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茸鹿育种工作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年来,我国先后培育出了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以及长白山梅花鹿、天山马鹿清原品系。高产马鹿选育和塔里木马鹿品种选育等项研究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中国的茸鹿饲养业跃居世界前列。今后尚需加强茸鹿的种质资源研究和基础性研究,尽快建立茸鹿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茸鹿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生产性能和生物学特性,若能采用如下11种方法,则能显著提高鹿茸的产量. 1饲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 近16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两个品种,一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一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可比未经培育的鹿种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饲养这些优良品种或品系,尤其是饲养纯种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一个养鹿历史悠久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培育并审定了6个品种1个品系,培育的品种(品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产茸量高、遗传性能好,多数被列入国家畜种品种目录。但受国外鹿业市场的冲击,品种鹿近年数量锐减,品种退化严重。为了更好地对品种鹿进行保护和提质增效,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标准,本文就茸鹿的保种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生态种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实地测定、考察和生物统计等方法对我国5个茸鹿优良品种(品系):双阳、长白山、西丰、清原和乌兰坝品种(品系)的自然地理概况、体外形貌、夏季被毛、体质量体尺、体尺指数、茸与茸尺、群体产茸性能等生态种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的大量数据资料表明:5个茸鹿品种(品系)形成的产地都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夏季被毛颜色与色斑,鹿茸形态与特征,体型等存在差异;鲜茸平均单产以清原品系最高,乌兰坝品种的次之,二者属高产茸鹿品种(品系);西丰品种、长白山品系和双阳品种的鲜茸平均单产接近,是梅花鹿中的高产品种或品系群;以鹿茸鲜干比为标准,鹿茸的肥嫩:清原>双阳>乌兰坝>长白山>西丰;饲料转化效率均较未选育群体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养鹿和鹿科学研究实践,结合对不同梅花鹿培育品种实地考察结果,提出目前我国6个梅花鹿培育品种和1个梅花鹿培育品系体貌特征的差异性,并对梅花鹿培育品种外貌特征描述的科学性提出不同看法,旨在为未来我国梅花鹿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培育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世界是一次严重的危机和严峻的考验。野生动物交易市场被认为是最可疑的致病来源,为此中国陆续出台了系列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公务交易、一律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法规政策。2020年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包含了16种特种畜禽,梅花鹿与马鹿也首次被纳入,这为茸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梳理中国茸鹿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茸鹿国际市场、种质资源、中药原材料等方面分析了茸鹿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明晰边界分类管理、实施遗传改良确保种业安全、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强化产业科研支撑、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等保证茸鹿种业安全、促进茸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养鹿增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养鹿业及市场的新形势和国内个体养鹿户猛增的新特点、不同品种品系梅花鹿和马鹿的种质特性和近年鹿业有关科学试验的成果 ,浅谈我国北方养鹿增效新技术。1 饲养品牌茸鹿近年 ,在养鹿业的有关研讨会和培训班上 ,我们讲“要想富 ,快养鹿 ,要想大富 ,养好鹿。”这是说  相似文献   

8.
