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赖氨酸(lysine,Lys)作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Lys在动物饲料中用量大、成本较高,必须精确地确定动物最佳生长发育的最低需要量。另一方面许多原料经过加热、  相似文献   

2.
饲用酶制剂应用与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前言 最早记载科学描述外源性酶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Clickner和Follwell,1925)。自此30年后,科学家开始研究外源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20世纪60~70年代,因酶制剂价格昂贵其饲用研究停滞不前。到80年代因生物科技一日千里而引起饲用酶制剂研究突飞猛进,当今仅在肉仔鸡上的研究文献就已经超过了1300篇(Rosen,2000)。首次使用商品化酶制剂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芬兰,向大麦基础日粮中添加发酵酶制剂,显著改善了其饲用价值。从此之后,饲用酶  相似文献   

3.
磷酸氢钙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磷酸氢钙的产需状况磷酸氢钙作为动物矿物质饲料添加剂 ,主要用于动物的补磷补钙 ,其核心功能在于参与动物体内代谢 ,预防动物软骨病和佝瘘病 ,参与磷脂、核酸和多种酶的合成等。 2 0世纪中叶 ,人们开始使用无机磷酸盐作为动物饲料中磷的补充剂 ,经历了三代产品 :低氟磷酸岩、脱氟磷酸盐、低氟磷酸盐。早期使用低氟磷酸盐由于氟的超标 ,也给饲养业带来灾难。随着脱氟磷酸盐工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世界上饲料磷酸盐目前增加到一钙、二钙、三钙 3大系列 2 0多个品种。我国饲料磷酸氢钙使用始于 2 0世纪 60年代 ,8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实行…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20年,磷的消化性研究已经占领了动物营养科学界研究的较大一部分,特别是在成功引进第一个商用磷酶(植酸酶)后. 如今,大家普遍认为,在家禽或猪日粮中加入适当的植酸酶,能够降解日粮中大量的植酸(植物源性)磷. 植酸酶是一种不可消化的磷,在不使用外源性植酸酶(动物不分泌这种酶)的情况下它会被排入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周安国 《饲料广角》2006,(18):32-33,38
1856年,一位美国人首次申报了一个食品膨化技术专利,翻开了食品加工技术进步新的一页。20世纪60年代,欧洲才最先开始研究膨化技术用于生产动物饲料的可能性,很快就成功生产出了用于动物的膨化饲料,最先生产的膨化饲料主要是用于宠物的高档饲料,以后逐渐发展到其他动物。20世纪9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毛皮动物养殖种类及数量连年增加,尤其是貂、狐和貉等毛皮兽养殖数量屡创历史新高,养殖范围已遍布于我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但与这种发展形势相比,毛皮动物饲料的研究、开发及生产技术明显滞后。貉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一定的饲养量,到80年代初人工养殖踪迹已遍及国  相似文献   

7.
自1797年法国化学家Luis Vaupuelin发现铬(chromium,Cr)元素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铬被认为是有毒有害的致癌物质.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有机铬(烟酸铬、酵母铬、吡啶羧酸铬、氨基酸螯合铬和蛋白质铬)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有机铬的生化功能和营养作用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动物胃肠道内源消化酶分泌不足,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在单胃动物养殖(尤其是肉鸡)中广泛使用了外源性饲用酶制剂产品。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量学者开始尝试在反刍动物日粮中应用酶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9.
酶是生物细胞原生质合成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开始广泛使用饲料酶,90年代美国、芬兰的一些饲料酶产品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从此我国开始饲料酶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饲用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业应用已非常普遍,水产养殖业也有一些应用酶制剂的报道。水产养殖的飞速发展,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同时也产生了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饲料中未消化的氮、磷  相似文献   

10.
新型水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起,氨基酸微量元素省(螯)合物的研究,推动了络(螯)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动物营养研究人员从氨基酸、多肽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这一事实出发,用其作为资合(添加)剂进行研究和应用开发。氨基酸和多肽的资(螯)合物代替无机盐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有效提高了动物的生长速度,降低了饲料消耗,增强了抗病能力。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氨基酸微量元素资(螯)合物无沦对畜禽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造瘘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异常迅速,现已几乎用于各种动物饲料中营养物质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动物营养需要量测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现代动物营养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因科研需求,笔者于2013年9月对6只山羊进行了十二指肠瘘管手术,方法较传统方法有所改进,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手术过程及术后  相似文献   

