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植物体可溶性糖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植物体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定容前添加活性炭并持续吸附一定时间的叶绿素等有色物质,对目前测定植物体内可溶性糖采用的普遍方法——蒽酮比色法进行改进。[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较,采用该研究改进的植物体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测得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20%左右,提高了准确性。[结论]该研究改进的可溶性糖测定技术可提高测定含有色物质植物器官可溶性糖的准确性,有助于对植物体内碳代谢的变化进行精确预测,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可溶性糖积累、可溶性糖种类、糖的转运、糖信号及糖对成花基因表达影响等几方面,概述糖对植物成花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王喜勇  王成云  魏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27-1428,1434
[目的]分析梭梭属植物在荒漠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对高温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以生长在新疆极端干旱胁迫环境下的梭梭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内游离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在干旱胁迫初期,梭梭属植物同化枝内可溶性糖和游离Pro含量明显较高,6~8月随着持续高温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和游离Pro含量逐渐下降,保持较低水平,而仅在生长季末期(9—10月)胁迫减弱时又缓慢回升,可溶性糖和游离Pro含量的渗透调节作用适应于较弱的干旱胁迫。[结论]在整个生长季内,梭梭属植物可溶性糖对高温干旱反应敏感,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中,是人体发热的主要来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水果中的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和蔗糖等,本文对各种水果中可溶性糖种类及含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两种早春植物为实验材料,设置对照组,在早春短命植物苗期对其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的盐胁迫,探究盐胁迫下不同植物幼苗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4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耐盐机理。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都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3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期间叶片水分及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研究了卫矛科3种常绿阔叶植物在保定越冬期间叶组织水分及可溶性糖、淀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越冬进程,叶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水分饱和亏缺,束缚水/自由水逐渐增大,温度达最低后这些指标开始恢复。越冬期间3种植物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淀粉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水分含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季节性动态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发育及越冬适应性具有高度一致性。文中对所测指标在植物越冬期间的生理意义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两种早春植物为实验材料,设置对照组,在早春短命植物苗期对其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的盐胁迫,探究盐胁迫下不同植物幼苗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4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律,了解耐盐机理。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都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种类彩叶植物在中重度盐碱地上的表现,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6种常见彩叶植物(金叶槐、金叶榆、紫叶李、紫叶矮樱、红叶碧桃、红叶臭椿)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植物生理特性。结果显示:金叶槐的SOD活性最高,金叶榆的POD活性最高,它们的丙二醛含量最低。紫叶李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紫叶矮樱的丙二醛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最低,红叶碧桃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红叶臭椿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综合分析显示,在中重度盐碱地上6种彩叶植物的生长由强到弱依次为:金叶榆与金叶槐、红叶碧桃与红叶臭椿、紫叶李、紫叶矮樱。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岩生植物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和丛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 comosum)为研究材料,以目前最常用的护坡植物之一狗牙根(Cynodon dactlylon)作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两种野生岩生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0,-5,-10,-15,-20℃)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丛毛羊胡子草、金发草和狗牙根等3种植物的电解质渗出率均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在5种处理温度下,丛毛羊胡子草电解质渗出率均低于金发草和狗牙根,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金发草和狗牙根;半致死温度均低于金发草和狗牙根;3种植物的电解质渗出率在12月低于8月,而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即12月高于8月。这一结果说明3种植物中丛毛羊胡子草的抗寒性最强,且自然温度缓慢降低有利于3种植物抗寒能力的诱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8种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对8种含笑属植物进行越冬适应性观察,并对叶片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越冬性观察,抗寒性排序结果为:台湾含笑>深山含笑>含笑花>金叶含笑>阔瓣含笑>乐昌含笑>峨眉含笑>川含笑.各树种的生理指标与其所处的时期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自然温度先降低后回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SOD、MDA都有相应增加和降低,并且这种生理指标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变化与材料抗寒性关系密切,表现为树种抗寒能力越强,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增加幅度越大,而抗寒能力弱的树种则相反.MDA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规律相反,即表现为树种抗寒能力越强,MDA含量增加幅度越小,而抗寒能力弱的树种则相反.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及其含量多少与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有一定关系.而SOD变化与含笑属植物的抗寒性关系不大.用5个抗寒生理指标比较的8个树种抗寒性结果与越冬适应性观察的抗寒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诱导菊花成花及成花逆转过程中生理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菊花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RNA和DNA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日照处理的菊花未形成花芽,始终保持营养生长,其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RNA和DN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一直保持较稳定水平。短日照处理的菊花叶片可溶性总糖和蔗糖比长日照处理减少,可溶性蛋白质、RNA和DNA含量都比长日照处理增加。先短日照后长日照处理的菊花在短日照期间形成的花芽在转入长日照时花芽停止发育和膨大,最终未开花,其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比长日照处理减少,处理第15d以后比短日照处理增加,而蔗糖、可溶性蛋白、DNA和RNA含量比其它处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薛艳  王超  王沛芳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33-11934
