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应用^45Ca研究Peng柑对钙的吸收和运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5Ca作钙素营养源,采用砂培法,研究了Peng柑实生苗(Citrus Poonensis Tanaka)对钙的吸收,运转及在树体内的分布和积累。结果表明,Peng柑根系可较强地吸收钙,并主要分布和积累于茎、叶柄和叶脉中,叶肉组织中次之,新生叶积累量较老叶为多,而以10-15天叶龄中的量最大,茎内由下向上积累量逐渐减弱。地上部^45Ca分配率约为吸收总量的60-75%,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地下部为25-40%,并随浓度升高而降低。Peng柑对钙的利用率与处理浓度成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铝胁迫对龙眼幼苗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眼幼苗铝胁迫试验表明:低浓度铝(≤0. 185mmol/L)可刺激龙眼根、茎对N、K的吸收,高浓度铝( >0. 185mmol/L)则造成根、茎吸收氮素、钾素的障碍,而铝胁迫直接影响了氮、钾的转运从而抑制叶片对氮素、钾素的吸收,叶含N量、含K量随铝胁迫的加重而不断下降。根、茎含P量随铝胁迫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而叶的含P量则随供铝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铝胁迫明显抑制了龙眼植株对钙、镁的吸收,根、茎、叶钙含量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2. 05% ~76. 44%、8. 98% ~21. 35%和9. 48% ~26. 96%;镁含量分别下降19. 70% ~82. 0%、17. 2% ~42. 34%和11. 19% ~33. 15%。  相似文献   

3.
土壤盐分含量对落羽杉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土壤盐分含量对1年生落羽杉实生苗的营养吸收的影响 试验共有4种处理(对照、NaCl含量为土壤干重的0 15%、0 3%和0 45%),处理时间为130d 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盐分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落羽杉根系、茎和叶片中全N、全Ca、全Na、全Fe浓度,全P、全K和全Mg浓度在根系中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茎和叶中则逐渐升高;(2)根系中Ca/Na随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茎和叶中Ca/Na、以及根、茎和叶中K/Na、Mg/Na、Fe/Na均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少;(3)根、茎和叶中全N和全P浓度的大小均是叶>根>茎,全Ca浓度大小的顺序是叶>茎>根,全Fe浓度大小的顺序是根>叶>茎,而根、茎和叶中全K、全Na和全Mg浓度的大小因不同盐分处理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0、10、20、40、80、160 mg·kg-1)处理下,龙葵(Solanum nigrum L.)幼苗对氮(N)、磷(P)和钾(K)吸收及质膜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Cd浓度≤40 mg·kg-1时显著促进龙葵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添加Cd浓度>40 mg·kg-1时抑制作用加强;叶绿素含量随Cd添加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较低浓度Cd(10 mg·kg-1)处理时,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随Cd添加浓度的增加,根、茎、叶和果实中的全N、全P和全K含量先升后降(除茎全P降低外);叶片中的Cd积累量最高,茎次之,果实中最低;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大,但超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先升后降;幼苗地上(茎与叶)和地下(根)部H+-ATP以及地下部Ca2+-ATP酶活性随Cd添加浓度的增加不断降低,而地上部Ca2+-ATP酶活性则先升后降。这些结果表明,龙葵在高Cd胁迫(≥40 mg·kg-1)下,能通过加快根系对Cd离子积累来提高抗氧化酶(CAT和SOD)活性、降低POD与质膜ATP酶活性、改变对N、P和K的吸收,从而起到对Cd胁迫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低镁处理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接种处理对枳(Poncirus trifoliata)砧‘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cv. Newhall]和‘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不同部位硼、磷、钾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镁处理提高了‘纽荷尔’下部叶硼、磷及上部叶钾、钙含量,却降低了‘椪柑’下部叶硼、上部叶钾及上下部叶磷、钙含量。在镁适量条件下,AM真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纽荷尔’上部叶硼含量与分配比例‘、椪柑’各部位(上部叶除外)硼含量与分配比例,同时还显著提高了‘纽荷尔’接穗茎和砧木茎磷、钙及下部叶钾、钙含量及‘椪柑’各部位钾、根部磷与钙、上下部叶钙含量。在低镁条件下,AM真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2个品种各部位硼(‘纽荷尔’上部叶除外)、磷(‘纽荷尔’下部叶除外)、钾(‘椪柑’下部叶除外)和钙(‘椪柑’根部除外)含量,尤以‘纽荷尔’明显。说明在低镁条件下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可促进枳砧‘纽荷尔’脐橙苗对硼、磷、钾和钙的吸收与转运。研究结果可为柑橘通过平衡施肥来克服营养缺乏黄化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施氯对烤烟生长及氯在烟株体内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施氯量为 80mg·kg- 1 对烟株纵向生长有利 ,过量则有抑制作用。施氯量为1 60mg·kg- 1 时烤烟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 ,过量则明显降低。烟株体内氯的含量和积累量均以叶 >茎 >根 ,不同叶位氯的含量以下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 ,而氯的积累量则正好相反 ,为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烟叶及茎、根氯的含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升高 ,而积累量与施氯量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关系。氯的积累高峰在旺长期  相似文献   

7.
