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渭北旱塬区生长年限为6年、11年、16年和21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研究土壤主要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来揭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生长年限对渭北旱塬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土壤微生物量C和N(P<0.05),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点出现在第11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生物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微生物生物量可以更灵敏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综合考虑,渭北旱塬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恢复11年后应当进行合理利用或进行其他人工干预以延长草地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以大同盆地盐碱区为典型样区,选择0,1,2,3,6,10,13年等不同种植年限人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1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人工苜蓿草地土壤质量的差异并划分优劣,确定最优种植或利用年限。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与对照(农地)相比,恢复年限为2,3,6,10,13年紫花苜蓿草地均可提高土壤质量,其中种植10年苜蓿草地土壤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地上生物量。地上草产量最高的为谷草、紫花苜蓿和青莜麦;地下生物量则以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人工草地最高。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等豆科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碳库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时紫花苜蓿的最佳播种量。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播种量为15.0 kg/hm2;建植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的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最佳播种量为18.8 kg/hm2(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播种量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5.
韩文祥  白蓉 《青海草业》2011,20(3):48-49,52
民和县共有人工草地1.57×104hm2,主要是退耕还林(草)地,占人工草地的93.6%,主要种植紫花苜蓿。通过对民和县人工草地现状的分析,指出人工草地管理、利用和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民和县人工草地的建设、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紫花苜蓿是一种分布广产量高的优质豆科牧草,其本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而且其牧草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一次播种多可年使用,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我省草原禁牧的开始,牧草产业化迅速发展,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的浪潮越来越高,建立优质高产的紫花苜蓿草地,急需掌握紫花苜蓿的科学种植方法和越冬管理技术。1紫花苜蓿草地的建植1.1地块选择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性是喜水不耐水,其根系发达,可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工草地种植面积最大的草种。文章主要从土壤质地与结构、水分、矿物质元素、有机质、呼吸及微生物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紫花苜蓿连作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紫花苜蓿最适宜的连作年限为8年,若持续连作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并建议通过实施苜蓿-作物轮作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0、1、2、3、6、10、13年等不同年限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的有机质、有机碳、pH、全氮、有效氮、有效钾、全磷、水溶性钙、水溶性镁、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等11项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其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9年龄紫花苜蓿草地在综合评估模型中得分最高,土壤肥力最好,该种植年限是农牧交错区人工草地的最佳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 000~5 000 kg/hm2,而且生长盛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最多不超过6年。建议对紫花苜蓿草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比如中耕除草与施肥,改善苜蓿种群的基质条件、缓解种群竞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草地的使用寿命。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显著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经过10年时间紫花苜蓿草地即可以演替到该地区的稳定草原群落———长芒草群落。豆科、菊科与禾本科3大科植物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这三大科植物的种数合计占相应演替阶段出现植物种数的54.5%~78.6%。茵陈蒿、草木樨状黄芪与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长芒草群落的主要伴生植物,反映了研究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10.
C∶N∶P化学计量学在植物-土壤养分分配研究中应用广泛,但如何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来探究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榆林地区种植1 a, 3 a, 5 a, 7 a和9 a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测定了紫花苜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含量,分析了植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而增加,紫花苜蓿植株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种植1~5 a紫花苜蓿种植受N限制,种植7~9 a紫花苜蓿受P限制,紫花苜蓿通过增加自身根冠比来应对日益增强的N∶P,同时庞大的根系使得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除人工草地中的杂草,试验在春秋两季种植的刈割型紫花苜蓿草地中将杂草与人工牧草一同刈割饲喂畜禽,测定了牧草产量和杂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播人工草地里的杂草少于春播人工草地;刈割对防除杂草效果明显,3次刈割后人工草地中杂草比例下降到1%以下,基本达到了消除杂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建设人工草场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紧紧围绕国家草畜"3150"工程、以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应用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牛鞭草、光叶紫花苕)进行科学种植,总结提出了一整套粮草轮(套、间)作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王安圻 《草业科学》2004,21(7):36-36
“菟丝子已经严重危害到阿勒泰地区人工草场主栽牧草———紫花苜蓿的生存。东方山羊豆同属多年生豆科固氮牧草,不染菟丝子,产量高,蛋白质更高,且耐寒,可作为替代牧草。”在阿勒泰地区从事东方山羊豆种子基地建设的自治区畜科院牧草专家张清斌如是说。阿勒泰地区是新疆自治区草原畜牧业大区之一。人工草地建设决定着畜牧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质量。几十年一贯制的紫花苜蓿种植,使全区数万公顷人工草地普遍感染了危害极大的菟丝子。紫花苜蓿连续生长4年以后,产量下降。而东方山羊豆可连续丰产十几年,还可作为高山夏牧场天然草场改良的牧草品…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建设人工草场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紧紧围绕国家草畜"3150工程、以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应用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牛鞭草、光叶紫花苕)进行科学种植,总结提出了一整套粮草轮(套、间)作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农牧交错带人工种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彦军  倪郁  韩建国 《草业学报》2010,19(2):169-174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选择种植4年的多年生人工草地,即扁穗冰草、草地雀麦、无芒雀麦、羊草和紫花苜蓿草地,研究了人工种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种草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接近天然草地水平,而人工草地土壤全磷含量、Ca-P含量显著低于天然草地,且速效磷含量均在3mg/kg以下。人工草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显著低于天然草地,且人工草地土壤O-P无法检测出含量(除扁穗冰草草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磷素较低的石灰性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都是植物所需磷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以种植2年的单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土壤有机碳密度以隔行混播草地最大,为11.59t/hm2,其次为单播紫花苜蓿草地,二者显著高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P0.01);氧化稳定系数,隔行混播草地最大(1.28),同行混播草地次之(1.16),二者亦显著(P0.05)高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1.00)、单播无芒雀麦草地(0.85);表明混播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且隔行混播较之同行混播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1 草产业发展现状 1.1 牧草生产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草地面积26.033万hm2,其中天然草场18.5万hm2(可利用面积16.4万hm2);人工草地11.58万hm2,人工草地中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7.53万hm2,占65.1%,多年生牧草中紫花苜蓿保留面积7.32万hm2,占97.1%,紫花苜蓿中陇东紫花苜蓿占62.5%,阿尔冈金占32.3%,其它占5.2%;一年生牧草种植4.05万hm2,占34.9%.建成千亩以上规模种草点101个,规模种草1.07万hm2.年牧草产量(折干草)约160万t,其中天然草场产量约30万t,人工草地产量约130万t.目前全市紫化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为泾川县(1.47万hm2),其次为崇信县(1.34万hm2),其它依次为:静宁县1.17万hm2、崆峒区1.09万hm2、灵台县0.95万hm2、华亭县0.65万hm2、庄浪县0.64万hm2.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建设人工草场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紧紧围绕国家草畜“3150”工程、以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应用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牛鞭草、光叶紫花苕)进行科学种植,总结提出了一整套粮草轮(套、间)作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前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苜蓿资源丰富,为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人工草地资源,促进养猪生产的发展,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种猪场进行了紫花苜蓿草粉代替猪日粮中鱼粉对育肥猪增重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对土壤含水量及容重的影响。栽培五年的紫花苜蓿地在0~50cm土层内对土壤容重有较好的降低效果。与一年生苜蓿地相比,五年生苜蓿地可以显著地增加0~30cm土层含水量,并显著地降低0~30cm的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