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通县是青海省油菜籽生产大县之一,油菜也是我县域内的特色优势作物之一,油菜年播种面积21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3%左右。全县油菜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栽品种为青杂15、青杂5、青7、青9等,平均单产185 kg/亩以上,油菜品质大幅提高。全县油菜呈现出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的格局,油菜籽种植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了改变春油菜品种单一,筛选出大通县适宜种植的油菜新品种,对11个油菜新品种进行试种试验。试验目的为提高大通县春油菜品质和产量;试验方法:小区试验,11个处理,三个重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11个品种生育期较对照青杂15号短,且在生育后期抗倒伏、抗菌核病。HS08产量最高,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49.2%;HS07亩产量308.35 kg,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40.2%;HS03亩产量261.68 kg,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18.9%;HS04亩产量231.68 kg,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5.3%,可以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23个双低油菜品种(系)在山丹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丹县对23个新引双低油菜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条播栽培条件下,以南油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0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5.88%,且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早成熟5 d,综合性状优良,可在试验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山丹县种植的油菜品种,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2016年通过对引进的11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以及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以筛选出各性状较优的油菜品种华协1号。2017年用华协1号进行密度试验,共设置4个密度处理(23.82万、29.25万、33.75万、43.65万穴/hm~2),筛选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华协1号产量为3 776.7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2.47%,华协1号与对照品种青杂5号成熟日期相同,且丰产性、稳定性较强,故华协1号为最优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品种的播种密度为33.75万穴/hm~2(67.5万株/hm~2)时,油菜产量较对照青杂5号29.25万穴/hm~2有大幅度提高,产量可达3 784.5 kg/hm~2。故在该地区华协1号播种密度为33.75万穴/hm~2时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试验验证近年来青海省培育的几种甘蓝型杂交春油菜品种和主栽常规油菜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分析比较其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果层厚度、单株角果、角粒数等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构,从实践中筛选出适合青海省互助县半浅半脑以下地区种植的最佳品种,挖掘新品种增产潜力,推动油菜生产快速发展.结果表明,青杂2号成熟最早,青杂5号成熟晚,青杂2号F2代因性状发生分离,田间生长参差不齐,成熟最晚;有效分枝数、果层厚度、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青杂5号最高,其次依次是青杂2号、青油14号、青杂2号F2代.青杂5号(305)产量最高,其次依次为青杂2号(303)、青油14号、青杂2号(303)F2代.  相似文献   

5.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7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在天祝县寒旱区引种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天祝县寒旱区水地条件下,对引进的8个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绵油30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5 38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48%,可在天祝县岔口驿地区种植;绵油11号、陇油10号、蓝海油3号折合产量分别为4 605.0、4 485.0、4 45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27%、24%、23%,可在岔口驿地区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7.
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喷硒对不同品种春油菜硒含量、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春油菜的硒含量、生物量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不喷晒处理青杂2号硒含量最高,3 g/hm2硒处理青杂5号硒含量最高,喷硒对青杂5号硒含量影响最大;生物量、产量最高的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聚硒效果最佳的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春油菜籽粒和角果壳对硒的聚集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且试验区的春油菜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8.
巨霞  李宗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13-11215
[目的]对不同类型油菜(Brassica L.)品种(系)的光合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不同油菜品种的光合特性。[方法]选择青海省主栽油菜品种(系),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交种为青杂7号、青杂5号、青杂3号、青杂2号,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 L.)为青油241,甘蓝型油菜为青油14和No.46,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为青海芥菜。[结果]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苗期时甘蓝型常规种青油14、白菜型油菜青油241和芥菜型油菜青海芥菜蒸腾速率与单株产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盛花期时只有白菜型油菜青油241的蒸腾速率与单株产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而在角果期各品种(系)油菜的蒸腾速率与产量之间均无相关性。单位面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蒸腾速率。[结论]在油菜品种选育中可把净光合速率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9.