樊驹 《农村科技》2005,(3):26-27
近十几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两个品种,一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一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购买饲养这些鹿种,尤其购买其中的特级、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马鹿为双门桩)、遗传呈现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根据梅花鹿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生产性能和生物学特性,鹿场如能按照以下方法饲养管理则能明显提高产量。1驯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近十几年来,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2个品种,1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1个塔里木马鹿品种;繁育了东·天和花·马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茸鹿育种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茸鹿育种的品种(品系)选育、育种技术和方法、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全面地调查和总结,并对我国茸鹿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茸鹿育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工饲养的梅花鹿因种鹿频繁交换,致使各个品种、品系的遗传独特性存在着消失的风险,以mtDNA D-loop部分序列为遗传标记,通过对来自9个群体的56只个体的序列分析,探讨了东北地区人工饲养梅花鹿4个品种(型)的遗传独特性。结果表明:兴凯湖型和龙潭山型梅花鹿都显示出较高的遗传独特性,二者皆需要作为独立的管理单元;西丰品种虽仍然保持着品种的遗传独特性,但与双阳品种、龙潭山型有着比较相似的遗传背景,故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遗传管理的同时,尤其要注意鉴别和剔除渗入的基因。双阳品种已经引入了大量其他品种的基因,基本失去了其遗传独特性,急需采取科学手段进行拯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鸡种类繁多,研究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不仅能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对起源、进化、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都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遗传多样性检测提供了更直接、更精确的方法,即直接通过分析DNA水平的序列变化检测动物遗传多样性,DNA分析方法已成为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分析方法,避免了根据表型性推断基因型时可能产生的误差.对近3年来中国鸡种在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蛋白质水平、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国优质地方鸡种的培育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各世代种猪的估计育种值,在进行第5世代选种选配的同时,对品系选育过程进行再评定。[方法]依据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育种资料,应用NETPIG猪育种管理软件及SAS软件进行育种值估计及数据分析。[结果]选育各世代留种公猪的综合育种指数呈上升趋势,4世代留种公猪的平均父系指数为107.44,ADG、AGE、BF、NBT、NOBA、CLR和EMA的遗传趋势分别为0.776、-0.704、-0.087、0.115、0.055、0.062和0.027。[结论]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选育过程,在主选性状上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每个世代末有必要用BLUP法对种公猪进行遗传再评定及遗传与表型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品种(品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培育成的三个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在外型差异上并不显著,单从形态学特征尚不能达到品种(品系)鉴别的目的。当今分子遗传标记被公认为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个体及群体遗传信息。提出了可用于品种(品系)鉴别的几种分子生物学策略,并且对其进行了评估。分子生物学策略将为梅花鹿品种品系鉴定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林麝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遗传结构,为指导种群遗传管理及其饲养种群种质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遴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片仔癀麝场和逢春麝场,汉中市留坝县的太子岭麝场,采用分子粪便学的方法,采集220份新鲜的粪便样品,成功获得112条mtDNA控制区序列,计算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结果]在3...  相似文献   

16.
对扬州市动物园和扬州平山堂养殖场梅花鹿遗传变异以及行为性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梅花鹿及其它动物品种分子标记和行为性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筛选的14对微卫星引物,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目等,评估其遗传变异.根据微卫星位点信息,结合行为数据观察,利用SPSS 11.5分析程序,将位点信息与行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动物园梅花鹿群体14对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41,观察杂合度为0.354,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32,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231.平山堂梅花鹿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72,观察杂合度为0.300,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03,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149.微卫星位点和梅花鹿行为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TGLA53和BM4107位点对修饰行为有显著影响;2AL2位点对观望行为有显著影响;2AL13和Mber14位点对卧息行为有极显著影响;BM6506位点对反刍和其他行为有显著影响;BL42位点对取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个体均值的多重比较表明,对于动物园群体,在TGLA53、BM4107、2AL2、2AL13及BM6506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在行为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对于平山堂养殖场群体,在TGLA53,CEH-5、2AL10、BM4107、Mb33、Mber710及BM3628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在一些行为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卫星标记是评估梅花鹿遗传多样性较好的方法,微卫星位点和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有待于进一步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分析我国大、中型驴品种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24个微卫星标记,对我国8个大、中型驴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24个微卫星位点在8个驴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NVHEQ18为中度多态外,其余23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8个驴种的平均PIC(0.6940)、H(0.7119)和E(3.94),表明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结论]这24个微卫星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我国大、中型驴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工驯化野猪历史悠久,各地区结合当地条件培育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使我国成为 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细嫩和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质性状,但存 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缺点,而利用西方瘦肉型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弥补我国地方猪种的上 述缺点,可以促进地方猪种生长和提高瘦肉产量,但对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瘦肉型猪种的引入也给 我国地方猪种的生存带来严重冲击,导致许多地方猪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 和应用,为地方猪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综述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猪 繁殖性能、产肉性能、抗病性能和性别控制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猪遗 传育种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该文总结了绒山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绒山羊产业现状,认为中国绒山羊遗传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性状表现的本质是由基因或基因型决定的,不同性状的基因或基因型都是育种素材.高产与优质性状缺一不可.决定育种方向的是对不同基因或基因型的选择强度,所以保护好绒山羊的遗传多样性是开发利用的关键.最后针对绒山羊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