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枣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中果实品质、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细胞壁成分含量和果胶分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明显延缓了软枣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果实硬度下降速度;1-MCP处理抑制了软枣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峰值,推迟了软枣猕猴桃果实乙烯发生高峰出现的时间;抑制了软枣猕猴桃果实中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降低了软枣猕猴桃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峰值,而且推迟了软枣猕猴桃果实β?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峰值的出现。可见,1-MCP处理显著延缓了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留果量对中华猕猴桃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猕猴桃品种"贵长"为试材,连续3a(2011~2013年)对不同留果量影响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不同留果量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收时果实单果重大小、果实纵横径大小和果实果形指数;也影响着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大小和果实纵横径大小、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横径损失率和果实果汁含糖量;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呈现留果越多,果实在采果时和在果实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都越小。建议在猕猴桃生产上把结果蔓上留果量作为疏花疏果和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后的品质变化的重要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对猕猴桃果实营养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10、20和30μL.L-1一氧化氮(NO)气体熏蒸猕猴桃果实,研究NO对采后徐香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cv.Xuxiang)的营养品质变化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L.L-1 NO处理后的猕猴桃果实含有较低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较高的可滴定酸、维生素C,且果实中丙二醛和超氧自由基质量分数低于其他体积分数的NO熏蒸处理(10和30μL.L-1 NO)。20μL.L-1 NO处理降低了猕猴桃果实中LOX活性,延缓了猕猴桃果实采后期间CAT活性的降低,显著提高了猕猴桃果实SOD和POD活性,且显著降低了猕猴桃果实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20μL.L-1 NO气体熏蒸保持了猕猴桃中较高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E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利用软枣猕猴桃野生资源,针对主要2007—2008年长白山软枣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结果,对软枣猕猴桃果实多样性和染色体倍数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大部分果实的果形指数在1.0~1.3,偏向于圆柱形,少部分果实果形指数小于1.0和高于1.3。大部分果实大小在4.43~9.34g,在蛟河市境内发现了单果质量为19.74g的大果型软枣猕猴桃资源类型;在安图县境内发现了着色型和高糖型软枣猕猴桃资源类型。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目前还未发现其它倍数性种类。  相似文献   

5.
以黔南州野生美味猕猴桃为试材,通过定期测量野生美味猕猴桃果实的生长状况,并对定期采集野生美味猕猴桃果实样品进行还原性总糖和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对野生美味猕猴桃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为野生美味猕猴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组野生美味猕猴桃的果实坐果率各不相同,6—8月为野生美味猕猴桃体积的快速增长期,之后缓慢增长;干物质含量在6月中旬至10月持续增长,还原性总糖含量6—8月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进入9月后快速增长;氨基酸含量整体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说明野生美味猕猴桃因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坐果率、果实大小等差异较大,6—8月为果实体积的快速生长期,8月16日以后随着干物质和糖等含量的增加,果实品质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海沃德"猕猴桃和"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猕猴桃叶片营养状况、果实品质与果实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新配方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推配方施肥显著提高了"海沃德"、"红阳"猕猴桃叶片营养成分的含量,丰富了"海沃德"、"红阳"猕猴桃叶片的营养成分;促进了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猕猴桃果实的品质、耐贮性和产量,说明新推配方肥在秦岭北麓的"海沃德"和"红阳"猕猴桃果园实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猕猴桃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全世界现有数10个种、变种和类型。目前,生产上有较大栽培价值的是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现将此两类猕猴桃优良品种及特性介绍如下。1中华猕猴桃系列1.1 Hort16A 1.1.1品种来源又名黄金果,亲本为中华猕猴桃CK-01和中华猕猴桃CK-15,2004年由新西兰引入我国。1.1.2果实性状Hort16A为二倍体,果实长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种间杂交品种‘金艳’及其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和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果实生长发育特征。【方法】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保存的种间杂交品种‘金艳’、父本中华猕猴桃雄株对应的雌性品种‘金桃’和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为试验材料,定期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淀粉、还原糖、总糖和总酸的含量,运用Exce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艳’果实单果质量的变化与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相近,呈现3-4次增长高峰,而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单果质量变化呈典型的双"S"型曲线;‘金艳’与2亲本果实的硬度和酸含量总体趋势是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只是‘金艳’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硬度整个发育中有3个明显的峰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只有2个峰值;‘金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变化曲线与两亲本相同,前期趋于稳定,至成熟前的2个月开始进入迅速增加阶段;‘金艳’和2亲本一样,均于谢花后约55 d果实开始积累淀粉,‘金艳’于谢花后165 d达最大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均于谢花后155 d达到最大值,以后迅速下降,回落到谢花后55 d的水平;比较同一品种果实的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变化,显示了2者的消长关系,在淀粉前期积累阶段,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变化小,而到淀粉后期降解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含量迅速上升。【结论】种间杂交品种‘金艳’果实生长发育变化更偏向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而果实质量远超过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酸含量远低于毛花猕猴桃‘6113’和中华猕猴桃‘金桃’,具有典型的超亲效应。  相似文献   

9.
用1 L/L的1-MCP处理秦美猕猴桃果实后入冷库贮藏,3个月后取出置于室温下,以空白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延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时间,有效延迟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降低维生素C含量损失,保持果实良好外观品质和较高营养价值,保存猕猴桃固有风味。  相似文献   