[目的]为环境检测中评价芦蒿和黄花水龙被镉和铅污染的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蒿和黄花水龙的幼茎为材料,预处理后分别置于含镉或铅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Cd^2+浓度设0、1、5、10、20、50μmol/L;Pb^2+浓度设0、1、10、20、50、100μmol/L,处理7d后,测定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芦蒿根系中可溶性含糖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同一镉处理下。黄花水龙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用铅处理时,2种植物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镉和铅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结论]2种植物根系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敏感,可将其作为检测重金属毒害的一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鸡爪槭黄色品种叶片转色期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爪槭、金陵黄枫和荷兰黄枫为材料,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叶片秋冬转色期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比较不同试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期间3份试材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与花色素苷之间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化杀1号对棉花可溶性糖淀粉及叶绿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化学杀雄剂1号对棉花叶片和花药中可溶性糖、淀粉以及叶片中叶绿素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杀雄剂1号后,棉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叶绿素减少,花药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杀雄剂中添加脯氨酸以及混合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等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接近对照水平;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仍然高于对照;花药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仍然低于对照。表明对棉花使用杀雄剂后,阻碍了叶片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运输,进而导致花药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缺乏,造成花粉发育成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亏缺,这可能是棉花杀雄剂的杀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估算了辣椒雄性不育杂种一代农艺性状与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含量间、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及花蕾或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性较强 ,游离脯氨酸和IAA含量与果实性状间相关密切。花蕾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 ,IAA含量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密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在花蕾和叶片中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IAA、ABA、ZR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冻害胁迫对小麦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冬季冻害条件下,幼穗发育不同阶段的小麦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等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冻害胁迫期间,植株幼穗发育进程快(播期较早)、且受冻害较重的豫麦34号和郑麦902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幼穗发育进程慢(播期较晚)、受冻害较轻的品种豫农949和偃展4110,表明其适宜作为胁迫过程中小麦抗冻性的鉴定指标。冻害胁迫期间,4个小麦品种不同幼穗发育植株的叶片内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均比寒流来临之前增幅大,幼穗发育进程快且受冻害较重的豫麦34号和郑麦9023品种,这2种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幼穗发育进程慢、受冻较轻的豫农949和偃展4110,推测这2种物质不宜作为小麦抗冻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特性与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关系,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测定烟叶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分析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烟叶移栽后65~115 d的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烟叶成熟(移栽后95 d)时,各可溶性糖(蔗糖除外)含量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双峰波动变化,烟叶成熟时蔗糖含量最低;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SPS和AI酶活性对烟叶中可溶性糖的积累贡献最大,当烟叶由适熟至过熟时,AI主要参与烟叶的糖代谢调控,而SS和SPS则对蔗糖的积累起重要作用; Nt INV基因在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调控作用较大,而Nt SS和Nt SPS基因则在烟叶适熟至过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糖代谢相关基因通过分子层面调控相关酶活性进而调控烟叶的糖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pH值对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甘蔗育苗及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1号(GT21)和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品种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pH值下甘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在pH4.5~7.5范围内的培养液对甘蔗幼苗的生长和发育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而在pH6.0时两个甘蔗品种幼苗株高最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表明在此pH值下甘蔗蔗株各种生理代谢高度协调。【结论】甘蔗生长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pH6.0为甘蔗幼苗生长的最适pH值。  相似文献   

19.
掌握唐古特白刺叶片形态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利于白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为探讨白刺叶片形态与营养物质含量在地域、采样点间的差异,选择荒漠化草原(乌拉特中旗)、草原化荒漠(磴口)、典型荒漠(民勤)不同采样点分布的唐古特白刺为对象,测定叶片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厚度,以及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还原性糖、粗灰分、粗纤维6种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形态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地域、生境间差异明显。不同地域相同生境的白刺叶片中粗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干旱指数低的区域,白刺长势良好,叶片增长、增厚,营养物质含量高;生长地土壤具明显盐渍化现象时,叶面积减小、长度缩短、厚度增加,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含量降低,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