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稻瘟病菌病原菌的生理机制、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理、稻瘟病抗性遗传机制.探讨了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治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全面认识水稻稻瘟病菌,从而选育高抗、多抗、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之一,监测田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情发生和指导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瘟病菌MHP1基因为靶序列,建立了1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qPCR定量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田间气传稻瘟病菌源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监测期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波动幅度较大。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菌源量的波动与气象条件相关。该研究建立的孢子qPCR方法可应用于监测气传稻瘟病菌源。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及针对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特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与致病型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在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研究过程中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真菌M1的种类,明确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真菌M1的ITS测序,序列比对鉴定真菌种类.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M1发酵液培养稻瘟病菌,分析真菌M1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拮抗作用,计算抑制率.[结果]ITS序列比对确定该真菌M1为蜜环菌(Armillaria novae-zelandiae),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密环菌与稻瘟病菌平板对峙培养其抑制率为48.80%;当发酵液浓度达50%时,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8.79%.[结论]蜜环菌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稻瘟病生防菌的候选真菌.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中,水稻抗病品种常常缺少对稻瘟病的持续抗性,这是由于稻瘟病菌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在抗病品种的长期定向选择过程中,田间稻瘟病菌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一些能够克服品种抗性的强致病型菌株。因此,研究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及其时空动态,掌握水稻种植区的稻瘟病菌遗传变异规律,对水稻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布局防治稻瘟病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由稻巨座壳菌(Magnaporthe oryzae,俗称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水稻病害,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真菌病毒是指侵染真菌或卵菌并能够在其体内进行增殖的病毒,广泛存在于真菌和卵菌的主要类群中,某些低毒真菌病毒可作为植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资源。笔者描述了稻瘟病菌中已报道的真菌病毒的形态、基因组结构及其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并对稻瘟病菌真菌病毒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对稻瘟病菌真菌病毒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稻瘟病菌真菌病毒的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布于稻瘟病菌7条染色体上的28对SSR引物,对浙江省11个城市1978至2011年11个城市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扩出2~2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样性指数0.53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94。分离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稻瘟病菌株的多样性较高,其中丽水和杭州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舟山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分离于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1990年的遗传多样最高,1978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分离于不同水稻类型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部分分离于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相似甚至相同,分离于籼稻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分离于粳稻的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10.
以探究性试验通过测定中生菌素对水稻稻瘟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验证中生菌素原药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及其对水稻作物的安全性,为该药剂在田间应用中防治水稻稻瘟病提供技术支撑。并通过接种稻瘟病进行室内防效试验,进一步验证中生菌素对水稻稻瘟病菌的防治效果,为大田生产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对水稻稻瘟病菌的防效相比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建议在中生菌素的使用过程中施用高浓度对水稻稻瘟病原菌进行抑制。室内药效试验结果与活性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稻瘟病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不但造成水稻减产10-30%,而且降低水稻品质。本文对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全面防治稻瘟病的综合策略:首先选择抗稻瘟病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其次运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防治稻瘟病技术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最后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发生在稻田种植过程中的非罕见性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其爆发具有一定的 流传性和毁灭性,该类稻田病害会直接影响水稻的收成数量与质量,与农作物栽培的发展紧密 相连。对于此类流行性病害,需要农业相关人员作出有效防治,以避免对水稻收成形成重大损 耗。本文将通过阐述山区稻瘟病高发的成因,给出部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很多,但稻瘟病菌已对部分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应运而生。概述了植物源诱抗剂的起源与发展、制剂研究、发展前景与展望,并以前胡为例阐明了植物源抗诱剂诱导水稻稻瘟病的研究进展,提出植物源诱抗剂作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补充手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机器视觉在HSV颜色空间下稻瘟病病程分级判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旨在开发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稻瘟病病程分级系统,实现对稻瘟病病程分级准确、客观的判定。提出基于GrabCut、高斯滤波、OTSU二值化、颜色空间转换、阈值切割等处理的稻瘟病分级判定算法模型,该算法模型利用OpenCV与python语言实现,以反向阈值切割为核心策略分离叶片与病斑,再以循环遍历模式统计像素点得出病斑面积占比,实现对稻瘟病的快速、精确分级。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模型与专业研究人员人工判定的结果匹配度达95.77%,相对于人工判定,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目前对稻瘟病病程分级主要依赖研究人员通过经验判定,客观、准确的判定病程对防治稻瘟病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以手机APP为图像采集端口,不依赖其他仪器和设备,通过手机拍照即可实时获得稻瘟病精确的分级结果,降低了研究门槛,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研究现状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着重在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抗性基因、无毒基因、抗病品种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简要提出了黑龙江省稻瘟病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中确定了吉林省稻穗瘟病的经济损失允许水平:水稻黄熟期穗瘟发病率8~10%或穗瘟病情指数3~4。又根据吉林省有代表性的八个试验点五年的稻叶、穗瘟系统调查资料分析认为,决定吉林省生产中稻穗瘟最终病情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田间叶瘟基数;二是抽穗扬花期的气象条件;三是由当地生态栽培条件、水稻品种及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群体共同决定的稻株抗病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稻穗瘟药剂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至2010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和多点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稻瘟病发病程度。结果表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控制作用,在发病前期、中期较明显,并可推迟10 d左右发生叶瘟,其中在水肥调控的前提下,扩行处理(26.4 cm×9.9 cm、33 cm×16.5 cm、29.7 cm×13.2 cm、19.8 cm×19.8 cm)对穗瘟的控制率在36.04%~53.15%,与其他处理控制率差异显著;而到发病后期,尤其是在稻瘟病偏重发生年份和感病品种中,差异则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该技术作为控制稻瘟病的综合措施之一,对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安全稻米、保护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水稻苗POD、SOD活性及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氮肥处理下3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特优627(抗)、D奇宝优527(中抗)和汕优63(感)的抗瘟性变化及其生化机制,使用不同剂量碳酸氢铵(纯氮17.1%)作为水稻苗期氮肥不同处理水平,测定了3个品种水稻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温室人工接菌条件下的苗瘟、叶瘟和穗瘟病情指数,并分析了...  相似文献   

19.
Rice blast disease, caused by Magnaporthe oryzae, threatens global food security. The rice blast pathosystem is a longstanding model system for understanding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coevolution of the host and pathogen, and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preventing or controlling rice blast disease,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evolution of virulence factors and resistance genes. Thus far, more than 30 rice blast resistance(R) genes and 12 avirulence(Avr) genes have been clon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loned rice blast R genes, cloned Avr genes of M. oryza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This discussion also considers some of the major unanswered questions concerning this pathosystem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SSR)技术在水稻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北方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阐述SSR对水稻抗稻瘟病研究的作用,介绍SSR的机理和方法,为今后抗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