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运用西北5省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产业碳排放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与产业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① 从总量来看,1999-2010年西北5省产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碳排放量分别从1999年的3.22×107 t、3.05×107 t、7.80×106 t、1.12×107 t和3.02×107 t增加到2010年的1.24×108 t、6.86×107 t、 2.15×107 t、5.76×107 t和9.29×107 t,从2008年起,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开始高于全国平均值。从人均碳排放量来看,也呈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宁夏的人均碳排放量在不同年份均高于其他4省。② 从空间来看,西北5省之间的产业碳排放量存在内部差异,其排序为:陕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③ 西北5省产业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有某种相似之处,共同表现出:经济效应>人口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④ 不同影响因素对产业碳排放量的关联度存在省际之间的差异,人口效应表现为:宁夏>甘肃>新疆>青海>陕西,经济效应表现为:新疆>宁夏>青海>陕西>甘肃,结构效应表现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技术效应表现为:宁夏>青海>新疆>陕西>甘肃。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为例,对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农村地区9个区县,包括35个乡镇72个典型村庄的1263户农村家庭进行实地调研,从家庭取暖能源使用结构、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能源消费支出等方面分析了西北农户取暖能源使用的总体特征,揭示了能源使用的空间异质特征,利用分层线性模型从宏微观层面衡量了不同维度因素对农村家庭取暖能源选择行为的影响显著性。研究表明:1)不同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能源的选择差异较大,地域结构差异特征明显。2)在家庭取暖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能源消费支出方面,陕西黄土生态脆弱区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的比重最高,青海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最低。3)不同维度因素对各地区农户取暖能源选择的影响程度表现各异。宏观层面上,政策因素对陕西黄土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能源的选择影响最大;微观层面上,从众心理对陕西地区农户取暖能源选择的影响较为显著,对青海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能源选择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饱和水汽压差是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西北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对于植被恢复和农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西北五省(区)1990—2019年月饱和水汽压差值,采用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年际变化特征和周期性变化规律;采用指数模型和ARIMA模型,筛选最佳样本步长和预测步长,对西北地区饱和水汽压差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1)西北五省(区)中,新疆年均饱和水汽压差最高,其次为宁夏、陕西、甘肃和青海;近30 a整体上西北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呈上升趋势,其中宁夏和新疆饱和水汽压差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0.036 kPa·(10a)-1和0.033 kPa·(10a)-1,其次为甘肃[0.026 kPa·(10a)-1]、青海[0.021 kPa·(10a)-1]和陕西[0.012 kPa·(10a)-1];(2)西北各省(区),16 a尺度周期对小波方差贡献最大,为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的主周期。此外,陕西、甘肃和新疆还存在24~27 a的周期特征,方差贡献较小;(3)相对于指数模型,ARIMA模型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少42.3%,决定系数R2平均提高11.1%,Nash-Sutclife效率系数平均提高17.7%,有效提高了饱和水汽压差预测精度;(4)未来一段时间内,西北各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以宁夏和新疆地区的饱和水汽压差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为9.5%和8.9%。  相似文献   

4.
