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依照《2012年国家桑蚕试验实验室鉴定实施方案》对1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调查了其饲养成绩、茧丝质和综合经济性状,结果表明:该对新品种孵化齐一、发育整齐,茧丝成绩和综合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2.
三级原种繁育是一项精细度高且任务繁重的技术工作,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家蚕良种繁育技术操作细则,抓好消毒防病工作,给予良桑饱食,另一方面要严格分区,防止品种混杂,严格选留符合品种性状的卵、蚕、茧、蛹、蛾,保持品种固有性状。  相似文献   

3.
不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及与有关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用6个桑品种养蚕的经济性状.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效率及其它性状桑品种间有显著的差异.食下量与茧质成绩的相关不显著,5龄经过与最大体重增加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叶丝转化率与食下量显著负相关,与茧层量显著正相关,与桑叶干物率和茧层率之间高度正相关,与消化率相关不显著,与茧重转换率没有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消化率、茧重转换率和桑叶干物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大,茧层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小.认为,要提高桑的叶丝转化率,应重点提高桑叶干物率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2014年-2015年秋,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参加国家桑蚕品种鉴定的桑蚕新品种华康2号进行了两年实验室鉴定.通过蚕期饲养表现、茧质调查成绩、丝质鉴定成绩及综合经济性状的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了华康2号在广东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为国家蚕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来源于不同主产区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进行实验室通比试验,通过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初步了解其经济性状、茧丝质成绩及种源地域的差异,结果表明:这2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审定时比较,健康性相对稳定,其它性状均有不同程度上的下降,尤其是茧丝质性状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异性,降幅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桑叶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当代蚕的体质、茧质,而且还影响到其制种成绩和后代蚕的饲养成绩。针对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质量优的4个主推桑品种农桑14号、农桑12号、强桑1号和金10,以荷叶白为对照,对原蚕种茧育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桑品种对家蚕的种茧育成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不同的季节表现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原蚕生命力、茧质、kg茧制种量及卵质等主要性状,种茧育采用农桑14号和农桑12号为好。  相似文献   

7.
家蚕杂交组合配合力测定实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家蚕5对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与其杂交亲本及全国指定统一对照种品种菁松×皓月、本地对照品种新蚕三号的杂交优势分析比较,结合饲育性状表现,评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 871×872、338×329、夏芳×秋白3对杂交组合的产茧量、茧质和抗性等育种指标的综合成绩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种,表现出超亲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家蚕新品种"渝黔绿茧"原种饲养及产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掌握家蚕特殊用途品种"渝黔绿茧"(C101×N101)的2个对交原种C101、N101性状,为品种产业开发贮备繁种技术,开展了对交原种C101、N101的原蚕饲养与产卵性状研究.以全国指定白茧对照种的对交原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和871(中系)、872(日系)为对照,以常规养蚕方法饲养原蚕,产卵性状.结果表明C101、N101原蚕好养,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产卵量较高,不受精卵、不良卵率低,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C101、N101是1对具有淡绿色蚕茧的特殊性状,且具有常规品种产量性状的对交原种,中系C101、日系N101原蚕性状与常规种相同,杂交种的正反交成绩都较好.  相似文献   

9.
2015年-2016年,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四川省阆中蚕种场选育的桑蚕新品种锦·苑×绫·州进行了两年实验室鉴定.根据蚕期饲养表现和茧质成绩、丝质成绩以及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客观反映了锦·苑×绫·州在广东试验点的饲养表现及性状特点,为国家蚕品种审定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蚕丝生产各个部门对蚕品种的要求是各有侧重的。从目前蚕品种选育水平看,选育一个单项性状较优的品种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但要选育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蚕品种就不是那么容易。主要因为各个经济性状之间常表现有负相关关系,如抗逆性与茧层量、茧层率之间,解舒率与茧丝量、出丝率之间,茧层率与产卵数之间都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一些性状的提高常常容易引起另外一些性状的下降。任何一个品种总是有其某方面缺点的。那末,生产上如何选用家蚕品种?特别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绿(白)茧色限性蚕品种分别与绿色茧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白色茧蚕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黄、绿茧色限性中系CLC-03、CLC-04、CLC-05和日系CLJ-06、CLJ-07等5个育种材料。选育出的各育种材料的发育经过、强健性、茧质等成绩都不同程度优于黄、绿(白)茧色限性亲本D03,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系CLC-04、日系CLJ-06。中系CLC-04、日系CLJ-06与亲本D03相比,全龄经过短3 d;虫蛹率分别提高22. 45个百分点和10. 88个百分点;全茧量有所提高,茧层率分别提高1. 67个百分点和0. 79个百分点。二元杂交组合CLC-04×CLJ-06的实验室鉴定成绩显示:该组合为素蚕,限性性状稳定;茧色鲜艳,黄色茧为雌,绿色茧为雄;全龄经过20 d左右,可雌雄茧分别缫丝,雄茧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  相似文献   

