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土壤水分胁迫对梨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年翠冠梨树为试材,采用控制田间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叶片组织含水量和水势下降;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上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活性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关系;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增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干旱胁迫下天目琼花的光合机构功能及其干旱逆境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室外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目琼花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天目琼花的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由双峰变成单峰,净光合速率、Fv/Fm日进程曲线由低谷变成深谷,电子传递效率大幅降低,PSⅡ反应中心关闭。在供水处理Ⅱ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Car含量有所升高,热耗散能力明显增强,说明天目琼花能够对干旱胁迫做出积极响应;而在供水处理Ⅲ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气孔关闭,Car含量大幅下降,热耗散能力达到饱和,不能对对干旱胁迫做出积极响应,说明叶片的光合机构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光损伤。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叶片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探讨三七叶片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特点。以3 a生三七植株为材料,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条件下,研究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0.45倍(0.45FC)、田间持水量的0.60倍(0.60FC)、田间持水量的0.70倍(0.70FC)和田间持水量的0.85倍(0.85FC)土壤上的三七的叶片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0.60FC和0.70FC处理的三七叶片生长量、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0.45FC和0.85FC处理;丙二醛含量在4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在0.60FC和0.70FC处理下SOD活性、CAT活性、APX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低于0.45FC和0.85FC处理。说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三七叶片的生长,并影响干物质的积累量,三七叶片能够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适应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6000胁迫下滨麦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禾本科植物滨麦(Leymus mollis)为试材,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土壤水分胁迫,对滨麦生理生化反应等抗旱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滨麦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增加,保护酶活性在轻度胁迫下升高,而中度或重度胁迫下活性降低或不变。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用量保水剂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处理下,保水剂对小麦幼苗产生抑制作用,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小麦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叶片饱和亏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在中等干旱处理下,保水剂作用效果最佳,对小麦幼苗的生理代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用量保水剂在不同指标间效果差异表现不同。在充足水分处理下,保水剂对小麦幼苗的生理代谢作用低于中等干旱处理。中度干旱下施用保水剂效果最明显,并以60 kg/hm2用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对谷子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谷子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差异较大,无论是拔节期,还是灌浆期,都是旱地品种77—8比水地品种安316表现为叶片水势高、细胞膜透性小、气孔阻力大、蒸腾速率小、呼吸强度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小、脯氨酸含量累积多的生理特性。中水肥品种晋谷2号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介于77—8和安316之间。抗旱系数为:77—8>晋谷2号>安316。不同生育时期各项指标对干旱的敏感程度为,拔节期大干灌浆期。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6000胁迫下滨麦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禾本科植物滨麦(Leymus mollis)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 000(PEG 6000)模拟土壤水分胁迫,对滨麦生理生化反应等抗旱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滨麦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增加,保护酶活性在轻度胁迫下升高,而中度或重度胁迫下活性降低或不变.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开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梯度下不同胁迫时间及复水处理对叶片温度、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不同测定时间内,各土壤水分胁迫下,随土壤水势的降低,叶片温度升高,但在试验处理梯度内,叶温均低于气温,各处理复水7 d后叶温基本相同,且仍低于气温;在控水期间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复水7 d后叶绿体色素含量增...  相似文献   

