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准确了解丰都县的耕地利用现状,笔者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了2002-2008年丰都县耕地利用效率变化情况,研究了各土地利用分区之间的差异,并运用SPSS软件探讨了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发现:2002-2008年丰都县耕地利用效率波动上升,平均综合效率为0.85,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各土地利用分区之间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的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及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长沙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评价其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及提出改进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有效性判定定理对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用决策单元在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对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是:(1)长沙市1991-2008年间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变化显著。其中,2002、2007和2008年判定为DEA有效,1991、1994、1995、1997、1999和2000年为弱DEA有效,1992、1993、1996、1998、2001、2003、2004、2005、2006年为非DEA有效;(2)在非DEA有效的年份中,土地、人力和固定资产投入要素需要调整的幅度相差显著。总体而言,人力资本投入需要调整最大,土地投入次之,固定资本投入最小。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变化和路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效率分析可以区分评价单元之间的效率相对差别,投影分析可以找出非有效决策单元今后改进数量,决策层可以根据这些变化和调整方向提高土地系统集约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耕地是一种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它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关乎一个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论文运用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利用历史数据,采取层次分析、障碍度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两型社会建设理论为依据,在定性描述耕地资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耕地资源安全具有系统性特征,其内涵涵盖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研究区耕地安全总体及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差异显著,1990-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的总体状况趋于变坏,安全评估得分值从1990年的2.125降到2007年的0.158,表明该地区耕地资源安全存在制约因素;(3)通过障碍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区不同时段障碍因素不同,1990-1995年,耕地安全的障碍因素是城市化和经济的过快发展;1996-2002年,障碍因子则转变为地均粮食单产、地均经济产出等过低,而2003-2007年,则表现为环境污染排放等耕地的生态压力因素加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国远洋渔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最终促进远洋渔业企业的发展,通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3家远洋渔业上市公司总共30个年份的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远洋渔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等进行了评估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远洋渔业企业的整体规模经济系数较高,但并未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远洋渔业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偏低,不利于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形成制约。远洋渔业企业的劳动力投入成本偏高,劳动力投入过剩,投入要素结构不合理。通过对非DEA有效单元的分析,为远洋渔业企业达到DEA有效指明改善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总资产、技术人员投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作为输入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输出指标,对甘肃省10家典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龙头企业的总体效率趋于良好,但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DEA非有效企业的纯技术效率高于其规模效率;导致企业DEA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规模效益低;DEA非有效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人力与资产冗余;强化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技术规模效益是龙头企业发展中应关注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 以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8、2001、2004、2007四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ostanza方法,以此研究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利用面积总量减少,林地增加,长株潭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先上升后下降,1998-2007年一共减少了35.9×107元,在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测算中,土壤形成与保护这项功能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最大,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模型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笔者在分析重庆市建设用地现状及变化情况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2R模型,对重庆市40个区县2000-2008年建设用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利用效率值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建设用地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效率水平在空间上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城镇体系发展格局具有一致性;在时间上,2000-2004年期间整体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2004-2008年期间降低,与重庆市产业结构演进和建设用地供需结构变化一致;各区县经济增长中建设用地和劳动力投入均存在纯超量投入松弛,要素间配置状况不佳。最后结合重庆市未来发展提出了促进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更客观。因此。利用DEA方法对中国17家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率有待提高:只有5家农业上市公司是DEA有效的。其余12家农业上市公司则是非DEA有效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非DEA有效的农业上市公司多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表明农业上市公司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elBuilder的垦造水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快速准确的掌握土地整治工程前后耕地质量等别的时空变化信息,提升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实践工作效率,以连平县隆街镇沐河村垦造水田项目区为研究区域,将传统农用地分等方法与ModelBuilder建模方法融合,构建了垦造水田工程项目背景下的耕地质量等别快速评价框架体系。研究以连平县2016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作为数据基础,结合项目区工程资料、耕地利用现状勘查、实地土壤采样检测等数据信息完成ModelBuilder建模流程,运用加权平均及等间距法,对研究区耕地质量等别进行评价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垦造水田工程建设实施后,耕地质量等别有显著提升。其中,耕地质量省自然等、利用等与经济等分别提高1.31、0.63和0.97,耕地质量国家自然等、利用等与经济等分别提高1.06、0.56和1.02。研究表明:Modelbuilder建模可实现垦造水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复杂计算自动流程化过程,且可快速形成图表合一成果。Modelbuilder建模相比传统算法具备全自动、超高效、高交互及可移植特征,可结合轻量python编程高效应用于复杂耕地质量评价相关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AE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定量化与信息化研究,更好的将GIS与传统耕地评价相结合。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并以广饶县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利用AE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CLFEIS系统的执行效率更高。