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利于实验室来源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生长的培养基,优化雨生红球藻内虾青素的积累条件。[方法]选用7种培养基对4株雨生红球藻分别进行培养,筛选出最适于4种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探究雨生红球藻在光胁迫、高盐、缺氮3种条件下诱导虾青素积累情况。[结果]4个不同雨生红球藻藻株在配方A培养基中的生物量比其他6种试验培养基的生物量高1.65~7.30倍;在优势培养基配方A中,HP3的生物量最大,可达7.13×106个/m L; HP3在缺氮的胁迫条件下,虾青素产量最高,可达21.05 mg/L,比光诱导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07倍,比高盐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64倍。[结论]该研究中最适于试验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是配方A,当胁迫条件为缺氮10%时虾青素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速率和虾青素积累量决定着雨生红球藻商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建立提高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新方法。[方法]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分别以乙酸钠和二氧化碳为碳源,添加少量乙醇,探讨乙醇和碳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效应。[结果]添加乙醇显著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BG-11+乙酸钠)+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生长迅速,在第4天细胞密度上升到1.587×106 cells·mL~(-1),而对照组(BG-11+乙酸钠)在第8天细胞密度才上升到1.187×106 cells·mL~(-1)。(BG-11+乙酸钠)+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在第14天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达2.74g·L-1和3.51%(干重),分别是对照组的2.98倍和1.7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样,(BG-11+CO2)+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在第6天细胞密度上升到1.236×106cells·mL~(-1),在第14天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达2.59g·L-1和3.1%(干重),均高于对照组(BG-11+CO2)的生物量(0.7g·L-1)和虾青素含量(1.43%,干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添加乙醇提高雨生红球藻生长速率和虾青素积累量的简单易行规模化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一株新分离雨生红球藻的适宜生长条件,以藻细胞密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子试验方法,获得该株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培养温度和接种密度分别为105 μmol/(m2·s)、21 ℃和 7.5×104 cells/mL。然后采用响应曲面法(RSM)耦合Box-Behnken设计,建立了预测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的二次多项式方程,培养光照强度、温度和接种密度及其二项式对雨生红球藻细胞培养密度有着显著影响。各因素影响强弱的顺序:接种密度>光照强度>培养温度。响应曲面法获得雨生红球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20 μmol/(m2·s),温度20 ℃,接种密度9.25×104 cells/mL,在此组合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可达45.08×104 cells/mL,比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高藻细胞密度高出6.9%。  相似文献   

4.
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抑制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雨生红球藻Haemafococcus pluviali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24h时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不产生抑制的最高质量浓度为50μg/mL,致使雨生红球藻完全死亡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80μg/mL.随时间的延长,雨生红球藻对恩诺沙星的耐受力增强.24、48h时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EC50分别为119.67和152.29μg/mL.在天然水体中恩诺沙星不会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造成直接的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大规模工业生产适用的虾青素提取方法。[方法]从原料的状态入手,采用常规的有机溶剂——丙酮作提取剂,对新鲜雨生红球藻膏和干藻粉中虾青素的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目前采用的提取条件,从干藻粉中得到的虾青素提取率为新鲜藻膏的2倍多。[结论]烘干后的雨生红球藻在虾青素的提取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0.15、0.30、0.75、1.50 g/L 4种不同硝酸钠营养浓度条件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该试验条件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起始积累期和后期积累量的影响,以寻找既能使雨生红球藻在氮源用尽后细胞密度达到或接近最大,同时又能最快直接进入虾青素积累阶段的硝酸钠营养添加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硝酸钠浓度为0.15 g/L时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状况最好,细胞浓度最高可以达到5.19×105个/ml。此条件下细胞尚未停止生长即已有细胞开始积累虾青素,变红(培养的第23天)。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以丙酮提取虾青素,硝酸钠浓度为0.15 g/L时,最终虾青素浓度达到19.136 mg/L,是其他硝酸钠浓度下的虾青素含量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条斑紫菜凝集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赛昆  张林维  胡赛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97-19900
