶片上能存活较长时间,但不能形成虫瘿,在所有的供试果树和蔬菜上均不能最终成活。[结论]杜梨瘿螨活动为害期集中在4~7月,具有生态脆弱性,属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杜梨树上形成虫瘿,对供试的多种植物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4~2005年对远东杉苞蚧生活史的观察,证明该虫在哈尔滨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针叶表面越冬。越冬若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为雌雄交配盛期,6月下旬为初孵若虫孵化盛期,8月末1龄若虫开始蜕皮变为2龄若虫。药剂防治试验的研究表明,若虫初孵阶段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并筛选出几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在番茄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无公害防治措施,2004~2005年在贵州大方县达溪镇对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在番茄上危害花、果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上旬,造成果实虫孔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虫孔高峰9月中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3种防效较高的农药,在施药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93.84%~92.35%、90.86%~84.95%和89.40%~85.20%,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香梨优斑螟发生动态监测及引诱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糖醋液监测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的发生动态。监测发现,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1 a发生3代,其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上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到7下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从总的发生趋势来看,第2代发生数量最高。此外,对香梨优斑螟采取不同剂型引诱剂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诱剂中改良型诱剂效果较好,但与糖醋液对比其诱捕效果较差,仅为糖醋液的1/6。  相似文献   

16.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及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吉林市船营区,欧李桃瘤蚜的出现始见于5月10日,6月29日达到全年的最高峰,7月9日桃瘤蚜数量有所下降,8月8日出现第2个峰值,9月初,桃瘤蚜不再危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3种化学药剂中,以10%吡虫啉2 000倍液退虫速度快、退虫率高,退虫率为93.8%;48%乐斯本乳油2 500倍液次之,退虫为83.1%;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退虫率为82.1%。;石硫合剂作为一种植物保护剂,虽然退桃瘤蚜效果较差,但能有效地抑制桃瘤蚜的发生,从而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樟巢螟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雪芬  黄顺  朱广慧  王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98-2199,2223
根据2002~2004年连续3年田间系统调查,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和8月下旬~9月初。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多年田间防治实践表明,采用园林技术、人工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能控制樟巢螟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8.
和田地区枣树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摸清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2010年4月1日-10月10日,在选取枣园亚系统的样地中,以对角线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枣树10株进行标记,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每10 d调查一次.[结果]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枣瘿蚊Dasirusura datifolia,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和堆粉蚧Nipaecoccus nipae Mask;主要天敌为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深点食螨瓢虫,whores punctillum Weise、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o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llocorw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枣瘿蚊、叶螨、枣球蜡蚧和堆粉蚧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下旬.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10月上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地区枣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田间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9.
对一品红花卉烟粉虱的田间消长规律及药荆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7月中旬始见成虫,8月下旬出现第1次成虫高峰,9月上旬出现第2次成虫高峰,此后虫口逐渐下降,10月中下旬以后随着一品红移入温室,烟粉虱进而继续在温室为害;使用的药剂以阿维茵素、吡虫啉和扑虱灵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d防效均达90%以上,在生产上这3种药剂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