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籽粒发育期间,微胚乳玉米和高油115胚部位单粒淀粉酶活性基本上随籽粒发育而呈增长趋势;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非胚部位单粒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未见有一致规律,高油115非胚部位淀粉酶活性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微胚乳玉米胚与非胚部位均未见其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高油11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方法]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胚和非胚部位中淀粉的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微胚乳玉米胚部位的淀粉积累速度稍低于高油115,非胚部位的淀粉积累速度则远低于高油115,收获时高油115的淀粉百分含量达微胚乳玉米的3.4—4.5倍。高油115收获时的胚淀粉重比只有3%-4%,而微胚乳玉米中胚淀粉重比可达16%-22%。此外,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淀粉积累速度不尽一致,收获时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的淀粉含量也具有较大差异。[结论]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缓慢。  相似文献   

3.
对两种互为正反交的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及对照高油玉米115子粒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胚、非胚及整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单粒干重随子粒的发育而逐渐增加。非胚和子粒的单粒干重都表现为单峰变化规律,非胚单粒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8d,子粒单粒干重出现峰值的时间一般为授粉后35d。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非胚和子粒的单粒干重含量在授粉后21~49d都明显低于高油玉米115。  相似文献   

4.
甘凤琼  吴子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39-13540
[目的]研究微胚乳玉米非胚部位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磷酸化酶活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非胚部位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微胚乳玉米非胚部位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在授粉后21—28d达到峰值,其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玉米高油115。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间非胚部位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峰值存在极显著差异。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在玉米籽粒发育期间,玉米非胚部位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平均值或最大值均与单粒淀粉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在微胚乳玉米非胚部位,较高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水平使其淀粉降解迅速,最终导致其收获时积累的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高油115。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改良及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玉米115为对照,研究互为正反交的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胚、非胚部位及整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Ⅰ和对照的胚可溶性总糖单粒含量在授粉后49 d达到峰值,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Ⅱ则在授粉后42 d达到峰值。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非胚部位及整粒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授粉后28 d达最高值。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Ⅰ非胚部位及整粒的可溶性总糖鲜重百分含量均在授粉后21 d出现较小峰值,49 d达到最大峰值。授粉后21~42 d,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非胚部位及整粒的可溶性总糖鲜重百分含量都高于对照,且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Ⅰ高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Ⅱ。3种玉米籽粒生长发育的大部分时期非胚部位的可溶性总糖单粒含量高于胚。[结论]非胚部位可溶性总糖的动态变化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胚乳玉米8个主要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微胚乳玉米)在胚乳很少的状态下,其含油率等主要性状的特性表现。【方法】利用10大类型24个玉米材料,通过测定籽粒重和含油率,胚和去胚籽粒(即籽粒除了胚以外的其它部分)的重量和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并分析胚重/籽粒重比值及对以上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分析3大类微胚乳玉米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性状差异。【结果】在籽粒含油率、去胚籽粒含油率、胚重与籽粒重之比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大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籽粒重和去胚籽粒重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小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蛋白质含量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排在10大类中第1、3、5位。以上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微胚乳玉米与非微胚乳玉米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还显示,微胚乳玉米的油分不仅存在于胚,而且在去胚籽粒中也含有6.21%~12.92%的油分。【结论】3大类微胚乳玉米以上的6个性状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微胚乳玉米籽粒胚乳少、胚大、含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育种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胚乳消减和油分积累规律。[方法]以高油玉米115为对照,研究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胚、胚乳、种皮及相应油分的积累规律。[结果]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干重在发育的第27 d达最大,第37 d消减基本结束;胚的重量一直增加,种子成熟时和胚乳的重量相当;整粒干重第32 d达最大。3个玉米品种授粉后的种皮干重一直增加,第32 d基本稳定,整粒油分37 d前一直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胚乳的油分在17~27 d增加较慢,27~37 d增加迅速,37 d到成熟期下降,比高油115的高很多;胚的油分在17~27 d增加,27 d到成熟期略下降。高油玉米115胚和胚乳的重量一直增加,胚乳的油分一直很低,胚的油分在17~27 d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籽粒胚乳消减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应用Griffing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穗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Gliffing方法(Ⅳ)研究了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长、穗粗、茎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重、出籽率、干鲜重比、油分、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稳位高、单穗产量、蛋白质等3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高油五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蛋白质、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明显高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而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低于非高油玉米自交系.单穗产量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油玉米杂交种高油115为父本,与5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杂交,研究了杂交当代籽粒的千粒重、胚重比和胚体积比。结果表明:胚重比、胚体积比和千粒重比普通玉米都有显著增加,增加量依次为1.79 %,1.99 %,10.34 %。筛选出了2个较好的组合为:郑单958×高油115,豫玉22×高油115。千粒重分别增加:33.00 g,29.13 g,胚重比分别增加:1.57 %,2.25 %,胚体积比分别增加:3.07 %,1.17 %,表明: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以及它们之间的杂种优势效应在玉米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微胚乳玉米ME558和ME5912为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组配的F1组合。高油115(Gaoyoul15)购于中国农大种子公司。1.2田间种植、取样和测定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2006年3-7月在广西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种植,姊妹交人工授粉。授粉后第7-42天取样,每隔7d采样1次。将授粉21d后的玉米籽粒的胚与非胚部位剥离,之后分别测定淀粉含量、水分含量。水分含量用烘干法测定。  相似文献   