烟草对土壤铅的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开展烟草不同生育期铅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铅处理对烟草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生育前期比生育后期更明显;烟草根系对铅的阻滞作用较强,以限制铅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烟草各生育期根、茎和叶中铅含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根部的上升幅度最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烟草各器官铅含量从团棵期至现蕾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部铅含量从现蕾期至成熟期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添加外源铅后,烟草生育期内茎和叶的铅转运系数分别介于0.35~1.00和0.25~0.91之间,茎和叶的转运系数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和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烟草各器官中铅含量介于13.8~180.74 mg·kg-1之间,各器官铅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各器官铅积累量总体为叶>根>茎,但成熟期在T2和T3处理下表现为根>叶>茎。在土壤铅浓度较低时,烟草体内铅较易向地上部分转运,旺长期至现蕾期阶段是烟草体内铅向地上部分转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获得适宜番茄营养生长的养分浓度,为基质栽培番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珠岩栽培番茄为试验材料,以山东农业大学番茄专用营养液配方标准浓度为1个剂量(S),分别浇施1/3S、2/3S、1S和4/3S4种浓度营养液,并测定植株的株高、茎粗、干物质量和养分(氮、磷、钾、钙、镁)吸收量。【结果】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大,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干物质量均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根冠比则逐渐减小;番茄各组织器官养分吸收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亦随营养液浓度提高而增大,而根系的钙、镁吸收量与总体趋势有所不同,均随营养液浓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以1S最大;番茄氮、磷、钾、钙、镁的单株累积吸收量均随营养液浓度呈S型曲线变化,能很好地符合Logistic模型,且相关系数R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比例为1∶(0.22~0.25)∶(0.80~0.87)∶(1.21~1.28)∶(0.31~0.34);养分利用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随营养液浓度升高而降低,1/3S最大,1S次之,4/3S最小。【结论】总体而言,1S和4/3S营养液浓度处理更有利于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的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9.
以芦笋品种NJ978为试材,研究了NaCl胁迫对芦笋幼苗生长及体内Na+ ,K ,Ca2 吸收和分布的影响,结 果表明:盐分对芦笋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加剧,低盐胁迫下(NaCl≤50mmol/L),芦笋生长 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高盐胁迫(200~300mmol/LNaCl)显著抑制了幼苗生长.随NaCl浓度的增加,芦笋体内 Na 含量增加,K ,Ca2 含量降低.芦笋根系对Na 有一定的截留能力,低盐环境下(NaCl≤100mmol/L),根部 Na 迅速增加,而地上部Na 增加缓慢,从而抑制了Na 向地上部运输,并维持了地上部相对稳定的K ,Ca2 平 衡;外界NaCl浓度高于根系Na 截留阈值后(100mmol/L),大量的Na 运输至地上部并限制了K ,Ca2 的吸收, 表现为K /Na 和Ca2 /Na 迅速下降.芦笋根系对K ,Ca2 ,Na 选择吸收性(ASK,Na,ASCa,Na)随盐胁迫增加而变 高;根部向地上部运输K ,Ca2 能力(TSK,Na,TSCa,Na)在0~100mmol/LNaCl水平下逐渐升高,之后迅速下降.以 上结果表明:根部对Na 的截留和Na ,K ,Ca2 在器官水平上的再分布是芦笋适应盐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钙对结球甘蓝钙镁硫吸收分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利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钙浓度下,甘蓝(BrasicoleraceL.varcapitataL.)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对钙的吸收和分配,及钙对镁硫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2+浓度在0.2~6.4mmol/L范围内,甘蓝植株含钙量随营养液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莲座期甘蓝不同器官Ca的含量为:外叶>内叶>茎>根。在镁浓度相同时,甘蓝全株含镁量随营养液Ca2+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在硫浓度相同时,含硫量随营养液Ca2+浓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富英杰  宋刚  陈迪云  冯颖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82-18584
