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时尚的今天,茶禅文化显现出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值得深层次开发与挖掘。通过分析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并结合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对其进行深度开发的对策,以期对夹山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望奎县庙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庙山旅游资源归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两大类型,根据庙山旅游区的资源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将旅游区分为8个功能区,并从资源价值和开发建设条件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资源评价,旨在为旅游区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使规划设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赋分法对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黄金旅游带(重庆段)主要自然、人文景点(区)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旅游资源结构、开发价值及空间组合特点。在旅游带的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人文景观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组合上可分为都市成片旅游区和沿江点状旅游区。基于上述评价结果,文章提出关于了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龙虎山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开展龙虎山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是进行龙虎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宏观决策,制定龙虎山旅游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该采用资源价值,景点规模,旅游条件等综合指标,对龙虎山风景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柳河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做了简要的介绍,根据柳河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分析了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并从地理务件、交通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其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对柳河旅游区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旅游区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深度挖掘,是确保贵州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文以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特征,提出十里桃花江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钟洁  范钛  马艳霞  刘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98-11802
以九甸峡旅游区为例,在科学评价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个性特色,并提出规划开发的战略构想,以期为探讨九甸峡旅游区、甘南地区乃至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优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省临安市南天目山为例,总结出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方法: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向,以扭转资源劣势;通过借用旅游区区外景观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与区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观赏场景转换,以提升普通景观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将旅游区小的特色加以扩展与强化,以突显易被认知的特征;将某些旅游设施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增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大地景观化平常为独特等。这些手段可改善和促成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旅游开发优区转变,从而使这类区域变得较有开发价值。表1参10  相似文献   

10.
马晓路  许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64-7966
介绍了海螺沟的自然环境条件,指出受山区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其旅游资源沿垂直高度呈梯度分异的现象,针对这一梯度分异规律具体分析了文化遗迹旅游区、地热资源旅游区、森林植被旅游区、冰川资源旅游区的资源内容和特色。在分析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梯度分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的开发对策,强调应巩固吸引点的品牌效应、完善新开旅游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大对灾害地貌旅游景观的开发,对研究我国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及演化机制具有实践意义,同时还可为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利兵  李闯 《甘肃农业》2004,(12):50-50
平乐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但有很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根据国家旅游局倡导的开展“三区两点”建设旅游区的思路 ,为了合理、有效地发展县域旅游业 ,经过对平乐县进行实地考察后 ,笔者提出按“一带一线五旅游区”的设想来开发平乐县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冯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73-374
通过分析和评价泾惠渠水利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价值,确定旅游区的性质、目标和规划原则,阐述了旅游区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关的规划建设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旅游区划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进行旅游区划时。要考虑到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的相时一致性等.根据旅游区划的目的和原则.依据甘肃省的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将甘肃划分为三大旅游区.以敦煌市为依托的河西走廊旅游区.以兰州市为依托的陇中甘南旅游区,以天水市为依托的陇东南旅游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促进福建对台旅游发展是建设海西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台胞的主要祖籍地,闽台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让福建产生了大量的与台湾相关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福建对台文化旅游资源.对福建省达成旅游发展目标、对海西旅游区的总体战略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灵璧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预测为目标,从资源价值,环境氛围,开发潜力3个方面和观赏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旅游环境容量、安全性、卫生状况、农业发展、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10个价值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利用层次结构法分析灵璧县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灵璧县的旅游资源良好,旅游环境容量大,具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滨海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同时也是我国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滨海旅游区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分析我国主要滨海旅游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之上,针对滨海旅游区现有的产业条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滨海旅游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养生旅游业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养生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该研究根据养生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构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安徽泾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资源方面入手,建立指标模型对乡村旅游资源特色进行评价,通过实例比较来探讨资源特色在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中的作用,并从中发现: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乡村旅游区,却隐藏着资源特色衰减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吴茂林  曾小琴  余本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45-3246,3261
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和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对军峰山森林旅游区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森林旅游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