12.
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icro-endosperm maize kernel. [Method] The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aize embryo and OSK(the other section of a kernel except embryo) of MEM(micro-endosperm maize) were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by taking Gaoyou 115 maize as control. [Result]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 of MEM embryo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Gaoyou115 and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 of MEM OSK wa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Gaoyou 115, so the starch content of the whole kernel of Gaoyou 115 was 3.4 to 4.5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MEM during harvesting. The embryo starch weight ration of Gaoyou 115 maize during harvesting was only 3% to 4% while that of MEM was 16% to 22%. Moreover,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s of different MEM materials were differen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rch content during harvesting among different MEM materials. [Conclusion]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in MEM was slow, and MEM has widely variation on starch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选育脱水速率快的玉米新品种,以黑龙江省10个熟期相近而脱水速率差异较大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玉米的百粒重、穗粗等12个农艺性状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粒宽和胚重/胚乳重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向相关;百粒重、穗长、胚占籽粒体积比和果皮厚度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负向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粒宽和胚重/胚乳重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百粒重、穗长、胚占籽粒体积比和果皮厚度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为获取脱水速率快的玉米,应主要选育果穗短粗、籽粒宽度较大、果皮薄和百粒重小的基因型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为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品种大区鉴选试验,对各品种进行分期收获,历次收获均以相同粒收机械与农机操作人员实施,同步调查玉米穗轴形态、含水率、干物质积累、力学特征以及籽粒含水率、机收破碎率等指标,研究玉米生育后期穗轴机械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穗轴机械强度与籽粒破碎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收获期推迟,玉米籽粒和穗轴含水率逐渐降低,而穗轴8 cm和全长抗折断力及籽粒破碎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籽粒含水率低于20.1%时,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随穗轴抗折断力提高呈极显著的指数增加趋势;当籽粒含水率高于20.1%时,破碎率与穗轴全长抗折断力呈极显著的指数模型关系,与8 cm抗折断力的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穗轴抗折断力与穗轴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穿刺强度、干重、单位长度干重、单位体积干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轴单位长度干重对抗折断力的贡献最大。【结论】玉米穗轴机械强度是影响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育后期穗轴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是影响穗轴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饲用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叶面积指数以N300处理为最高,叶绿素含量以N250处理为最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品种间表现为龙辐208>中原单32>高油115,均以N250处理为最高,各处理间生物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与生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龙育6号、高油115和中原单3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绿叶片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大,田间倒伏(折)逐渐严重,生育日数略微延迟.不同品种之间倒折有差异.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