[目的]为了调查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水平和分布。[方法]利用高纯锗γ谱仪,调查珠三角区域内采集的796个土壤样品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结果]土壤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4、135.9、196.9、670.2 Bq/kg。[结论]珠三角土壤中主要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高于全国背景含量,主要表现为土壤铀、钍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生长鸡对^59Fe^2+和^59Fe^3+吸收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硝酸磷肥的特性和同位素示踪的要求,经过实验,提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5)~N(32)~P 双标记硝酸磷肥的途径。工艺流程可靠,回收率高,可根据需要设计标记比强和丰度。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2)P与~(86)Rb对泡桐丛枝病病枝叶吸收磷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5种泡桐当年生正常实生苗进行了示踪试验,结果发现,抗病的种(如白花毛泡桐)吸收的磷少钾多,感病的种(如兰考桐)吸收的钾少磷多。  相似文献   

15.
16.
1963~1965,1985和1988年前后5年,应用~(32)P和~(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8个苎麻品种的某些生理特性,结果如下:a.冬季苎麻地上部虽然冻死,但其根系仍具有吸收、运输、贮藏矿质养料等功能,其吸收速率随着地温的变化而变化。b.比较三种不同地下茎根系的吸收能力,跑马根约为龙头根的2倍,而扁担根为龙头根的1.5倍左右。c.1983年三麻封行期,有效株或无效株所吸收的磷素转移到无效株的百分率较高,随着植株趋向成熟,其转移百分率也随之减少。d.在1985年两季麻的不同生长期,高产品种沅江“黄壳早”的根系生理活性高于低产品种“拱县园麻”,两个品种磷素含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生理活性类似,且两者均呈正相关。e.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标记叶片~14C同化物运至其它器官和麻皮的百分比,均以C-20最高,C-2-14和CK-2次之,CK-1最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Cl对马铃薯的同化作用及吸收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Cl浓度过高会影响马铃薯对~(14)CO_2同化,减少对~(15)NO_5和H_2 ~(32)PO_4PO_4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多菌灵(Carbendazim,MBC),化学名称:0一二甲基-N-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它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呋喃丹(Carbofuran,Furadan),化学名称:2,3-二氢-2,2一二甲基-F-苯并呋喃-N-甲基氨基甲酸酯。它是一种广谱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作用。多菌灵和呋喃丹的合剂棉种包衣对于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在我国,它被视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Shen et al.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露地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处理浓度的-33Cs和"Sr单一胁迫对甘蓝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133Cs或88Sr胁迫会抑制甘蓝叶绿素的合成,并且在胁迫环境下,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这种影响会进一步扩大.高浓度的133Cs、88Sr胁迫会使甘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随着植株的生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133Cs、88Sr处理下,POD和CAT活性在低浓度下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但高浓度下则两种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甲霜灵在几种作物上的吸收、传导以及残留消解动态。豌豆根吸收的甲霜灵主要传导到茎与叶中,并在叶缘表现出积累效应,而涂叶法引入的甲霜灵则主要存留于引入叶中,向外传导的很少。白菜和油菜施药3周后残留浓度均低于0.5mg·kg-1。春小麦花期和灌浆期引入的甲霜灵,在收获时主要残留于麦秆中,其残留量可分别占到引入量的42.6%和55.4%,籽粒中的总残留浓度分别为0.35mg·kg-1和0.56mg·kg1,其中一半以上为结合残留。平菇中甲醇提取残留为0.11mg·kg-1,结合残留为0.0147mg·kg-1.一个采收期后,引入量的97%残留于基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