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筛选出拮抗黄瓜枯萎病的生防细菌,从甘肃省22块多年连作黄瓜的枯萎病发生地块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并且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的6株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施用L1-3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4.71%,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对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十字花科专化型、辣椒腐霉菌、辣椒灰葡萄孢菌、辣椒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茄链格孢均有较强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健康番茄植株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WXCDD5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丝生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可以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29%和94.0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防效分别为66.23%和69.45%;拮抗试验显示,该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53.04%~94.59%;促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用浓度为10~6 cfu·mL~(-1)的菌液浸种处理,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80.0%和62.57%。用菌液(10~7 cfu·mL~(-1))灌根处理的番茄幼苗,其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用菌液(10~7 cfu·mL~(-1))浸泡番茄果实可防止腐烂且对果实营养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肥对辣椒促生长及疫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A21-4、G15-7和G28-6为试材,配制成不同配比单剂微生物肥(AF、BF、CF)和混合微生物肥(ABF、ACF、BCF、ABCF)施用于辣椒,探讨微生物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及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微生物肥均显著促进辣椒的生长,微生物肥(BF)对辣椒苗期株高和茎粗的促生效果显著,比对照CK2分别提高11.17%和26.54%;微生物肥(AF、BF、ABF)处理显著增加辣椒根部干鲜重;微生物肥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AF、CF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最为显著,比CK2分别提高158.42%和155.12%;微生物肥(AF、ABF、ACF、BCF)处理显著增强根系活力,比CK2分别提高217.86%、235.71%、235.71%、239.29%。另外,供试微生物在辣椒根际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其定殖密度均达到106 cfu/g以上,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BF、CF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植物根际促生菌普城沙雷菌A21-4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将A21-4菌悬液灌注到黄瓜根际土壤,调查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灌注A21-4能显著促进苗期和田间生育期黄瓜生长发育,并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产量和品质,黄瓜产量比对照增加32.22%,且黄瓜果实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同时,A21-4对黄瓜根际土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显著提高了黄瓜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还提高了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及黄瓜根际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拮抗青枯病菌的辣椒种子内生细菌为对象,研究并了解其促生功能多样性、促生效应等,为辣椒种子内生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测定了6株内生细菌的多样化生物学功能,进行种子催芽和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产IAA、溶磷、固氮、产嗜铁素是供试菌株中普遍具备的功能,6株内生细菌中有5株具有3种及3种以上的促生功能。所有内生细菌菌悬液均能显著地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壮苗指数,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辣椒种子内生菌菌株对辣椒具有较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具有开发微生物农药和菌肥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辣妹子和新羊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根际促生菌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2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其它4个菌株处理,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7.
以2株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A21-4和HG28-5菌株为试材,在穴盘栽培条件下,探究了2种菌株浸种处理对辣椒出苗、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生态的影响,以及其在辣椒根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A21-4和HG28-5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出苗势,比对照分别提高40.54%和37.85%;同时,A21-4和HG28-5均显著促进辣椒苗期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各比对照增加65.49%和43.66%,根系活力各比对照提高77.91%和55.81%;此外,A21-4和HG28-5均显著提高辣椒根际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尤其是A21-4的脲酶活性比对照提高66.01%,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66.62%,HG28-5的磷酸酶活性比对照提高88.16%,速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67.53%。另外,A21-4和HG28-5均具有良好的根际定殖能力,在皿内采用双层滤纸法测定其定殖密度,分别为2.15×105 cfu/cm和4.75×105 cfu/cm,在穴盘育苗期间,A21-4和HG28-5在辣椒根部定殖密度各能维持105 cfu/cm和106 cfu/cm左右,在根际土壤能保持104 cfu/cm和105 cfu/cm以上的定殖密度。  相似文献   

