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正>育种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5年从浙江乐清湾收集的泥蚶自然群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泥蚶相比,27月龄平均体重和壳长分别提高31.0%和11.4%。  相似文献   

2.
祖国各地     
荣成国家级魁蚶良种场通过专家验收   2 0 0 4年 1 0月 ,受农业部渔业局委托 ,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山东省荣成魁蚶良种场进行国家级良种场资格验收。专家组在认真听取工作汇报 ,审查技术资料 ,考察现场 ,查阅相关材料 ,考核技术人员后认为 ,荣成魁蚶良种场管理规范 ,设备设施配套 ,场容场貌整洁优美 ,魁蚶选育技术路线合理 ,生产工艺可行 ,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 ,符合国家级良种场的技术要求 ;经过 3代选育出的魁蚶RS— 1新品系 ,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的优良性状。鉴此 ,同意通过国家级良种场资格验收。这是全…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张永普 《水产学报》2004,28(3):339-34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为印度椢魈洋海域的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是我国沿海滩涂的主要经济养殖贝类.有关泥蚶人工育苗、繁殖与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9],但种内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我国山东、浙江、广西和韩国4个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泥蚶种内的形态变异特点与地理分化规律、并建立判别函数,为泥蚶地理种群的识别、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防治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对魁蚶等贝类的危害,本实验研究了魁蚶各组织中溶菌酶活性对鳗弧菌侵染的响应过程,以期探讨魁蚶体内溶菌酶的免疫功能。本实验采用注射活菌的方法侵染20月龄魁蚶个体,随机选取16只个体,在每只个体的斧足处注射1 mL(约1×10~9个)鳗弧菌菌悬液作为感染组;随机选取16只个体不注射鳗弧菌作为对照组。两组魁蚶分别于洁净海水中暂养4、12、24和48 h后,每组随机取4只魁蚶个体的血液、外套膜、鳃、斧足、肝胰腺和闭壳肌等组织,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其溶菌酶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对于鳗弧菌的侵入,魁蚶血液中溶菌酶含量由正常低值迅速增高并一直维持较高的含量,说明血液是魁蚶机体防御病原菌的主要免疫组织之一;魁蚶外套膜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对外界水环境的干扰始终保持较高的溶菌酶含量;鳃、斧足的溶菌酶含量均在注射细菌24 h之后明显高于正常值,说明外套膜、鳃、斧足作为魁蚶机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也能应对病原菌入侵,但反应较血液延迟;肝胰腺和闭壳肌的溶菌酶含量变化不明显,推测肝胰腺和闭壳肌不是魁蚶的重要免疫组织或器官。本实验结果可为魁蚶抗病选育及免疫机理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泥蚶生长性状相关AFLP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乐清泥蚶养殖群体为育种基础群,经过2代连续选育获得了泥蚶快速生长品系,生长对比试验发现其在壳长、壳高、壳宽、总体质量等性状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生长优势。为了研究快速生长品系的遗传结构并筛查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泥蚶快速生长品系和对照组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和电泳检测。采用40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在64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180条带谱,扩增位点总多态性比例达85.6%。从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反映的遗传多样性来看,选育品系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对照组群体。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0.0224)和基因流Nm(22.2811)数据显示,两群体间遗传变异很小,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动。通过比对AFLP指纹图谱的位点差异,在2180条扩增带中共筛选出了7个显著性差异位点,其中2个位点只在选育品系中出现,2个位点在选育品系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有3个位点在对照组中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系(P<0.05)。据此初步确定这些位点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6.
泥蚶生长性状属于数量性状,为了筛选与泥蚶生长性状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50颗选育品系F4泥蚶为对象,利用12个SSR位点进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对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壳高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30),壳长与活体质量次之(0.927);但通径分析显示,对活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0.431),壳长次之(0.332),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SSR位点对选育品系F4泥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为3~8个,平均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5.083和3.038;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28、0.646和0.594,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SSR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3个标记与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3012-2与壳长、壳宽、壳顶宽显著相关,标记3564与壳高、放射肋宽显著相关,标记2692与壳长显著相关,据此初步确定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本研究旨在为泥蚶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三种蚶DNA含量和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流式细胞仪对泥蚶,毛蚶魁蚶血细胞测出的DNA相对含量(相对鳖血细胞)和前人对该三种蚶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它们的种间亲缘关系,认为:三者在进化程度上虽然属相近的三个种,但相比之下泥蚶最高级,毛蚶与魁蚶之间更亲近,结果也从细胞生物学理论上验证了佩尔森纳贝类分类法将泥蚶归属为泥蚶科中的泥蚶属,毛蚶和魁蚶归属为泥蚶科中的毛蚶属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泥蚶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隶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蚶目,蚶科。泥蚶蚶血鲜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蚶壳的碳酸钙含量较高,除可烧制石灰外,还是陶瓷工业的上好原料。2006年我们进行了泥蚶室内人工繁育,现将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泥蚶,又叫蚶子、花蚶,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养殖泥蚶是沿海许多人民公社发展集体副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养殖泥蚶所需的蚶苗,历来靠天然繁殖,产量不稳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增加蚶苗产量,是发展养蚶生产的关键.