9.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抗干旱、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姜黑土2种土壤,设置了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了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放整地处理的小麦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较弱,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适宜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明显增强小麦抗低温逆境能力。冬小麦在逆境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干旱能提高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适度干旱+低温逆境下的小麦抗寒能力增强。说明,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嘎拉苹果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嘎拉(K id's O range×D e lic ious)幼苗水分生理和生长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自由水含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饱和亏和束缚水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呈增加趋势。结合不同处理下嘎拉幼苗生长特征可知,嘎拉幼苗良好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应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调控对烤烟根系、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土壤水分调控对烤烟根系、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指导制定烤烟优质适产土壤水分管理措施,采用盆栽方式,在宜宾烟区进行烤烟生长期土壤不同水分调控试验,分析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烤烟的根系生长、植株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20%时,烟株根系发育较差,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不易落黄;土壤含水量为80%时,根系活力受阻,烟株贪青晚熟等;而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时,根系体积增长迅速,干物质积累量大,根系活力强;有利于烤烟各项生理活动进行,从而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东北红豆杉幼苗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光合和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盆栽4年生东北红豆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光合特性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80%±5%与土壤含水量50%±5%处理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而土壤含水量在20%±5%时,东北红豆杉幼苗前14 d内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4 d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保护酶SOD和P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与土壤含水量80%±5%和50%±5%条件下差异显著。从光合响应曲线中可以看出,较高的水分条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影响不大,但干旱胁迫使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升高,使东北红豆杉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肉细胞利用CO2的能力降低,光合碳同化和有机物的积累受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角度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叶片含水率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作物水分监测对于旱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研究区冬小麦多角度光谱特征后,利用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实测叶片含水率和实测多角度光谱数据,基于植被光谱指数法,建立不同观测角度下冬小麦光谱植被指数、水分敏感波段光谱指数与叶片含水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显示,相对方位角与相对天顶角越小时,观测到的光谱指数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关系越优;敏感波段组合构建的光谱指数中,1450nm波段分别与其他波段组合的NDSI、RSI指数与叶片含水率相关性在各观测角度条件下均较好,1 450 nm波段是冬小麦叶片含水率研究的最佳敏感波段;选取常见的4种植被指数(NDVI、EVI、WI和NDII)中WI和NDVI在各观测角度下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两种指数,决定系数R2均在0.83以上,P0.01呈极显著相关;综上建立的多角度光谱叶片含水率估算模型,平均相对误差MRE均小于0.154、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0.098,拟合效果较好,尤其是光谱指数NDSI1160,1450、NDSI980,1450和植被指数NDVI、WI;基于以上4种指数建立的最优观测角度(0°,30°)模型,其中植被指数WI的估算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在各角度均达到5%的相关显著水平,MRE0.03,可作为最优观测角度反演研究的最优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型棵间土壤蒸发皿,测定传统耕作(CK)、常规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模式下棵间土壤蒸发,研究棵间土壤蒸发量与蒸腾之间的关系,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固定道耕作无论是平作还是垄作栽培,在拔节后期均比传统耕作和常规垄作沟灌能更好抑制土壤蒸发。与平作栽培相比,沟垄地形对垄床和垄沟棵间土壤蒸发均有促进作用,且垄沟棵间土壤蒸发要大于垄床。春小麦三叶期至拔节期,CK、ZT、FRB和PRB棵间土壤蒸发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值分别为64.96%、53.16%、74.99%和51.99%。拔节后,各处理棵间土壤蒸发占时段耗水量的比值均降到45%以下。抽穗至灌浆初期,各处理棵间土壤蒸发占时段耗水量的比例在24.46%~31.07%。4种耕作模式相对棵间土壤蒸发强度均随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大而增加,随LAI的增加而显著减小,两者均呈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盆栽模式下,岩棉材料及其不同埋设方式对土壤水分保蓄能力和植物栽培的实用效果。  方法  以番茄Lycopersicone sculentum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植根下部埋设块状岩棉(BR)、环根周埋设片状岩棉(FR)和埋设惰性不吸水材料(ck) 3个处理,模拟水分胁迫下的植株生长;监测土表下5 cm处土壤含水量、番茄生育期内生长和生理指标变化。  结果  等量灌水条件下,土壤容积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BR、FR、ck,岩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同一生长期内岩棉处理(BR和FR)番茄株高、地茎、叶片数、最大叶面积、根长和干质量等指标均高于ck;不同岩棉埋设方式对同期植物的生长指标影响不显著,结果末期BR处理根长显著高于FR处理(P<0.05),同期番茄叶片叶绿素a质量分数、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和相对含水量等从大到小依次为BR、FR、ck,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ck、FR、BR。  结论  岩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盆栽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缓解水分胁迫对盆栽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不利影响,其中植根下部埋设块状岩棉(BR)对缓解水分胁迫、促进植物根系定植效果更佳。图3表1参31  相似文献   

16.
计算与预报农田蒸散量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蒸发力、土壤有效含水量和作物叶面积指数对农田蒸散量的影响,分别找出了土壤供水充足和供水受限制时的农田蒸散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了计算和预报农田实际蒸散量的数学模型。本文还提出了计算蒸发力的半经验公式。最后,分析了农田实际蒸散量对蒸发力、初始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杨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40-664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农大8539"为试材,在小麦的生育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设置3个水分梯度,控制降水,称重法计算供水量,测量了小麦叶片的渗透势、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结果]在土壤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土壤水分的递增,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明显增加;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细胞渗透势随土壤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很小。返青-拔节和孕穗-开花,开花-孕穗期叶片核酸总含量随干旱程度加剧而下降的趋势不是十分明显,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结论]随干旱程度的加重,冬小麦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而核酸含量反应迟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草坪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为生物质在草坪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坪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不施用生物质碳为对照,设8、20、40和200 kg/m2共4个生物质炭用量处理,对照和4个处理分别标记为BC0、BC8、BC20、BC40和BC200。播种5个月后采集0~30 cm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群结构,分析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草坪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群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BC0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BC40和BC200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BC200处理的水溶性碳显著增加,而土壤微生物量碳无显著变化(P>0.05)。BC20处理的土壤平均光密度(AWCD)值较对照BC0提高12.4%,BC200处理的AWCD值则较对照降低51.3%。BC20处理增加了生物群落结构AWCD值,利用胺类物质微生物活性显著提高;BC200处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利用多聚物类物质微生物的负面影响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可解释变异的86.06%,主要为代谢吐温40、吐温80、L-丝氨酸、D-半乳糖酸内脂、D,L-α-磷酸甘油和4-羟基苯甲酸等六种碳源物质引起的,能有效区分适量(BC8、BC20、BC40)和过量(BC200)施用生物质炭含量处理的草坪土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i-赤藓糖醇的光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与L-精氨酸、L-丝氨酸等多种碳源的光密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适量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草坪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施用生物质炭的草坪土壤利用L-精氨酸、L-天门冬酰胺的能力较强,但对利用L-苏氨酸、i-赤藓糖醇、D-木糖和2-羟基苯甲酸等碳源基质的利用能力较弱。建议在种植草坪草时,生物质炭的施用量控制在20 kg/m2以内。  相似文献   

19.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谷子品种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耐旱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耐旱谷子品种济谷16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为材料,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谷子形态性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鲁谷1号叶片首先出现黄色斑点并开始萎蔫。干旱胁迫导致2种谷子的叶片含水量下降,复水后济谷16较快地恢复到对照水平;二者的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显著增加,鲁谷1号的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都高于济谷16。2种谷子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济谷16SOD活性增加的幅度比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高,但差异并不显著;鲁谷1号P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 CAT活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略有上升。不同耐旱性谷子品种的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耐旱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