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45-2447
[目的]为八渡笋的生产制定科学的施肥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林八渡笋为试材,进行测土配方专供肥与普通复合肥的施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施用配方肥能提高八渡笋的产量,改善感官品质。其中,在施肥量相同(2.0kg/丛)的情况下,施用配方肥最终收获时出笋株数、笋茎、株高、带箨笋产量及去箨和粗纤维笋的产量分别比施用普通复合肥提高了10.1%、18.6%、6.4%、20.5%、20.8%;施用配方肥笋株的金黄有光泽比例比施用普通复合肥提高了18.2%,投入产出比可达1.0∶13.0。[结论]施配方肥能有效提高八渡笋的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施和配施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和效益;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1 800 kg/hm~2和习惯施肥量30%+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120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9.28%、4.6%,增效13.35%、5.76%。在获得比习惯施肥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下,纯施和配施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是马铃薯生产中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板栗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复混肥对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复混对板栗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施沼渣+无机复混肥、菜籽饼+无机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分别增产36.27%、33.33%、28.43%,增收62.3%、1.0%、50.9%,且板栗品质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肥料速效与缓释性问题,实现油菜“一次性施肥”的最终目标。对研制出的速效缓释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油菜专用配方和施用方法进行田间筛选及验证研究。配方及施用方法试验:油菜成熟后,检测茎秆、角壳、籽粒的全氮、全磷、全钾及干物质量,研究不同配方和施用方法对产量、肥料贡献率、农学利用率等的影响,明确速效缓释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油菜专用肥的最佳配方及施用方法;验证试验:在四川选择6个试验点,开展常规肥与速效缓释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同田对比试验。综合分析配方筛选试验表明:SH3(18-5-7)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肥,产量、肥料贡献率、农学利用率的均值分别为3 473 kg/hm、39.61%、5.56 kg/kg;施用方法试验表明:采用“基施+追施”的方法更有利于养分向籽粒运输,从而增加油菜籽产量与产值,“基肥一次性施用”次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较常规施肥最高增产25.49%,增收2 498元/hm,产投比则是“基肥一次性施用”最高;验证试验表明:6个试验点,速效缓释型有机无机复混肥SH3(18-5-7)较常规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62 kg/kg,肥料贡献率提高8.57%,增产470 kg/hm,肥料效益提高1 632元/hm。适宜油菜种植的速效缓释型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为SH3(18-5-7),采用“基肥一次性施用”和“基施+追施”两种方式均显著提高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及产投比,可结合当地劳动力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合理的施肥处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为实现贵州茶叶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黔湄80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配方肥处理F2的产量与不施肥对照处理F01、.5倍微生物有机肥─配方肥处理F3、微生物有机肥处理F4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F1之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可以提高黔湄809的产量和氨基酸含量,尤其以施微生物有机肥─配方肥的效果最佳,但施肥过量会导致产量和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对水浸出物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施肥措施,比较了3种不同施肥措施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鲜穗产量及干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不但影响郑黄糯2号的品质,还影响其鲜穗产量和干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玉米鲜穗籽粒粗淀粉含量和皮渣率表现为专家推荐施肥农户习惯施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可溶性糖含量、鲜穗产量及干籽粒产量则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专家推荐施肥农户习惯施肥,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处理鲜穗产量、干籽粒产量分别为15 791.36、12 793.80 kg/hm2,分别较专家推荐施肥处理显著增加9.00%、11.98%,较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分别极显著增加21.92%、20.51%;且玉米鲜穗蒸煮品质中甜度、糯度和口感以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施肥处理较好。因此,建议郑黄糯2号在生产中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的配方肥料,开展玉米配方肥料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肥对产量影响较大,以基施型配方肥产量表现最好,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590.63 kg/hm2,增幅9.72%;腐植酸配方肥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428.75 kg/hm2,增幅7.05%。纯收入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施型配方肥、腐植酸配方肥、当地习惯施肥、基追通用型配方肥、无肥区。所以在玉米校正试验喊叫乡上庄村试验区推荐使用基施型配方肥(复混肥料)(N-P2O5-K2O=20-5-5)、腐植酸复混肥料(N-P2O5-K2O=18-7-0)。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的配方肥料,开展玉米配方肥料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肥对产量影响较大,以基施型配方肥产量表现最好,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590.63 kg/hm2,增幅9.72%;腐植酸配方肥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428.75 kg/hm2,增幅7.05%。纯收入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施型配方肥、腐植酸配方肥、当地习惯施肥、基追通用型配方肥、无肥区。所以在玉米校正试验喊叫乡上庄村试验区推荐使用基施型配方肥(复混肥料)(N-P2O5-K2O=20-5-5)、腐植酸复混肥料(N-P2O5-K2O=18-7-0)。  相似文献   