过去群众在增产蚶苗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浙江省乐清县蒲岐公社用人工筑塘附苗的方法增产蚶苗,取得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地区不同地理种群魁蚶(Scapharca brouhtonii)的分类学地位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探讨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测定了魁蚶中国群体线粒体基因组COI和12S rRNA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蚶科26种贝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以贻贝科的贻贝(Mytilus edulis)为外群,用邻近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蚶科贝类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和分类等级。结果显示,魁蚶中国群体的COI和12S rRNA基因的碱基组成、密码子使用率及变异位点等与魁蚶日本群体和粗饰蚶属的Anadara sativa相似,且遗传距离很小,进化树中聚为一支,亲缘关系很近,初步确定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和魁蚶日本群体一致。本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魁蚶中国群体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有利于掌握魁蚶的遗传背景和资源状况,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海底播养殖魁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魁蚶俗称大毛蚶、赤贝、血贝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足亚纲、蚶目、蚶科、蚶属,其贝壳大而坚厚,左右两壳相等,呈斜卵圆形,极膨胀,壳顶膨胀突出,放射肋宽,平滑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条者为多。魁蚶主要分布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魁蚶俗称赤贝,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是一种营埋栖生活的大型双壳贝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魁蚶的海区采苗技术对降低室内育苗生产成本,促进魁蚶养殖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黄海北部海区,大连市金州区登沙河镇养殖场的内湾,人们发现扇贝笼内有魁蚶苗种,便开展了魁蚶采苗试验。笔者经过近两年采苗工作实践,认为魁蚶海区采苗的主要技术如下:一、生物学调查1.性腺指数的测定魁蚶属雌雄异体,性腺在表皮与内脏囊之间,在繁殖季节雌性卵巢呈桔红色,雄性精巢呈桔黄色。成熟的卵为圆形,卵径约60μm。从6月中旬开始测定魁蚶…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地区不同地理种群魁蚶(Scapharca brouhtonii)的分类学地位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探讨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测定了魁蚶中国群体线粒体基因组COⅠ和12S rRNA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蚶科26种贝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以贻贝科的贻贝(Mytilus edulis)为外群,用邻近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蚶科贝类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和分类等级。结果显示,魁蚶中国群体的COⅠ和12S rRNA基因的碱基组成、密码子使用率及变异位点等与魁蚶日本群体和粗饰蚶属的Anadara sativa相似,且遗传距离很小,进化树中聚为一支,亲缘关系很近,初步确定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和魁蚶日本群体一致。本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魁蚶中国群体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有利于掌握魁蚶的遗传背景和资源状况,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玉卿 《齐鲁渔业》2005,22(5):19-19
魁蚶俗称赤贝,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是一种营埋栖生活的大型双壳贝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魁蚶的海区采苗对降低室内育苗生产成本,促进魁蚶养殖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经过近两年采苗工作实践,总结魁蚶海区采苗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泥蚶〔J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种。蚶苗因靠自然落滩孳生,生产能力很低,另因酷采滥捕,资源破坏严重。要发展泥蚶养殖,首先需解决蚶苗生产,关于泥蚶的人工育苗生产,国内外尚未解决。我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1983年于小观乡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模拟海区泥蚶育苗及蓄水越冬保苗试验。即根据泥蚶繁殖期间不同阶段的生态特  相似文献   

16.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隶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蚶目,蚶科。泥蚶蚶血鲜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蚶壳的碳酸钙含量较高,除可烧制石灰外,还是陶瓷工业的上好原料。2006年进行了泥蚶室内人工繁育,现将育苗技术要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魁蚶,俗称赤贝,为蚶科中的大型优质贝类,2005年~2006年魁蚶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与海区底播增养殖技术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辽宁省锦州市魁蚶苗种短缺与资源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兵 《科学养鱼》2004,(9):32-32
2002年我们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进行泥蚶养殖。通过两年来的低坝蓄水泥蚶养殖试验,泥蚶亩均产600千克,最高产量可达800千克,是平涂泥蚶养殖产量的1.5-2倍。现将低坝蓄水泥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Tetillarca granosa(Linnae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曾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群众喜爱的滋补佳品。泥蚶养殖曾经是同安县传统养殖对象,蓄水养蚶有着丰富的经验,过去仅赵厝村年产量约50-100吨,1963年后,由于苗种缺乏而养殖中断。苗种是养殖的基础,目前我国泥蚶养殖同样因苗种供不应求,致使养蚶业发展不快。为解决苗种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广东省海丰水产养殖场、汕头市水产养殖场、山东省乳山县贝类实验场等单位相继开展泥蚶人工育苗,并获得初步成功。1977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云霄县水产局共同获得泥蚶人工育苗成功,于1979年又获得了循环池育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1986年在同安县赵厝泥蚶育苗场开展泥蚶室内人工育苗实验,并着重于育苗工艺和提高成活率的研究。1984年育出蚶沙39万粒,继1984年后,1985年育出蚶沙2257万粒,1986年又培育出蚶沙719.6万粒,连续2年平均每平方米产蚶沙分别达34万粒和22万粒。本文报告了1984—1986年同安县赵厝泥蚶人工育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周玮  薛真福 《水产科学》1992,11(2):18-20
魁蚶海区采苗是新兴的采苗产业。1990年长海县魁蚶采苗489万袋,获蚶苗6亿枚,不仅为魁蚶增、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苗种,同时也为采苗企业带来了较大经济效益。我国黄海北部及渤海大部海域均有广泛的魁蚶自然资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