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性,以2004—201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2012年西北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较2004年增加了166.1×109元,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却减少了8元,说明人口的增速比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速大,应适当控制人口增长;(2)西北旱区各省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大小依次为甘肃陕西中北部新疆内蒙古中西部青海宁夏,其中宁夏和青海为负变化;(3)2004—2012年间西北旱区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33,表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处于轻度协调状态;(4)敏感性指数小于1,说明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弹性较弱,本文研究结果真实可信。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取得了较明显的生态效益,为西北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台。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的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生态安全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与障碍因子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6年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安全等级在地区内部差异明显,2002—2008年,新疆、甘肃、宁夏维持"临界安全"等级不变,青海、陕西联系数主值分别为0.2334、0.2019,安全等级上升为"较安全"。2008—2016年,新疆联系数主值由0.0499提升为0.2692,安全等级上升为"较安全";甘肃、宁夏维持"临界安全"等级;青海、陕西维持"较安全"等级;(2)西北地区压力和响应障碍度均值由2002年的52.434、26.270下降为2016年的38.479、17.353,状态障碍度均值则由21.296上升为44.168。要素层2002年和2016年障碍度均值分别为45.457、32.732、21.811,影响西北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障碍因子排序依次为压力、状态、响应。2002年西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与压力、状态、响应障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120、0.055;2016年分别为-0.830、0.851、-0.661。新疆、青海和陕西出现的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与状态障碍度大幅度增加有关;(3)新疆和青海耕地生态安全值上升源于人均水资源量的增加;陕西耕地生态安全值上升得益于耕地生产率的提高和耕地环境的改善,但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和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甘肃、宁夏耕地生态安全维持等级不变,主要受制于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等因素。针对西北各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提出升级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秋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利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区)的137个气象站3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确定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平均自然降水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减少,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少雨带,是干旱最严重的地方.新疆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重旱频率最高,平均2年一遇;新疆北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中旱频率为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轻旱频率30%左右,平均3年一遇.表明西北地区的干旱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新疆中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为干旱区,新疆北部、甘肃中东部、青海东部和南部为半干旱区.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的生存、经济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2020年减排目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能源生产...  相似文献   

8.
棉田旋幽夜娥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幽夜蛾[Discestra trifolii(hüfnagel)]属夜蛾科,过去曾称三叶草夜蛾.在我国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该虫在新疆各甜菜产区均有发生,是为害新疆甜菜的重要害虫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开始进入棉田,但是,为害面积及造成的损失不大.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人民生活五个方面计算并评价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对比,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主要评价指标单位碳排放产出、零碳能源比重、人均零碳能源消费量、单位能源产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指标与全国相比较,均有较大的差距。目前,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培育新型产业;以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农药》2006,10(1):28-28
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开始活跃。我国的鼠疫疫情也呈现上升趋势。“十五”期间,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七省(区)43个县次发生人间鼠疫206例,死亡24例;云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四川、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辽宁、吉林14省(区)278个县次发生动物鼠疫疫情;新增13个鼠疫疫源县。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畜牧局主持的北方10省区治虫灭鼠座谈会,于1988年10月11——15日在齐齐哈尔市召开。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的各级主管草原治虫灭鼠工作的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2.
西北五省(区)耕地质量等别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地区耕地等别分布特征及在全国耕地等别中的整体水平,以西北5省(区)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为基础,分析了西北地区耕地等别数量特点、耕地等别空间分异特征和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中、低等地分布广泛,面积比例高达93.04%,耕地平均等别比全国平均等别9.8等低2.1个等别;西北地区各自然质量等地和利用等地分布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高等地主要分布在陕西(60.82%和86.48%),中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50.99%和50.54%),低等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53.4%、31.76%和46.87%、26.31%),青海和宁夏耕地面积较小,且以中低等地为主;各经济等地分布略有不同,即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85.12%),中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陕西(60.86%和26.98%),低等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48.95%和30.74%),青海省以低等地为主,宁夏以中低等地面积比例较大;西北地区耕地质量主要受到地貌结构、土壤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3类因素的影响,且各类影响因素在西北各省域内的分布差别主要决定于各省(区)主导因素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宋梅  时佳 《干旱区研究》2014,31(1):188-191