利用其实现的空间数据的叠加、属性连接、属性提取、报表生成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数据与广饶县实际地力状况相符,有助于管理者对广饶县耕地地力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为下一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三明市耕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三明市4833个土壤样品化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和地理统计学方法对三明市耕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明市耕地土壤样品交换性镁平均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为62.7 mg/kg。各县(市、区)土壤样品交换性镁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样品所占比例和缺乏的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4.15%和40.72%。除土壤类型分组的交换性镁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影响因素分组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差异均显著。因此施用有机肥、调节土壤pH、客土改良砂土类质地土壤、补充镁肥等可以作为调控三明市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及协调性状况,促进耕地的科学高效利用,笔者以泰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效益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结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系统协调性,准确分析不同时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结果表明:2000—2009年,泰安市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状态;社会效益前3年出现小幅度波动,后期一直稳步上升;生态效益不太稳定,总体数值较低,整体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3个阶段;综合效益曲线走势与耕地利用社会效益曲线趋势相同;系统协调度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与综合效益曲线走势不同,总体协调度水平不高。针对上述分析结果,笔者提出泰安市应加大农业财政和科研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以最终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河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2000-2008年河北省各市县的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河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社会效益则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河北省耕地利用各效益值的空间差异很大,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北部唐山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周围。研究成果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耕地利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经济限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进行研究。从经济可行性评价入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测算研究区经济适宜性评分,确定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得出各区县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可分为3 个类别:(1)无经济限制性区县,1≥a 经≥0.6,包括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3 个区县;(2)有一定经济限制性区县,0.6>a 经≥0.3,包括塘沽区、津南区、武清区、宁河区、汉沽区、大港区6 个区县。(3)经济限制性较大区县,0.3>a 经≥0,包括蓟县、宝坻区、静海区3 个区县。各区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在多经济因素影响下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提供借鉴,采用改进熵值法来评价2007—2013年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反映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化特征,并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揭示其空间特征。研究期以2008年为界,划分成土地集约利用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研究期内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无锡和苏州等小幅上升,南通和泰州等小幅下降,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中高等和低等水平城市分别呈现半环式和条带式分布特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低)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多为高(低)值中心,但空间相关性较弱。区位因素、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影响。各地应有的放矢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应发挥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萍  谭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364-367
解决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得到四川省18个城市1998至2008年的协调度,同时对不同地级城市、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动态地分析与考察,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发展经济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从而为政府实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福建省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极差正规化综合评价方法、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实证评价并分类。研究结果将福建省67个县(市、区)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较薄弱、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分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利用Eviews 8.0 软件,采用Chow检验、ADF检验、协整分析、AIC准则以及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旨在分析1978—2009 年间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江苏省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做出总结。结果表明:自1978 年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2 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是互为因果关系,在该阶段内江苏省经济增长主要以耕地的牺牲为代价。第二阶段(1992—2009)是单向因果关系,在该阶段内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的作用,但经济增长并不是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原因。从1978—2009 这一长期阶段来看,江苏省在这一时间段内经济增长与耕地变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耕地面积数量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经济发展并不是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通过对江苏省1978—2009 年各阶段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对如何处理耕地面积减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这对今后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重庆市奉节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为优化西南区县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四期(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面出发,揭示区域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依据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并基于奉节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空间格局呈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体,同时交错分布其它土地类型的特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土地面积分别减少 78.84 km2、3.73 km2、2.54 km2,而林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3.36 km2、46.67 km2、9.03 km2。受三峡移民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由整体无序向局部有序的方向发展。研究期的前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林地→耕地和草地的面积总和分别为849.38 km2和425.17 km2;2010—2015年间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新增面积分别为9.93 km2和7.09 km2。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影响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究区域城镇化的驱动机制,城镇化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和农业因素是影响奉节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