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GnRH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8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R)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和外显子3在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南非肉用美利奴、考力代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P4和P7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余6对引物的扩增片段都不存在多态性。对于P4扩增片段,在湖羊中检测到AA和BB基因型,在其余4个绵羊品种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BB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1有5个突变(+692G→A、+706T→A、+747T→C、+748A→T和+802T→A),并引起氨基酸改变(Gly→Ser、Asp→Glu和Leu→Pro)。对于P7扩增片段,在小尾寒羊和湖羊中都检测到CC和DD基因型,在低繁殖力的3个绵羊品种中均只检测到CC基因型,DD型与CC型相比在外显子2有+50A→G和+101A→C两个突变,并引起氨基酸改变(Glu→Gly和Gln→Pro);小尾寒羊CC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和0.13,突变纯合型(DD)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野生型(CC)多0.81只(P<0.01)。  相似文献   

2.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INHA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抑制素α(inhibin α,INHA)基因5'调控区和外显子1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绵羊和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绵羊和考力代绵羊在INHA基因5'调控区发生了1处碱基突变(316C→T),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没有发生这种突变;突变纯合型(BB)和突变杂合型(AB)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分别比野生型(AA)多1.45只(P<0.01)和0.90只(P<0.01)。小尾寒羊和考力代绵羊在INHA基因外显子1中发生了1处碱基突变(877T→C),中国美利奴绵羊和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没有发生这种突变;突变纯合型(DD)和突变杂合型(CD)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分别比野生型(CC)多1.32只(P<0.01)和0.77只(P<0.01)。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NHA基因可能是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BM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高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基因外显子2、3和4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绵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显子2和4在4个绵羊品种中都不存在多态性,外显子3则都存在多态性。对于外显子3的引物,在4个绵羊品种中都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绵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7、0.216、0.115、0.429,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2、0.317、0.269、0.50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1、0.467、0.616、0.071;测序结果表明:BB型和AA型相比在BMP4基因外显子3第305位碱基处发生C→A的突变,该突变导致氨基酸由丙氨酸改变为天冬氨酸;BB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分别比AB型和AA型多0.61只(P<0.05)和1.01只(P<0.05)。  相似文献   