12.
赖氨酸(Lysine,Lys)作为猪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Lys在动物饲料中用量大、成本较高,必须精确地确定动物最佳生长发育的最低需要量。另一方面许多原料经过加热、加压、磨粉、碱处理,或者贮存时间过长,均可导致Lys的ε-氨基与其他物质形成脱氧酮糖化合物,虽然该物质能被动物部分吸收,但无营养价值(Eichner等,1994)。因此一部分Lys不能被动物利用。只有准确评价Lys的有效率,才能合理利用Lys,避免其添加量不足或过多。准确测定饲料和回肠末端食糜中活性Lys含量,将有利于明确动物对Lys需要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磷是一类能分解植酸 (肌醇六磷酸 )释放无机磷的生物酶 ,它可以降解饲料中的植酸盐 ,生成无机磷和肌醇以及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从而减少单胃动物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 ,降低动物粪便中植酸磷的排放。植酸酶的研究是从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的 ,现在对植酸酶的研究已进入到分子水平 ,多种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已得到分离纯化并进行了较深入的生理生化研究 ,多种植酸酶编码基因已从不同的微生物中得到分离。目前研究的主要思路集中在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克隆植酸酶基因 ,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高效表达植酸酶基因 ,以解决植…  相似文献   

14.
饲料磷酸氢钙含有动物生长所需的磷和钙,是动物饲料重要的矿物质添加剂。因其磷、钙比与动物骨胳中的磷、钙比最为接近,易于被动物溶解和吸收。在动物饲料中添加1%~3%,所产肉、蛋、奶平均可增长15%~20%,达到畜禽生长快、产蛋多、饲养周期短、成本低的目的。饲料磷酸氢钙的消费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的作用,80年代开始在饲料工业中应用酶制剂.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得到了普遍认可。1996年.欧洲80%的肉鸡饲料(使用麦类等粘性谷物作为能量来源)中使用了相应的酶制剂,从此强化和加快了饲料产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从全球范围来看,大约65%的含有粘性谷物的家禽饲料中添加了饲料酶制剂.而在猪饲料中应用比例要低得多,不到10%。10多年来.尽管酶制剂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的这项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全球所有单胃动物饲料仅有10%左右使用了酶制剂,总价值约1.5亿美元。所以Sheppv(2004)特别指出:“饲料酶的发展为什么不能更快些,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与畜牧》2008,(7):62-63
生产技术项目介绍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少量的抗生素用来促进动物的生长和提高饲料效率。但同时由于病原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在人体和畜禽中耐药性的累积,对于细菌性感染的人畜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ed liquid feed,FLF)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最早使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荷兰,当时的发酵液体饲料实际上就是湿拌料(陈文斌,2004)。随着现代饲料工业技术的发展,发酵液体饲料正朝着可人工控制发酵过程的方向发展(王金全,2009)。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17,(13):61-64
钙、磷是毛皮动物代谢需要的重要元素,维生素D在调节毛皮动物钙、磷吸收、调节其骨骼钙、磷的沉积和溶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毛皮动物钙、磷及维生素D基本功能,概述其过量和缺乏引起的症状,分析了目前毛皮动物饲料生产中钙、磷和维生素D添加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毛皮动物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D适宜的添加水平,并提出了毛皮动物钙、磷及维生素D营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自1984年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禁止此类产品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法令,禁止在牛饲料中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国内虽然没有发现"疯牛病"的疫情,但因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而潜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2006年我国暴发的猪的高热病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在调查病因时发现发病猪场大多都使用过同源性动物饲料,无论这是巧合还是必然都值得我们对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的使用进行深入的思考。专家指出,对于正规的企业来说,如果按国家标准操作,大部分细菌病毒都能被杀死,但其产品对动物健康仍具有潜在的威胁,因为还有一部分顽固的病毒没有被灭活,并且即使灭活对动物也会有潜在的危害,因为病毒虽然死亡,但只要其DNA不被完全损坏,病毒就能利用动物体内潜在的细菌或是病毒的复制系统而"死灰复燃"。而且这些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的与动物的防御系统做斗争,其自身基因会不断的突变,直到适应新的环境为止,在同样的选择压力下,一些来源相同的病毒可能会产生相似的突变,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06年分离鉴定的几十个毒株在基因变异上有相似性,提示可能有同一来源。而且病毒在突变中可能产生对动物毒性更强的毒株,这些毒株可能很快使动物致病,也可能使动物处在亚临床健康状态,直到动物生命终结,而动物的尸体(组织、血液等)可能又成为新的病原的携带者,对动物尤其是同种动物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对2006年暴发的猪的"高热病"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发生疫情的猪场都使用过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说明同源性动物饲料很可能是疫病发生的罪魁祸首,近来又在猪用血浆粉中鉴定出PRRSV、PCV的存在,所以对此类动物性饲料原料有必要列入检测范围,并禁止此类产品在同种动物中使用,以避免像"疯牛病"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专家在文阐述了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的含义,并对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对动物的潜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猪血浆粉等产品列入检测范围的建议,并对我国目前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属鹈形目(Pele-caniforms)鹈鹕科(Pelecanidae),是一种大型游禽,被IUCN列为受威胁物种(Vulnerable),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上海动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卷羽鹈鹕进行试养,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繁殖,现在种群已发展至40多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鹈鹕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并取得初步成功,从2008年开始,人工孵化和育雏的1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