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面积为0.67 hm2的稻田中,2014年4月投放外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苗种176 kg,至2014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47 kg,平均利润22 618元/hm2;2014年8月从原稻田养殖的商品泥鳅中选留18 kg,进行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共获鳅苗2.9万尾,总重58 kg,越冬后继续养殖至2015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54 kg,平均利润32 767元/hm2。结果表明,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模式优于泥鳅购苗养殖模式,操作简便,省去了苗种购买费用,仅增加了催产药品费和孵化用具费用计860元,养殖商品泥鳅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玉芳 《农技服务》2011,28(5):681-681
从稻田改造、水稻栽培、泥鳅苗种培育、稻田商品鳅养殖、稻田捕鳅及种鳅越冬几个方面总结了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稻田养成鳅,可以利用稻田优越的生态条件,给泥鳅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稻田正常施肥可繁育很多天然动植物性饵料,如底栖动物、小型甲壳类扁螺、水生昆虫和高等植物碎屑等,可降低人工投饵料量,益于泥鳅生长。泥鳅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氧气,有益于水稻生长。在稻田成鳅养殖过程中,剩余的残饵和泥鳅排泄的粪便,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当地气候和种植方式的稻鳅共生养殖模式,为推广生态养殖稻田泥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两个试验点,各用0.667公顷稻田作为实验基地,每间隔50cm开挖一条养殖沟进行稻田泥鳅生态养殖,对养鳅稻田的标准、养殖密度、饲料投喂技术、水质管理、捕捞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形成标准化的养殖模式。【结果】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不减产的前提下,泥鳅每亩可销售逾100kg,养殖的效益每亩基本超过1500元。【结论】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效益明显,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场地选择、池塘处理、水质管理、鳅苗放养、鳅苗管理、水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对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养殖户进行稻田泥鳅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佳品,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泥鳅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泥鳅前景广阔。2015年,我们选择福建省浦城县文瑞养殖专业合作社泥鳅养殖基地的两口面积均为3亩的池塘进行对比试验,1号塘口投放台湾泥鳅开口苗直接养成鳅;2号塘口投放台湾泥鳅寸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1号塘口亩收益3.33万元,成活率40.8%;2号塘口亩收益3.35万元,成活率94.6%。  相似文献   

9.
在稻鳅生态种养结合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筛选优质高抗高产水稻品种以及充分利用泥鳅养殖沟种植南湖菱,不仅达到了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净化了泥鳅的养殖水质;该立体生态模式,年产值达到 32.313 万元·hm-2,效益可达 18.123 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美称,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稻田养鳅、鳅稻共生可谓一举多得。河南省范县地处黄河滩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利用稻田和废弃坑塘放养野生泥鳅苗,每年养殖的1000多吨小泥鳅全部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千万元。图为范县陈庄乡胡屯村村  相似文献   

11.
赣榆县从2001年开始规模养殖泥鳅,经过7年的发展,2008年全县养殖面积达2.1万亩,年产商品鳅约4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成品鳅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被誉为远近闻名的“泥鳅之乡”。  相似文献   

12.
在面积4 hm~2的稻田中进行了晚稻-虾-鳅耦合养殖试验,利用冬闲稻田除野期间向稻田中移植水草,并根据克氏原螯虾和泥鳅的上市规格、生长周期、生活习性等特点,采用不同设备进行克氏原螯虾和泥鳅的捕捞与分离。结果表明,共收获晚稻30 210 kg、克氏原螯虾5 516 kg、泥鳅1 860 kg,平均渔获量1 844 kg/hm~2,平均利润40 852元/hm~2。  相似文献   

13.
美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稻蛙共生养殖技术,美蛙产量达25 975 kg/hm2,产值达34.3万元/hm2,平均利润15.7万元/hm2。水稻平均产量8 000 kg/hm2,利润16 300元/hm2。该模式可缩短美蛙养殖周期,饵料系数由1.2下降至1.0,回捕率98%。  相似文献   

14.
池塘集约化养殖泥鳅,不仅投入少,见效快,劳动强度轻,而且泥鳅发病率低,生长快,群体增产幅度高。2000~2004年,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养鳅专业户赵金忠,采取人工捕捞天然野生鳅苗与人工繁殖泥鳅苗种结合,利用6670平方米(10亩)稻田养殖泥鳅,稻田育蚓(水丝蚓,俗称“红虫”)养鳅,取得显著成效。2005  相似文献   

15.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泥鳅对水体的适应性强,繁殖较容易,成活率高,养殖方法简单,经济效益较好,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泥鳅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稻田养泥鳅可以作为稻田生态渔业的一个组成部份,本文着重介绍下稻田泥鳅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和笔者多年稻田养殖真泥鳅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田间设施改造、中稻品种选择及插播、鳅苗放养、日常管理以及收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泸县海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藕鳅立体种养面积1000050m~2,莲藕产量940kg/667m~2,套养台湾鳗鳅760kg/667m~2,藕池套养的泥鳅品质好价格可高于普通泥鳅4~6元/kg,平均增收5000元/667m~2,藕增产、鳅增收效益显著。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对养殖泥鳅很感兴趣,想在自家庭院养殖,请告诉泥鳅的市场前景,详细的养殖技术,谢谢 ! 丰城市孙渡乡邹家村李欢 李欢农友:   现将你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泥鳅,俗称鳅鱼,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兼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被称为水中珍品。产品畅销国内,亦销往日本、韩国。泥鳅已成为农民喜爱养殖的对象。   泥鳅,食性杂,适应能力强,人工养殖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在土池、稻田和庭院中养殖。一般每平方米产泥鳅 3- 5公斤,利润 10元以上。   一、人工繁殖技术   (一 )亲鳅的培育   1.亲鳅的选择:选…  相似文献   

19.
泥鳅稻田原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养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的稻田环形沟中,架设简易的泥鳅产卵孵化箱和育苗箱,进行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稻田原位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泥鳅人工催产率78.6%,受精率84.5%,共孵化出苗约18.24万尾,孵化率60.8%。经过13 d的培育后,获得规格5 cm左右的鳅苗2.90万尾,育苗成活率16.0%。  相似文献   

20.
台湾大种泥鳅是继河蟹之后一个让农民致富的新亮点,分为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2种模式,预计盘锦市2017年总推广养殖面积将达到2 666.67 hm~2左右。本文主要对台湾大种鳅生态养殖气象服务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台湾大种鳅的生态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