8.
以白三叶草种子为试材,用ACC9-1脱氨酶促生菌的菌体悬浮液对白三叶草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用夹板法种植于不同浓度氯化钠胁迫的溶液中(水培),检测了不同处理下白三叶草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了促生菌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处理浓度的升高,白三叶草幼苗受到的胁迫程度不断增加,当加入促生菌时,胁迫程度降低。说明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加入对白三叶草幼苗的盐害有缓冲、调节和适应的作用,因而对降低白三叶草幼苗盐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寿研11-3"番茄和"二苠"茄子幼苗为试材,采用拌土和喷雾方式配套使用根际促生菌制剂YHN,研究了根际促生菌YHN对2种作物生长势的影响,以明确根际促生菌YHN在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根际促生菌制剂可以显著增加番茄和茄子的株高、叶面积、根部鲜重和地上部鲜重,由此可见其促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周波  代金霞 《北方园艺》2017,(21):122-129
以柠条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CAS(铬天青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根际促生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测定菌株解磷、固氮、产IAA(吲哚乙酸)和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等促生活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验证菌株Fe11对柠条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4株产铁载体根际促生菌,其中6株菌具备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所有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源性与假单胞菌达到99%~100%,假单胞菌属细菌是柠条根际产铁载体的优势菌群。多数菌株兼具2种以上促生活性,菌株Fe9、Fe11和Fe13表现出多种促生潜能。回接试验证实,接种菌株Fe11使柠条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长17.25%、6.68%、17.75%、42.51%和20.67%,表明菌株Fell对柠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验针对甘蓝未熟抽薹现象,通过对京丰1号甘蓝6~7片真叶期、12片真叶期2个阶段进行爱多收、矮壮素、比久、多效唑4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的处理,结果表明,在6~7片真叶期喷施4 500 mg/L的比久,抗抽薹能力最强,抽薹率为6.25%,比喷清水低50.4个百分点.12片真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2.
红蓝绿LED 延时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选择白光(W)及红光(R)、蓝光(B)、绿光(G)3 种LED 光源组成6 种不同比例组合光R9B1(9∶1,灯的数量比,下同)、R8B2、R7B3、R9G1、R8B1G1、R7B2G1,研究不同LED 光源延时补光对冬春季日光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照LED 光源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其中R7B2G1 的效果最为显著,与不补光对照相比,茎粗增加27.42%,全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17.84%、30.91%,壮苗指数提高57.61%;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等也显著提高。综上,在红蓝光源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绿光,能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番茄穴盘育苗株型化学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穴盘育苗条件下 ,利用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幼苗进行了株型调控试验 ,以便实现适当加大苗龄与壮苗的协调统一。结果表明 :CCC和PP333对控制株高及提高秧苗质量有积极作用 ,浇灌浓度分别以 2 5和 10mg·L- 1的秧苗G值和壮苗指数较高 ,与对照相比 ,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抗寒性等生理活性显著提高 ,体内大量元素的含量增加 ,且抑制后效应均不明显 ,CEPA则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周期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L24DO、L14D10和L9D15)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状况、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葫芦幼苗叶面积、茎粗、生长速率、根冠比、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是24 h光照处理的最高,其次是15 h光照处理,9 h光照处理最低.长日照促进西葫芦幼苗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5.
光质对西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品种青峰为试验材料,在人工光植物工厂育苗条件下,研究光质对西瓜幼苗的生长 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探索提高育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的高效人工光质环境。结果表明:与传统育苗光源荧光灯(CK)相 比,光质5R/4B/1Y(红光150 μmol·m-2·s-1,蓝光120μmol·m-2·s-1,黄光30μmol·m-2·s-1)处理下的西瓜幼苗矮壮、茎粗增 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较佳的育苗优势,可推荐作为西瓜人工光育苗较优的光质 配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具有6个无毒基因不同表现型且处于萌发中的静孢子时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构建4个混合池, 通过cDNA2AFLP分析, 共获得85个与无毒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 其中与无毒基因Avr1、Avr2、Avr3-Avr10-Avr11、Avr4 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分别为20, 28, 16和21个。将这些差异表达片段对20个晚疫病病菌个体进行无毒基因差异表达验证, 得到1 个无毒基因连锁群Avr3-Avr10-Avr11 的候选片段, 即A11T13Avr3-10-11S157; 无毒基因Avr4的候选片段2个, 即A24T19Avr4S122和A24T24Avr4S142。Blast分析表明: A11T13Avr3210211S157 与马铃薯晚疫病菌萌发孢子囊( germinating sporangium ) EST ( expressed sequence tag) 库中的序列PG001F10.XT7 同源; A24T19Avr4S122 与晚疫病菌萌发中静孢子( germinating cyst) EST库中的PH051G10.XT7部分序列完全一致, 而A24T24Avr4S142与PH051G10. XT7具有98%的同源性。这些结果将促进通过电子克隆并结合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技术获得全长的无毒基因Avr4。  相似文献   

17.
甜瓜高代自交系4G21抗蔓枯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瓜杂交组合4G21 × 3A832的F1、F3家系、BCs和BCr及其双亲为材料,分析了甜瓜蔓枯病抗源4G21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F1抗性水平低于抗病亲本,说明抗病基因在F1表现为不完全显性;BCs抗感分离比为1∶1,F3家系抗感分离比为3∶1,说明抗源4G21对蔓枯病的抗性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b-x,定位于甜瓜基因组分子图谱LG1连锁群上,与其两侧的SRAP标记位点me45em42-4、me45em2-3、me45em2-4和me3em42-4、me3em42-3紧密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 cM和3 cM。  相似文献   

18.
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了相同光照强度(150μmol·m-2·s-1)下,不同红蓝LED组合光源(R/B=7∶1、R/B=7∶2、R/B=7∶3)对葫芦和南瓜幼苗生长和生理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葫芦幼苗在LED组合光源R/B=7∶1、R/B=7∶3下,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南瓜幼苗在LED组合光源R/B=7∶2、R/B=7∶3下,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另外,在LED组合光源R/B=7∶3下,葫芦、南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可知,LED组合光源R/B=7∶3最适合培育南瓜和葫芦幼苗。  相似文献   

19.
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感病辣椒品种(系)为试材,从接种浓度、调查时间、接种植株苗龄、接种后发病条 件、接种植株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抗白粉病 的最佳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为:用含孢子1×104个·mL-1的菌悬液接种,接种15 d后进行抗病性鉴定,15 片真叶期为接种鉴定苗龄,接种后黑暗保湿24 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60 %~85 %, 夜间温度16~18 ℃,相对湿度95 %~100 %的环境条件适宜白粉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20.
芍药开花过程中花色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引种的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二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2)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素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瓣中色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红色减退,彩度变小,颜色由红紫(N57A)变为淡紫红色(75C)。从其花瓣中共检出6种花青苷,4种黄酮苷和15种黄酮醇苷。其中两种花青苷(芍药花素–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丙二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两种黄酮苷(木犀草素–7–没食子酰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阿拉伯糖苷)和13种黄酮醇苷在芍药中属首次报道。分析结果表明其花青苷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约占总花青苷含量(total anthocyanins content,TA)的93.93%;其花黄素(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的主要成分是山奈酚–3–葡萄糖苷,占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es content,TF)的48.78%。不同的开花阶段,从露色期到松瓣期TA含量略增加,松瓣期后开始降低,TF则先略减少后增加。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与花色变化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