10.
贮藏期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翠玉猕猴桃为试材,进行贮藏试验,观察其果实品质及耐藏性变化.结果表明:幼果期用5mg/L的大果灵处理对提高猕猴桃品质和贮藏性有一定作用,果实腐烂率明显低于对照.使用"楚源"牌猕猴桃健果素处理可提高猕猴桃的风味品质.采后使用二氧化氯处理对猕猴桃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在贮藏18周内,固态缓释二氧化氟对延缓猕猴桃果实软化、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以及抑制病菌生长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田条件下,给中华猕猴桃施以浓度分别为0.15、0.3、0.5 mg/kg的Na2SeO3溶液,在盛花期每30d测定果实和叶对硒的积累情况;果实成熟期测定猕猴桃各部位含硒量以及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固形物和Vc含量;结果显示:施硒后,猕猴桃各部分含硒量显著升高,并且硒在猕猴桃中累计顺序为根>叶>花>果实.果实鲜重、可...  相似文献   

12.
对长白山地区8个采样点48份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分布与果实和叶片性状与生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在海拔25~1 070m范围内均有分布,且以海拔400~800m分布最集中而且品质最佳,其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长白山地区软枣猕猴桃果实单果重的频度分布大体上是正态分布,单果重5~6g出现的频度最高,而单果重平均值在6~7g出现的频度与正态分布不相符。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主要性状变异较大,果实形状和大小多种多样,但果实绝大多数为长果扁平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叶柄长度变短、叶片变长。不同采集地和不同海拔分布的软枣猕猴桃果实和叶片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实和叶片性状多样性与不同海拔形成的特殊气候条件有关,而与海拔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物候期和生长结果习性的观察,发现中华猕猴桃物候期早于美味猕猴桃;短、中、长果枝和徒长结果枝所占的百分比,前者平均分别为50.1%、36.7%、12.7%和0,后者为11.1%、19.1%、47.9%和22.0%.说明中华猕猴桃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美味猕猴桃则以长果枝结果为主.在产量和果实品质上,两者亦有显著差异.中华猕猴桃表现为:结果早、前期产量高、早熟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果实耐藏力和商品性不及美味猕猴桃.  相似文献   

14.
自1978年以来,猕猴桃在我国商业化研发和种植已超过40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果实品质良莠不齐,很难与国外果品比拼。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并结合国内外产业考察及技术咨询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了我国目前猕猴桃果实品质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猕猴桃作为雌雄异株栽培的果树,果农及大部分管理者对其栽培技术缺乏了解导致盲目引种、措施落实不到位、技术应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不足、社会化服务与供给侧改革不完善、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市场引导机制与消费者需求信息等方面,都是从不同层面影响到猕猴桃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猕猴桃产业发展和果实品质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统筹和协调控制好与果实品质相关的主要因子,促成猕猴桃果实内部品质的整体提升,才能"管"出高品质的猕猴桃,引导产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猕猴桃果实采用浸液法制成的标本不能完全保持果实原有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便携带,因此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影响教学和科研效果。为此,我们探索出猕猴桃果实干制标本的一套技术。其方法是:选择生理成熟的猕猴桃某品种标准果实,待已后熟时进行制作。先将果柄齐柄基部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果实具有后熟特性 ,采前生理成熟度对采后果实特性影响明显 ,生产上适时采收十分重要。许多研究认为 ,过早采收猕猴桃 ,容易造成香气缺乏、含糖量过低、含酸量偏高、贮藏期变短、容易腐烂等缺点 ;但过迟采收 ,果实易受霜害、风害的影响 ,而且过度成熟的果实会很快后熟和衰老变质 ,降低经济价值。就酿酒而言 ,低糖高酸的猕猴桃不能酿出高质量的猕猴桃酒。因此 ,用某些标准方法客观评价果实的成熟度 ,以确定酿酒猕猴桃采收的最低、最适成熟度 ,有很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  猕猴桃 :早鲜、魁蜜 ,浙江省江山市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果实不同部位间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不同部位间主要果实品质的差异,以猕猴桃品种'红阳'金果'金艳'为试材,通过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测定其果实不同部位间主要果实品质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间果实主要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其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果实品质也存在较大差异;未套袋处理的'红阳'果实以其上部(果基)综合品质最佳,'金果'为下部(果顶),'金艳'为中部;套袋处理后,'红阳'以果实中部综合品质最佳,'金果'为上部,'金艳'为下部。据此,在对果实品质进行测定时,建议各部位均匀混合取样或者取相同部位的样品;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能增加'金果'猕猴桃干物质含量,提高'金艳'猕猴桃采摘期外果皮的硬度,且能促进'金果'和'金艳'猕猴桃软熟期的着色。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是半阴性、攀缘茎类果树,又称为奇异果、猕猴梨。其果实酸甜味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盛负“水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消费者对猕猴桃优质果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提出从猕猴桃的栽培管理、整形修剪、施肥灌溉、果实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猕猴桃的优质丰产,希望给种植猕猴桃的果农一点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据《北方园艺》2014年第1期《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作者曾照旭等)报道,以软枣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中果实品质、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细胞壁成分含量和果胶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猕猴桃果实以其独特的风味、多彩的果肉、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果实套袋能有效改善猕猴桃果实外观,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是生产高档水果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猕猴桃果实套袋后,出现了果实风味偏淡、日灼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探索总结出一套应对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供种植者参考。1猕猴桃套袋的优缺点1.1优点中华猕猴桃系列品种,幼果果皮薄而细嫩,易发生虫害、日灼、由于风吹造成的果实间摩擦、雹伤等问题。套袋则能有效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显著降低对果实的伤害。而且套袋后果皮干净、色泽均匀、外形美观、品相优秀,有效地改善了果实的外观[1]。此外,套袋可有效减少农药和灰尘残留,保持果面洁净和果品安全,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售价高,销售畅,增加了果农收益,并增强了猕猴桃贮藏性能[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