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目的]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探索其有关酶学性质。[方法]从腐败蚕蛹中采用稀释平板分离蛋白高效分解菌,经初筛和复筛后进行酶学性质试验,测定其酶活力,蚕蛹采用固体发酵后,测定其中小分子蛋白含量。[结果]获得1株较高效分解蚕蛹蛋白的细菌,其酶液作用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8.0和55℃,蚕蛹粉经该菌株发酵后中小分子蛋白含量高达15.09%,比未发酵的对照提高了95.72%。[结论]初步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  相似文献   

2.
殷实  刘海臣  付雅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34-6537
[目的]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优化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从造纸厂废纸浆中筛选了一株纤维素分解菌株JX-2,考察碳源、氮源、碳氮比、营养盐、pH值、装液量、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产酶特性的影响。[结果]较优的培养基组成是麸皮1.5%,豆饼粉0.5%,NaCl0.5%,KH2PO40.1%,发酵的较优条件是培养液的初始pH值10.0,发酵温度37℃,装液量20%,接种量2%,发酵时间48h,该条件下滤纸酶活力高达1158.6U/ml发酵液。[结论]该菌株为专性嗜碱好氧菌,发酵的较优条件之一指标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薛静  陶树兴  田泽英  苏蕊  丛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6-8830
[目的]筛选脂肪酶高活性菌株作为脂肪酶生产菌株和脂肪酶基因的供体菌。[方法]从油脂厂等地采集26份含菌样品,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对样品进行初筛,以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摇瓶复筛,获得1株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9-7-1,经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该菌株产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性质。[结果]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碳源为0.5%的可溶性淀粉,氮源为0.2%的酵母膏,培养温度为32℃,发酵液pH为5.2,该菌株最初发酵液中酶活力为13.164 U/ml,优化后酶活力达24.112 U/ml,是最初酶活力的1.83倍。该菌株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7.0;酶液在60℃保温90 min后,活性损失较少,pH为5.5~10.0内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脂肪酶生产和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资源。[方法]分别采用2216E培养基和酪蛋白固体培养基,对采自宁波洋沙山和象山海域的海水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酶活力测定法复筛,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产酶工艺优化研究。[结果]纯化出15株产蛋白酶海洋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PB02,经鉴定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0℃,最适装液量为10%,最适接种量为0.5%,最适转速为100 r/min,最适培养基pH为7。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10。[结论]该研究为蛋白酶高产菌株的改造和定向进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高产蛋白酶棒曲霉Asp-195v的发酵条件。[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培养基成分配比、含水量、初始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和培养温度等发酵条件对棒曲霉Asp-195v产蛋白酶的影响。[结果]影响该菌株产酶的最主要因素是培养时间,其次是温度,其他4个因素对该菌株产酶影响较小。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成分中麸皮和豆粕比例为7∶3(总量为10g),含水量为90ml(250ml三角瓶),pH值为7,培养时间为72h,接种量为1.5ml,培养温度为24℃,摇床转数为120r/min。棒曲霉Asp-195v对盐有一定耐受力,其中24%NaCl中的蛋白酶与空白样品相比仍有47.6%的活性。[结论]该菌株在豆酱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琴琴  陈小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27-8329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a1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基础碳源,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率。[结果]该菌株较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膏1%,含1%顺丁烯二酸酐的PDB培养基培养,温度30℃,接种量1%,装液量50 ml/500 ml,初始pH值5.5,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120 h。[结论]为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农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固态发酵麻疯树饼粕产蛋白酶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洁  吴远根  张远  郭云兰  杜亚菲  邱树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681-1683,1686
[目的]利用黄曲霉固态发酵麻疯树饼粕产蛋白酶,研究产酶工艺条件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将黄曲霉接种含麻疯树饼粕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采用福林法测定在不同湿度条件、不同碳源或氮源条件以及不同培养时间下所产蛋白酶的活力。饱和硫酸铵法纯化蛋白酶,并测定其在不同催化温度、不同pH条件和不同有机溶剂处理下的活力,分析其催化动力学。[结果]控制相对湿度为50%,向培养基中添加0.10g/ml乳糖和0.02g/ml蛋白胨,30℃下发酵5d,蛋白酶活力最高。蛋白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45℃,最适作用pH值为6.0,最大催化速度Vmax为3333.33μg/min,Km为31.25mg/ml,有机溶剂可以适当提高蛋白酶活力。