[目的]研究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凝集素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条件,并测定凝集素的性质。[方法]以比活力为指标,研究了缓冲体系、固液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对条斑紫菜凝集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确定了分离的最佳条件。以血凝集活性为指标,测定了凝集素的糖专一性、2价阳离子依赖性、温度及酸碱稳定性等性质。[结果]固液比为1∶5的Tris-HCl(25 mmol/L,pH值7.5)缓冲液在40℃条件下提取20 h得到的提取液具有最高比活力。条斑紫菜凝集素在50℃条件下加热30 min后活性保持不变,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最适作用pH值为7~9。该凝集素能够与麦芽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木糖结合,其中与麦芽糖的结合最强,凝集活性依赖Ca2+、Mg2+等2价阳离子。[结论]为阐明条斑紫菜的免疫机制及其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凝集素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条件,并测定凝集素的性质。[方法]以比活力为指标,研究了缓冲体系、固液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对条斑紫菜凝集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确定了分离的最佳条件。以血凝集活性为指标,测定了凝集素的糖专一性、二价阳离子依赖性、温度及酸碱稳定性等性质。[结果]固液比为1∶5的Tris-HCl(25mmol/L,pH值7.5)缓冲液在40℃条件下提取20h得到的提取液具有最高的比活力。条斑紫菜凝集素在50℃条件下加热30min后活性保持不变,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最适作用pH值为7~9。该凝集素能够与麦芽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木糖结合,其中与麦芽糖的结合最强,凝集活性依赖Ca2+、Mg2+等二价阳离子。[结论]该研究为阐明条斑紫菜的免疫机制及其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亚铁离子、醋酸盐和双氧水三种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交叉影响和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盐缺乏的前提下,添加45 mM醋酸盐和450 μM亚铁离子,25 ℃,24 h连续光照,6 000 lx光强下进行逆境胁迫诱导,能够大大缩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周期,比空白对照提前一个月使藻细胞完全变红(显微观察).但诱导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藻细胞白化,自溶或破壁死亡,虾青素产量比空白对照下降了7.4%;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说明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可能以蛋白质的消耗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亚铁离子、醋酸盐和双氧水三种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交叉影响和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盐缺乏的前提下,添加45 mM醋酸盐和450 μM亚铁离子,25 ℃,24 h连续光照,6 000 lx光强下进行逆境胁迫诱导,能够大大缩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周期,比空白对照提前一个月使藻细胞完全变红(显微观察).但诱导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藻细胞白化,自溶或破壁死亡,虾青素产量比空白对照下降了7.4%;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说明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可能以蛋白质的消耗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刀豆凝集素的血凝活性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刀豆凝集素提供依据。[方法]从豆科植物刀豆属(Canavalia)中Canavalia ensiformis(L.)DC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刀豆凝集素(Concanavalin A,简称ConA),进行血凝活性测定,并对其部分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胰蛋白酶修饰人血(A型)红细胞来检测ConA凝集活性时,发现其活性提高了8倍。ConA对人A、B、O、AB型及供血动物(兔,鸡,鸭,鸽,鲤、鲫鱼)的血红细胞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凝集活性,无供体细胞专一性或血型专一性;D-葡萄糖和D-甘露糖是ConA的专一性结合糖。ConA是一种对热较稳定的凝集素,40℃以下时ConA很稳定,80℃以上保温20 min后,血凝活性完全丧失。在pH值范围5.8~8.3,ConA的凝集活性较高,在pH>11.9时,凝集活性完全丧失。变性剂脲浓度达到0.4 mol/L以上时,ConA的凝集活性可完全丧失。[结论]该研究对今后系统阐明其生物学作用,扩大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鲤鱼、鳙鱼、武昌鱼这3种常见淡水鱼类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鲤鱼、鳙鱼、武昌鱼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武昌鱼与鳙鱼、武昌鱼与鲤鱼的遗传距离相近,分别为0.654 70、.652 2,而鲤鱼与鳙鱼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5873。[结论]鲤鱼、鳙鱼间的亲缘关系比武昌鱼、鳙鱼,武昌鱼、鲤鱼之间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13.