12.
对来源于不同主产区的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进行实验室鉴定试验,通过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初步了解其经济性状、茧丝质成绩及种源地域的差异,试验结果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品种推广应用、改良和换代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春华×秋实新蚕品种与菁松×皓月的对比试验,调查养蚕成绩与茧丝质指标,结果表明,春华×秋实是一对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的中丝量春秋兼用蚕品种.在壮蚕饲养和上蔟管理中应注意避免低温多湿不良环境,以发挥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蚕种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的菁松、皓月品种的原原种和杂交种27年的历年饲育成绩和经济性状分析,认为菁松、皓月的主要经济性状没有改变,仍保持推广初期的饲育成绩水平,且某些经济眭状有所提高;同时阐述了菁松、皓月品种的种性维持及系统改良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家蚕母种继代蛾区选择方法对种性维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保持生产实用家蚕品种的优良性状,在家蚕母种继代繁育中采用5种选择方法选择继代蛾区,探讨种性维持效果。分析8年12代及F1代的成绩表明:所有性状以保持种性为主,采用选留平均数上下1个标准差范围内蛾区的稳定化选择和以茧丝质指标在平均数-0.5~1.0标准差范围内选择,并结合健康性指标选留高值的综合选择,有利于家蚕母种的种性维持。  相似文献   

16.
2016年5月在越南河内饲养了三个中国家蚕品种粤蚕6号、华康2号和两广二号,通过对发育经过、蚕期生命力、蛹期生命力、茧质性状和茧丝品质等指标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三个蚕品种在越南夏季进行饲养时,适应能力均有待提高.综合各项性状,三个品种中以粤蚕6号的综合性状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桑蚕新品种苏秀×春丰与春蕾×锡方和菁松×皓月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对照: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茧质成绩优良,丝质成绩优,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是一对高产、高效、优质的新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优良家蚕品种的推广应用是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它们相对稳定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为该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一个蚕品种在推广应用数年后原有的优良性状会逐渐下降,如孵化欠齐、强健性下降、茧质成绩下降、繁育系数降低等,这就是专业所称的品种退化现象。因此,蚕种繁育人员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春秋两季,分别对4对家蚕新品种进行了农村饲养比较试验,调查了各品种蚕期饲养性状、茧丝质成绩等,了解其性状特点以及对湖北蚕区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并分析农村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沈建华  丁农  邱萍 《中国蚕业》2002,23(1):27-29
菁松×皓月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春用蚕品种,因为其茧丝质成绩优良,多年来一直是浙江省春蚕当家品种.但近几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氟化物污染严重,菁松×皓月由于其耐氟能力较弱,时常出现氟化物中毒现象,造成蚕茧欠收.能否对菁松×皓月进行改良,在保持其茧丝质优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耐氟能力,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报道,林昌麒等通过对200多个资源品种进行耐氟性鉴定,发现了带耐氟显性主效基因的载体品种T6,用T6与菁松、皓月原种杂交,再连续回交固定,已经选育出耐氟改良品种菁松F×皓月F,该品种在保持原菁松×皓月主要优良经济性状的同时,耐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龄耐氟在90mg/kg以上.2000年春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引进菁松F×皓月F进行耐氟性测定及常规饲养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