甘南州甘蓝型春油菜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2011—2012年在甘南州高寒阴湿区进行了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条播条件下,青杂6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 21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3号增产154.8%;青杂5号次之,为3 15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3号增产150.0%。综合分析认为,青杂5号、青杂6号增产潜力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甘南州洮河沿岸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在甘南州高寒阴湿区进行的7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杂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 585 kg/hm2,比对照增产26.5%;其次是华协1号,折合产量为2 950 kg/hm2,比对照增产4.1%,互丰010、912折合产量均为2 915 kg/hm2,均较对照增产2.8%。青杂2号增产潜力大,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甘南州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沿岸川水地大面积种植,华协1号、互丰010、912等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种植。青杂3号因生育期短,表现早熟,可作为海拔2 800 m以下白菜型油菜的替代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康保县旱地种植模式下,以当地常规种植的芥菜型油菜品种军油1号为对照,种植新引进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发现,在新品种中,青杂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95.68kg/亩,较对照品种增产11.15%;青杂15位居第二,折合产量272.35 kg/亩,较对照品种增产2.38%。上述两品种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康保县乃至冀西北坝上地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5-16
在张掖市开展双低油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有效降水较往年偏多,所有参试材料产量表现较好,通过田间观察,B1(15R×5A)其小区折合产量最高,同时在收获时成熟度较对照青杂5号(青杂305)好,拟推荐该品种参加省级油菜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3.
在临潭县进行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5号主枝结荚数、角荚长、角果粒数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折合产量为3 12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华协1号增产19.87%,可作为双低油菜种植首选品种在临潭县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丹县沿山冷凉灌区对引进的13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青杂5号折合产量3 700.5 kg/hm2,较对照品种华协1号增产8.06%;青杂2号折合产量3 619.5 kg/hm2,较华协1号增产5.69%,2个品种生长势、整齐度均表现良好,可通过进一步试验在山丹县冷凉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曾利琴 《农技服务》2013,(9):922-923
为促进余庆县敖溪镇的油菜生产发展,优化油菜品种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筛选适宜余庆县敖溪镇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对4个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参考油菜品种中,遵油1号的综合表现好,产量最高,为174 kg/667 m2;杂选1号其次,为152 kg/667 m2;油研7号最低,为133 kg/667 m2。因此,遵油1号可在余庆县敖溪镇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呼伦贝尔不同生态类型区适宜油菜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本研究分析了4个油菜品种在3个地区的生育期进程、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种华垦2号的生育期与当地油菜主要种植区域的生长季相符合,在拉布大林和谢尔塔拉地区为华垦2号的产量分别为2970.90 kg/hm2和2824.20 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分别增产了5.88%和8.34%,华垦2号适宜在拉布大林和谢尔塔拉地区种植,特泥河适宜种植的品种为青杂5号和华垦1号,但优先选择青杂5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8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系)在临夏州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8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系256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折合产量3 33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减产0.45%;品系33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减产2.99%。两品种(系)与对照青杂5号的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民乐县当地油菜品种青杂5号为对照,对比了汇丰1号、青杂7号、圣光401、冠油杂303、汇丰2号、冠油杂701、益油杂1号、冠油杂702、冠油杂812、南海油1号、绵油309与对照青杂5号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筛选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优质的油菜品种,为当地油菜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汇丰2号、冠油杂701、汇丰1号增产效果最佳,可在民乐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互助县春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应兰 《现代农业科技》2010,(7):107-107,110
互助地区春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2号、青杂5号、互丰030、油研52、油研1707等品种表现生长势强、荚长粒多、产量较高、抗逆性强;综合各种因素,青杂5号在互助地区表现最好,其次为青杂2号。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山丹县种植的油菜品种,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2016年通过对引进的11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以及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筛选出各性状较优的油菜品种华协1号。2017年用华协1号进行密度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处理1:2.382×105穴/hm2;处理2:2.925×105穴/hm2;处理3:3.375×105穴/hm2;处理4:4.365×105穴/hm2),筛选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华协1号产量为3776.7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2.47%,华协1号与对照品种成熟日期相同,且丰产性、稳定性较强,故华协1号为最优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品种的播种密度为3.375×105穴/hm2(6.75×105株/hm2)时,油菜产量较CK有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可高达3784.5 kg/hm2。故在该地区华协1号播种密度为3.375×105穴/hm2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