洋葱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洋葱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试验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对患典型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采取口服和泼洒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果]洋葱不同用药浓度对患病草鱼治愈率不同,其中口服法以药饵在饲料添加为1.0%~2.0%,遍洒法以药物浓度为2.0~5.0 g/m3时效果较好,治愈率可达70%~90%。[结论]表明洋葱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有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锦州市淡水鱼中铅的含量。[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淡水鱼中铅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白鱼、鲫鱼、鲇鱼、花鲢和鲤鱼的含量未超标;黑鱼、白鲢中铅的含量超标。[结论]该研究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对台湾棘带吸虫引起的鲤鱼幼鱼急性鱼鳃传染病(开放性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验初期,将1620条鲤鱼幼鱼(70日龄)鱼鳃自然感染台湾棘带吸虫,随后分成4组,分别采用CuSO4、福尔马林和吡喹酮不同方式处理6周,与对照(自然喂食、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比较防治鲤鱼幼鱼急性鳃传染病的效果.[结果]感染台湾棘带吸虫的幼鱼生长缓慢,其身长和体重增长均较慢.施药后,幼鱼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感染强度减少.在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添加50和75 mg吡喹酮喂食幼鱼5d,可以杀死鱼鳃中所有的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且鱼鳃恢复正常;面使用25 mg吡喹酮,仅有35%的后期囊幼虫死亡.所有不同浓度CuSO4处理(0.3、0.4和0.5mg/kg冲洗浸泡24 h及以3.0、4.0和5.0 mg/kg冲洗浸泡10m)和福尔马林处理(20、25和30 mg/kg冲洗浸泡及200、250和300 mg/kg短时间冲洗浸泡)均不能杀死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结论]经普通化学药剂CuSO4或福尔马林冲洗浸泡,不能防治由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引起的鲤鱼开放性鳃病,但50~75 mg吡喹酮/kg饲料可以在5d内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体内汞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鱼类体内的汞含量。[方法]采集锦州市农贸市场销售的10种淡水鱼,10种淡水鱼的样品均为4个。洗净,晾干,捣碎后,进行样品的消化处理,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汞含量。[结果]白鲢鱼、武昌鱼、鲶鱼、黑鱼、草鱼、鲤鱼、胖头鱼、罗非鱼、花鲢鱼、鲫鱼样品中汞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19、0.1850、.206、0.163、0.148、0.2290、.230、0.173、0.1630、.187 mg/kg。[结论]10种淡水鱼的汞含量平均值为0.230 mg/kg,均符合食品中有害元素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洋葱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效果试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nion on bacterial rotted gill disease in grass carp was researched[Method]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taking medicine through oral and spraying was used to cure sick grass carp for 1 period of treatment in room under artificial conditions.[Result]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onion generated different cure rates.When the combination was adding 1.0%-2.0% medicine into feed and spraying 2.0 g/m3-5.0 g/m3,the curative result was the best with cure rate was 70%-90%[Conclusion]The onion was effective on curing bacterial rotted gill disease in grass carp and could be taken as curative medicine.  相似文献   

18.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草鱼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发病季节长、流行广,常造成大批鱼,尤其鱼种的死亡,给草鱼养殖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该病在疾病防治上多采用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和水环境药物残留,与健康、无公害养殖的现代渔业养殖主题相背。为此,笔者选择洋葱作为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9.
以非洲山毛豆种子为材料,通过热稳定性试验、酸碱稳定性试验、糖专一性试验及金属离子试验对其凝集素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大于70℃,凝集素活性全部丧失;凝集素在pH5.8~9.1范围内具有凝集活性;凝集素的抑制糖主要是乳糖、蔗糖,而D-半乳糖、海藻糖和麦芽糖对其完全没有抑制效果;山毛豆种子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活性依赖于Ca2+和Mg2+,Mn2+对山毛豆种子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开展唐鱼转自源基因研究提供基本构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唐鱼生长激素基因(GH)全长cD-NA序列,同时利用PCR克隆了唐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基因组(gDNA)序列。[结果]序列分析表明:唐鱼GH cDNA的5非编码区为64bp,3非编码区为448 bp,开放阅读框(ORF)633 bp,共编码210个氨基酸,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应用MEGA 3.1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唐鱼GH cDNA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近缘鱼种(草鱼、青鱼、鳙鱼、鲤鱼、斑马鱼等)的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草鱼和鳙鱼的同源性高达98%。该研究获得的唐鱼生长激素基因的gDNA序列共有1403 bp,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外显子大小分别150、117、162、204 bp;3个内含子都以GT开头、AG结尾,符合GT-AG法则。[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构建自源GH基因构件,进行唐鱼的转自源GH基因研究,培育出生长快、体型大的唐鱼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