4.
根据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部分调控区的mRNA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R-IB基因部分3′非翻译区序列在绵羊(Ovis 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特克塞尔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其余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P1,只在湖羊中发现AA和BB两种基因型,其余3个品种均为AA型;测序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2个碱基突变(121T→C和195T→C);湖羊AA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75和0.425,湖羊AA和B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检测的BMPR-IB基因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R-IB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控制Booroola Merino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R-IB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繁殖力的小尾寒羊和湖羊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 Merino绵羊相同的突变(A746G),而低繁殖力的多赛特和萨福克绵羊则没有发生这种突变.小尾寒羊B等位基因频率为0.716,+等位基因频率为0.284;湖羊B等位基因频率为0.941,+等位基因频率为0.059.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之间BMPR-IB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BB基因型小尾寒羊第一胎和第二胎产羔数分别比++基因型多产0.92只(P<0.01)和1.02只(P<0.01).BMPR-IB基因型在几个绵羊品种之间的分布以及各种基因型绵羊的实际产羔两方面的研究结果都证明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根据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部分调控区的mRNA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R-IB基因部分3'非翻译区序列在绵羊(Ovis 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特克塞尔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其余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P1,只在湖羊中发现AA和BB两种基因型,其余3个品种均为AA型;测序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2个碱基突变(121T→C和195T→C);湖羊AA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75和0.425,湖羊AA和B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检测的BMPR-IB基因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绵羊抑制素β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7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抑制素βA亚基(inhibin βA,INHBA)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1-2、2-2和2-4扩增片段有多态性,其余4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引物1-2,多赛特羊只出现BB基因型,而其余4个绵羊品种则出现AA、AB和BB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BB型和AA型相比在INHBA基因5'端调控区第50位碱基处发生1处突变(G→A),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小尾寒羊AA、AB和B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都不显著(P>0.05)。引物2-2,多赛特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出现GG、GH和HH基因型,而其余3个绵羊品种只出现GG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HH型和GG型相比在INHBA基因外显子2第142位碱基处发生1处突变(C→T),该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由丝氨酸改变为亮氨酸。引物2-4,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只出现KK和KL基因型,而其余4个绵羊品种则出现KK、KL和LL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LL型和KK型相比在INHBA基因外显子2第95位碱基处发生1处突变(G→A),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小尾寒羊KK、KL和LL基因型之间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检测的INHBA基因位点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尾寒羊BMP1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高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控制Belclare、Cambridge、Hanna、Inverdale和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bonemorpho-geneticprotein15,BMP15)为候选基因,根据绵羊BMP15基因全序列设计6对引物覆盖全部的外显子,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BMP15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中的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外显子1的第1对引物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余5对引物扩增片段都没有多态性。在127只小尾寒羊母羊和30只多赛特母羊中都检测到两种基因型(AA和AB)。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多赛特羊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8和0.800,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2和0.200。测序结果表明,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相比在cDNA第28bp处缺失了3个碱基(CTT),小尾寒羊和多赛特绵羊都发生了与Belclare、Cambridge、Hanna和Inverdale绵羊相同的CTT缺失突变。A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A基因型多0.20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BMP15基因的CTT缺失突变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设计8对引物,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R)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和外显子3在高繁殖力山羊(Caprar hircus)品种(济宁青山羊)和低繁殖力山羊品种(安哥拉、波尔和内蒙古绒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P4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余7对引物的扩增片段都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P4扩增片段,在济宁青山羊、波尔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而在安哥拉山羊中只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未检测到BB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1有1个突变(757G→A),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济宁青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3、0.300和0.077,BB型济宁青山羊平均产羔数比AB型和AA型分别多0.69只(P < 0.05)和0.82只(P < 0.05),AA型和AB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0.
设计5对引物(P1~P5),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神经肽Y1受体(neuropeptide Y Y1 receptor,NPY-Y1R)基因在性早熟、高繁殖力品种(济宁青山羊)和性晚熟、中等繁殖力(波尔山羊)以及性晚熟、低繁殖力品种(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仅引物P2、P4和P5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2在济宁青山羊、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检测到AA、AB和BB型,在波尔山羊中只检测到AA和AB型;测序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存在1个突变(C625G),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化;济宁青山羊AA、AB与B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引物P4在4个山羊品种中均检测到CC和CD基因型;测序发现CD型与CC型相比发生了G1141A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化;济宁青山羊CC和CD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引物P5在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EE和EF基因型,在其余3个山羊品种中只检测到EE型;测序发现EF型与EE型相比发生了C1330T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化;济宁青山羊与波尔山羊、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之间NPY-Y1R基因型分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后3个品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EF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均值比EE型多0.58只(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NPY-Y1R基因的F等位基因与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常年发情的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绵羊品种多赛特羊共20只母羊的褪黑激素受体1A(melatonin receptor 1A,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824 bp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小尾寒羊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绵羊序列(GenBank登录号U14109)完全相同。小尾寒羊与多赛特羊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差异由5个变化的核苷酸(分别为C329T、G355T、C566T、C580A和A675G)组成,核苷酸同源性为99.4%。小尾寒羊与山羊、母牛、猪、人、小鼠、挪威大鼠、西伯利亚仓鼠和鸡之间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3.2%~9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8.5%~98.5%。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 BMPR-IB)基因部分调控区的mRNA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R-IB基因部分3′非翻译区序列在4个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其余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P1,只在湖羊中发现AA和BB两种基因型,其余3个品种均为AA型。测序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2个碱基突变(121T→C和195T→C)。  相似文献   

13.
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cB(Fec,fecundity;B,Booroola)是在布鲁拉美利奴(Booroola Merino)绵羊(Ovis aries)中发现的能增加排卵数和产羔数的一个常染色体突变基因,是在绵羊中识别出的第1个高繁殖力主效基因。建立了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的PCR-RFLP和PCR-SSCP检测方法,对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东弗里生、杜泊、萨福克、特克塞尔、多赛特、考力代、德国肉用美利奴、南非肉用美利奴以及杂种羊共6 647只绵羊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准确判型,稳定可靠性好,而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检测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携带FecB突变(A746G),中国美利奴、东弗里生、杜泊、萨福克、特克塞尔、多赛特、考力代、德国肉用美利奴和南非肉用美利奴绵羊都不携带该突变。  相似文献   

14.
设计8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外显子3至外显子9和内含子9在高繁殖力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和低繁殖力山羊品种(辽宁绒山羊、安哥拉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8对引物中,只有扩增内含子9的P8引物的扩增区域具有多态性,其余7对引物的扩增片段都不存在多态性。对于P8扩增片段,在济宁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都只检测到AA型和AB型。 测序表明AB型与AA型相比有1处突变(209A→G),该突变位于PRLR的第9内含子。济宁青山羊2 种基因型之间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初步表明检测的PRLR基因位点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尾脂沉积能力在脂尾型绵羊和瘦尾型绵羊问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其沉积脂肪的遗传特性与分子机制仍不明晰。为此,本研究选择尾型极端差异的阿勒泰羊(巨型脂臀)、湖羊(短脂尾)和黑萨福克羊(长瘦尾),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绵羊X染色体59194976位点多态性,分析其与尾(臀)脂沉积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阿勒泰羊群体中G等位基因属优势等位基因,其两等位基因比值(G/A)分别是湖羊和黑萨福克羊的6倍和68倍,且G等位基因在阿勒泰羊中趋于纯合。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阿勒泰羊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湖羊和黑萨福克羊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不平衡状态(p〈0.01)。以上结果提示,绵羊x染色体59194976位点SNP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高、低脂绵羊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