由于二氧化碳有较长的寿命年限及超高排放量,已成为温室效应的标志性气体。依据IPCC(2006)自上而下一阶估算的参考方法,计算得出新疆2003-2011年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结果表明:该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迅速增长,主要表现为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增长,且排放量较高的重点行业主要以化工、电力、钢铁、水泥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结合新疆能源、经济及环境现状,提出了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碳交易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促进新疆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地差异对宁夏枸杞果实形态及糖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内蒙、青海、宁夏、新疆、甘肃五省的7个不同枸杞产地的宁夏枸杞的果实外观形态以及枸杞多糖、总糖含量的差异;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了气象因子与枸杞果实外观形态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产地枸杞果实外观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枸杞果实大小进行了排名。结果表明:青海诺木洪农场、甘肃白银市靖远县和新疆精河县的枸杞果实较大,而宁夏银川和中宁产枸杞较小;海拔和平均温度是影响枸杞果实形态的主导因子,海拔越高,平均温度越低则果实越大、越长;宁夏中宁县所产枸杞的枸杞多糖的含量最高,达到了7.525 g·100g-1,显著高于其它产地(P0.05),但总糖含量最低;内蒙杭锦后旗、青海诺木洪农场和内蒙乌拉特前旗3个产地枸杞果实的总糖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将为药用枸杞栽培和种植区域的定位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评价不同枸杞产区枸杞的品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宁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1986-2005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与典型环境指标关系模型,并分析了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宁夏人均GDP与环境指标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均浓度呈线性负相关,与工业废水、工业COD排放量呈现倒U字型或倒N字型,有明显的EKC关系,原因是环保政策成绩显著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及企业内部污染治理投资增加;而宁夏人均GDP与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符合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理论,没有明显的EKC关系;而整体来看,宁夏工业废水、工业COD排放量控制政策相对较为成功,但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控制政策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近60 a中国西北16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西北总辐射的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甘肃西部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的较小区域为资源丰富区,其余大面积区域均为资源很丰富区。(2)1961—2020年除新疆西南部、甘肃和新疆接壤区、甘肃北部和陕西北部的小范围区域总辐射呈上升趋势外,西北大部分区域总辐射呈下降趋势。(3)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场表明,总辐射振荡强度由西向东加强,各分量高载荷区主要集中于中东部,该区域是总辐射易出现异常、振荡强且敏感的地区。(4)EOF第二模态特征向量场自西向东呈双偶极子型;青海全境和甘肃大部为正值区域,也是总辐射异常振荡最强的区域。(5)依据REOF特征向量不同模态空间分异结构类型,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的“西北东部异常型”、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的“西北中部异常型”和主要受西风带影响的“西北西部异常型”等3个次区域。3个次区域总辐射减少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1973年、2017年和2008年。  相似文献   

17.
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统计软件,分析了新疆能源消费总量、三次产业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高度关联,其中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高,达0.6899,其他各项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也大部分在0.6以上.新疆经济增长模式还属于粗放型,仍然依赖能源...  相似文献   

18.
共享电单车已被广泛认为可有效实现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共享电单车在生产、使用、维护和废弃处理等阶段均涉及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排放,亟需讨论共享电单车是否真正绿色。为此,文中构建了共享电单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模型,对共享电单车在生命周期各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展开定量评估,探究影响共享电单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参数和关键变量,最终得出共享电单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和净零排放阈值,并对中国共享电单车的温室气体减排贡献进行了合理预测,最后提出实现共享电单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风雪流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鹄  林燕 《干旱区研究》2005,22(1):125-129
利用1971-1996年中国194个站风雪流日数资料,分析中国风雪流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风雪流在全国影响区面积较大,42.8%的站发生过风雪流。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的东北、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北部以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和河北的部分地区。风雪流最早出现在11月或12月,最晚终止在2~4月。风雪流发生日数的季节变化,有单峰值和双峰值两种类型。全国风雪流发生日数有减少趋势,但各地变化不同:东北地区、内蒙古、西藏的部分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出现风雪流日数均呈下降趋势;青海、甘肃和宁夏部分地区发生风雪流的日数则呈上升趋势。从季节年变化趋势看,暖季的4~5月和9月风雪流出现日数有增加趋势,而冷季的10~3月风雪流出现日数则有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强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秸秆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度分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发电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适宜度评价是决定其合理布局的关键.在综合分析秸秆发电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从耕地资源潜力、秸秆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状况和产业发展成本四个层面共选取了耕地资源总量、耕地资源量波动水平、秸秆资源总量、秸秆产量波动水平、用电量、用电量增长率、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GDP等8个指标建立了中国秸秆发电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秸秆发电适宜度存在较大差异,综合适宜度较高的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黑龙江、吉林等我国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综合适宜度较低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区和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农牧区;其余区域秸秆生物质发电的适宜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