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颖 《甘肃农业》2014,(15):16-17
本文介绍了酒泉市农业融资平台建设,分析了酒泉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的资金问题,提出构建酒泉市农业融资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相关农业融资体系建设对策,旨在为促进酒泉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和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催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所在。建议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体系,规范政府职能;完善土地定价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模式、贷款抵押担保品、金融服务方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促进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相似文献   

3.
农业政策性担保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得性、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墨西哥、尼日利亚、爱沙尼亚和坦桑尼亚4国通过设立独立运作的担保机构并明确界定农业客户、构建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建立专业优势、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依托政府的支持政策,在支持农业融资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可持续运行。上述经验对完善中国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借鉴意义在于:提高中国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独立性、专注性和持续性,借助各参与主体信息优势降低信息成本,对各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培育担保机构专业优势以及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力量是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前国家出台了系列惠农政策,目的是促进新型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然而,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最末端,且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成熟稳固等原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仍然较为严重。互联网融资的新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存在着较高一致性,借助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P2P)、大数据小额贷款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互联网新模式真正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规模,从而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新型经营主体在经营中通常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此,中央提出,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重点要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然而,现实中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需要建立有效的契约来缓解非对称信息产生的不利效应。为此,本研究遵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分析范式对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从事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战略合作银行之间的合作契约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表明:在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担保支农的业务链条上,需要设计有效的制衡机制以协调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以及与战略合作银行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政府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力度的政策预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第三方"抵押品替代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的作用机理与缔约条件。研究发现,(1)产业链特有的资金闭环、信贷担保契约镶嵌于生产契约的互联机制设计,使得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化解信贷风险,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2)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在产业链外部融资中发挥了"第三方"抵押品替代的作用,通过系统外增信,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配给。(3)核心企业的最终禀赋、信息与监督优势、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违约惩罚,是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的基本缔约条件。本研究结果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基于我国新发展理念的视角,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资信体系,并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资信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担保困境、抵押困境、保险困境和企业信用评价困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担保是财政撬动金融支农的一项政策创新,是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途径。2016年以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基本框架搭建完成:国家农担联盟公司成立,33个省市农担公司组建完成,这是从国家层面推动农业担保发展的重大举措。2016年甘肃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不到一年的试点,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合作社融资短缺难题,为合作社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二是为金融机构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了  相似文献   

9.
<正>经国家财政部批准,山东筹集财政资金1000万元设立首支县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贷款担保基金",以开展相关贷款担保试点工作,进一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试点县为山东省临沭县。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此项试点工作是为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抵押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银行贷款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供担保。试点工作既面向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面向具备合作意愿、分担一定比例风险的正规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持续减弱;金融产品与服务规模小,品种单一;资金非农化程度严重等金融抑制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究其原因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内生性缺陷;农村金融机构利润约束与农业产业化弱质性的矛盾;直接融资渠道建设滞后;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的缺失等因素有关。因而,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培育与重塑、农业资本市场的构建以及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等措施的实施,可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詹琳  蒋和平 《农业展望》2014,(12):27-32
江浙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立足于产业引导与园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基于江苏与浙江两省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实地考察结果,归纳了江浙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按照现代农业内部的经营组织形式,以及政府与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总结了"浙江模式""苏南模式"与"苏北模式"3种典型经验,剖析了两地现代农业在经营主体类型和体制、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金融上存在的4类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财政扶持方式、推进现代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潜山市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贫困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和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增强了贫困农户的自主发展能力,日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的主力军。但目前多数经营主体的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脱贫的力度不大,稳定的利益分配和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融资难、融资贵也制约了经营主体发展。未来必须科学谋划推动,着力形成潜山产业特色优势;强化各项措施,提升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加大金融扶持,满足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创新结合模式,完善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是关键动力.目前,浙江省出台了相关金融政策、金融服务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但存在金融支持政策不完善、融资贷款缺乏足值抵押物、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农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要从完善金融支农政策、创新农村金融、提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人才、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建立农业金融综合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等方面入手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泰州市和南通市的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研究在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农业产业化下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因素提取主因子,并建立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生产经营条件因子、还款能力因子、家庭结构因子3方面的因素对农业产业化下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下农户融资渠道偏好受还款能力因子、家庭结构因子的影响显著,且影响均为负向,说明还款能力因子、家庭结构因子的负向变化使得农业产业化下的农户融资渠道偏好于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文章在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效,进而从加大政策引导、加快品种选育、推广先进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科技服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在江苏省南通、镇江、苏州、盐城市农村的实地调查,针对江苏省土地流转田块分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小,操作不规范,流转体制不完善,非农就业流动性强、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农业大户经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对于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13—2017年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效应;2)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评价指标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占比、农业机械化程度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户入社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规模经营面积、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业企业数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次之,土地生产率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小。为促进湖北省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出着力培育多元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多元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流转机制创新;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营高效的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秦维彩  陈盼阳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0-114+118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水平。要实现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目标,离不开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为客观判断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科学编制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长期规划,本文对江苏省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即加快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健全购机财政补贴机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以期为江苏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1989年以来呈连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广东构建和谐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瓶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在深入分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产品保险基金等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江苏省公办涉农高职院校理事会建设的现状,认为江苏省涉农高职院校理事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了与政行企社的联系,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针对完善推进江苏省公办涉农高职院校理事会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主张尽快按照大学章程推进设定理事会落地实施,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高度探索理事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