[结论]利用黄曲霉固态发酵产蛋白酶是利用麻疯树饼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拮抗放线菌S-091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对其发酵培养的营养及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用番茄灰霉病菌作为抑菌活性测定的靶标菌,分别测定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中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物质以及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装液量、摇床转速等不同的发酵条件下菌株发酵液对靶标菌抑制作用的大小,以筛选出最适宜S-091菌株发酵培养的营养组成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在营养条件方面,可溶性淀粉和花生饼粉是菌株产抗生素的较优碳源和氮源营养;多种微量元素中KCl对菌株抗生素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发酵环境条件方面,S-091菌株抗生素产生的较优培养温度为32℃,pH值为7,摇床转数为140r·min-1,适宜的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液100mL,最适宜的发酵时间为7d。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蚕蛹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蚕蛹蛋白与猪肉蛋白、鸡肉蛋白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并对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蚕蛹蛋白与畜禽蛋白的比较结果表明蚕蛹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2.20%,符合WHO/FAO评分模式。[结论]蚕蛹蛋白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蚕蛹浸取脂肪和除臭的理想方法,为最终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蛋白粉和对蚕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铺垫。[方法]用Na2CO3溶液对蚕蛹进行脱脂除臭,并对影响脱脂效果的3个主要因素Na2CO3浓度、浸泡时间、料液比(即蚕蛹质量与溶液体积之比)进行L9(33)正交优化试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蚕蛹油,凯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结果]蚕蛹脱脂除臭的最佳工艺条件:Na2CO3浓度为2%,浸泡时间为12 h,料液比为1∶2时,蚕蛹脱脂效果最好。同时Na2CO3处理对蚕蛹的粗蛋白含量没有太大影响,且经Na2CO3处理后的蚕蛹在颜色、气味和质地上都得到改善,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采用Na2CO3处理蚕蛹,具有药剂价格便宜、脱脂效果好、蛋白质含量影响小、不污染蚕蛹等优点,且此方法操作简便、技术要求不高,适合于我国民间小规模蚕蛹饲料加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桑蚕活蛹的冷藏技术问题,为利于桑蚕活蛹的食用化利用途径拓展。[方法]将刚化蛹的蚕蛹6 h收集1次,分别单独存放,在不同的蛹龄时放入冰箱(2℃)中冷藏60 d左右。[结果]蛹龄≤12 h的蚕蛹Ⅰ、Ⅱ区的蛹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深;蛹龄〈24 h的蚕蛹,其存活率很低;蛹龄=48 h的蚕蛹,其外观在冷藏前后几乎无变化;蛹龄≥192 h的蚕蛹冷藏后无蚕蛹存活,同时出现了蚕蛹蛋白腐败后特有的蛹臭味。[结论]桑蚕在化蛹48 h后用2℃冷藏可达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4.
蚕蛹蛋白的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纯天然全价蛋白质,因特殊气味、颜色等限制了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主要对蚕蛹蛋白在脱脂、脱色、除臭及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蚕蛹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发酵法生产蚕蛹—大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蚕蛹与大米一起发酵,得到一种新型发酵饮料。适宜的发酵条件下: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30h,接种量5%,并研究蚕蛹液添加对饮料营养价值和风味的影响,在大米发酵12h添加米重的20%,蛋白质水解度为20%的蚕蛹水解液可得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野蚕后代的蚕茧性状。[方法]在驯化饲养野蚕及野蚕后代的选育中,对其所结蚕茧的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蚕茧尖头性状在野蚕后代中表现明显,其尖头部位与蚕蛹尾部明显一致,雌蚕略有不同,表明蚕茧尖头性状存在遗传。[结论]该研究为野蚕后代的蚕茧性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对蚕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野蚕后代的蚕茧性状。[方法]在驯化饲养野蚕及野蚕后代的选育中,对其所结蚕茧的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蚕茧尖头性状在野蚕后代中表现明显,其尖头部位与蚕蛹尾部明显一致,雌蚕略有不同,表明蚕茧尖头性状存在遗传。[结论]该研究为野蚕后代的蚕茧性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对蚕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清霞  李双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42-11444
[目的]为开发桑蚕蛹新资源,测定桑蚕蛹中10种元素的含量。[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蚕蛹中元素K、Na、Ca、Mg、Fe、Cu、Zn、Mn的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蚕蛹中元素Se、Cr的含量。[结果]桑蚕蛹中元素K、Na、Cu、Zn、Fe、Ca、Mg、Se、Cr、Mn的含量分别为14.340 0 mg/g、49.380 0 mg/g、22.580 0μg/g、142.400 0μg/g、450.600 0μg/g、8.567 0 mg/g、4.783 0 mg/g、0.458 1μg/g、1.815 0μg/g、18.580 0μg/g。[结论]研究建立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桑蚕蛹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柞蚕蛹蛋白的提取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分离柞蚕蛹蛋白的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研究在不同pH值下不同浓度阳离子(Na+、Mg2+、Ca2+和Zn2+等)对柞蚕蛹蛋白溶解性的影响,并拟合出柞蚕蛹蛋白溶解性与阳离子的回归方程。[结果]阳离子Zn2+、Ca2+、Mg2+、Na+和pH值对柞蚕蛹蛋白的溶解性均有极显著影响。各阳离子对蛹蛋白溶解性的影响顺序为:Zn2+>Ca2+>Mg2+>Na+,且其溶解性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所得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对蛹蛋白溶解性进行分析。[结论]根据该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分析,可快速算出蛹蛋白的溶解度,有利于柞蚕蛹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