9.
滴灌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滴灌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滴灌专用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与2 种常规施肥方法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有机无机复混肥套餐液体肥,显著增加了番茄植株高度和茎干粗度,比传统漫灌肥料表施模式产量增加了19.53%,Vc 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提高了13.39%、17.85%,硝酸盐含量降低40.06%。说明滴灌有机无机复混肥套餐液体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麦施用有机无机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产量差异显著,其中高产模式II(25%(12-6-7)亿牛牌有机无机复混肥750 kg/hm2和过磷酸钙75 kg kg/hm2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的产量达7 365 kg/hm2,较常规施肥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1.
对绿竹生态最适宜区福安市的绿竹施肥进行试验,并分析不同肥种、不同施肥次数对绿竹产笋量、笋体大小、 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饼肥对绿竹产量的提高最好(每株绿竹产笋达0.81kg),其次为复合肥和尿素。施肥次数增加,笋产量及单个笋重增加明显。表明绿竹施肥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绿竹笋用林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以绿竹笋用林为对象,通过建立河流淤积土、沙壤、黄壤堆积土三个样地,对竹林进行调查、施肥、培育试验,以研究其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丰产措施与丰产结构,从而指导竹农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绿竹笋用林合理竹林结构以代数为1.3~1.6为佳,在不同密度的竹林中,合理丛立竹度与密度呈动态平衡关系;合理化肥配置方案为N:P:K以2:1:1~3:1:1之间最好,复合肥年施肥量为2~3kg/丛,在出笋前及出笋期间分多次施用;抚育管理以培土、留笋及排灌技术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涪陵区撑绿杂交竹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分析了该竹种是否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和最佳管理措施。[方法]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中采用4种追肥方式:对比(常规管理,不施肥)、农家肥、三元复合肥、氮、磷、钾肥分施,每种追肥方式重复3次,每次观测100株,每隔5 d观测记录1次,分别对其出笋时间、出笋量,出(退)笋、成竹等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①该竹种在涪陵地区可正常生长,3年成竹平均高4.6 m,平均地径3.5 cm,平均成竹数4.5条/丛,有望在重庆市涪陵区大力推广发展;②该竹种在涪陵地区造林初植密度为1 110株/hm2,当年发笋,第3年就能郁闭成林,可达12210株/hm2;③该竹种在幼林生长阶段,通过间种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其生长量和萌芽能力;④该竹种通过不同肥料的追施对比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分施产笋量最高。[结论]撑绿杂交竹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且生长良好,采用该研究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能够达到最佳的笋、竹产量。  相似文献   

15.
氮素施肥对毛竹生产力与光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林施肥是集约经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确定毛竹林氮素的合理施肥量, 从2006-2011年持续调查了氮素施肥对毛竹竹笋和竹材产量的影响, 在2011年测定了施肥对毛竹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均能显著促进毛竹冬笋、春笋和竹材产量提高以及新竹胸径增大, 其中在250 kg·hm-2施肥水平时, 各平均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8倍(P < 0.01), 2.0倍(P < 0.01), 1.1倍(P < 0.01)和33.3%(P < 0.01), 但是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氮素施肥后, 1年生和3年生毛竹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均明显提高, 而光补偿点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则明显降低。这表明植株的光合能力明显提高, 其中以250 kg·hm-2施肥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试验结果, 毛竹林施肥量以2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福建和浙江的12个产地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鲜笋质量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依据笋品质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4.658%.可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笋品质的综合指标。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能反映笋营养状况,其次为水分,第三为蛋白质与总灰分。笋品质性状与土壤养分指标有着显著典型相关关系.尤其是第1典型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99,其相关信息接近占2组性状总信息的100%。来自土壤养分指标的第l典型变量中DH值、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对绿竹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水分可被对方变量的第1典型变量所预测.表3参15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肥料试验,研究撑绿竹专用有机无机肥料不同施肥量对新竹的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撑绿竹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效应方程为y=–0.0039 x2+3.132 7 x+234.43,在施肥量0~679.53kg/667 m2范围内,当其达到401.63 kg/667 m2时,产量达最高(863.52 kg/667 m2)。不同施肥处理中,处理4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好。综合考虑撑绿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推荐其合理的施肥量为339.77~401.63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坡位毛竹林的影响,以提高毛竹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西芹村不同施肥管理和不同坡位毛竹出笋量、新竹地径和枝下高进行研究。[结果]施肥管理和不施肥管理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施肥管理能有效提高竹林产量;不同坡位样地内的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而新竹地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坡位上新竹枝下高、新竹地径、出笋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竹林生产量最高。[结论]在毛竹低产林改造过程中,采用施肥管理,对毛竹林产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实践生产中,下坡位水肥条件较好,更有利于竹林出笋和竹材生产。  相似文献   

19.
竹叶黄酮化合物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毛竹、苦竹、绿竹及黄甜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一年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在3~13.1mg/g干竹叶之间;从秋季、冬季、春季至夏季,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每种竹叶中主要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与该种竹叶总黄酮变化的趋势一致。竹叶中所含黄酮化合物的种类与竹种有关,毛竹叶中以单碳苷黄酮居多,苦竹叶中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