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贮处理对玉米秸秆、甘蔗尾梢和木薯渣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以质量比(鲜玉米秸秆、鲜甘蔗尾梢、鲜木薯渣为3∶1∶1)为微贮饲料原料。对照组CK不添加菌液、均匀混合、压实密封,试验Ⅰ组添加5‰的菌液、均匀混合、压实密封,试验Ⅱ组添加5‰的菌液、一层玉米秸秆、一层木薯渣、一层甘蔗尾梢、压实密封,试验Ⅲ组添加5‰的菌液、均匀混合、糖化48h、压实密封,试验Ⅳ组添加5‰的菌液、糖化48h,一层玉米秸秆、一层木薯渣、一层甘蔗尾梢、压实密封。发酵45d后,采样进行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饲料的气味、色泽、质地和水分差异不大,均达到优秀品级,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也相差不大(p0.05)。与对照组比,各试验组饲料的干物质含量稍有降低(p0.05);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2.15%、34.23%、32.23%和49.58%,均差异显著(p﹤0.05);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9.61%、16.24%、13.90%和19.81%,均差异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8.80%、17.17%、15.21%和23.54%,均差异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9.47%、19.70%、15.30%和26.64%,均差异显著(p﹤0.05);丁酸含量分别降低10.52%、26.31%和提高了31.57%、15.78%,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料的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饲料的乙酸含量相差不大(p0.05)。由此可知:微贮饲料原料添加5‰的菌液、糖化48h;一层玉米秸秆、一层木薯渣、一层甘蔗尾梢、压实密封发酵均能保证发酵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微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鲜玉米秸秆:鲜甘蔗稍:鲜木薯渣(3:1:1)为微贮饲料原料;对照组(CK不添加菌液),试验组为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经发酵45 d后,通过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和品质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饲料的气味、色泽、质地和水分差异不大,均达到优秀品级;各试验组饲料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组稍有降低,但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15%、34.23%、32.23%和49.58%,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61%、16.24%、13.90%和19.81%,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料的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饲料的无氮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料的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0.52%、26.31%,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料的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57%、15.78%,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80%、17.17%、15.21%和23.54%,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47%、19.70%、15.30%和26.64%,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微贮饲料原料添加5%的菌液、糖化48 h,一层玉米秸秆、一层木薯渣、一层甘蔗叶稍、压实密封发酵能保证发酵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微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降低微贮饲料粗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添加水平对育成期白水貂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取60只健康、体重[(0.83±0.09)kg]相近的(60±5)日龄雄性白水貂,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负对照组(Ⅰ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4%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Ⅱ组)、0.3%(Ⅲ组)、0.5%(Ⅳ组)和0.7%色氨酸(Ⅴ组)的试验饲粮,正对照组(Ⅵ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6%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水貂60~12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Ⅳ组、Ⅵ组平均日增重略高于其他各组。2)Ⅰ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Ⅵ组(P0.05)。Ⅴ组、Ⅵ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组、Ⅴ组、Ⅵ组尿氮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Ⅲ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Ⅳ组、Ⅴ组、Ⅵ组(P0.05)。3)Ⅰ组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异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丙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Ⅵ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Ⅳ组、Ⅴ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酪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半胱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Ⅴ组组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Ⅲ组、Ⅵ组色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精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综合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指标,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34%时,水貂饲粮色氨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3%(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52%)。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试验拟通过木薯渣和甘蔗梢育肥肉牛试验,对屠宰性状、胴体品质评价及品尝评分,为肉牛产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以木薯渣为基础日粮(Ⅰ组)和以氨化甘蔗梢为基础日粮(Ⅱ组)2个组,分别补给3.0 kg精料,每组7头未去势西杂公牛,育肥110 d后进行屠宰。[结果]表明:①Ⅰ组期末平均活重434.27 kg,平均...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平菇菌糠(P.SMS)的营养价值及饲用安全性。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探究不同比例平菇菌糠等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7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分别使用5%、10%、15%、20%、25%、30%P.SMS等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并评价不同颜色平菇菌糠的饲用安全性。结果显示,Ⅵ组、Ⅶ组绵羊48 h瘤胃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Ⅴ组、Ⅵ组、Ⅶ组绵羊瘤胃潜在产气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绵羊瘤胃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Ⅶ组(P<0.05)。发酵结束后,Ⅰ组、Ⅲ组绵羊瘤胃液pH值均显著低于Ⅴ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Ⅵ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Ⅶ组(P<0.05),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Ⅵ组瘤胃NH3-N含量均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最高,Ⅶ组最低。3种不同颜色P.SMS中霉菌毒素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研究表明,10%的P...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黄芪和党参茎叶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432羽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黄芪茎叶粉(Ⅱ组)、1%党参茎叶粉(Ⅲ组)、1%黄芪茎叶粉+1%党参茎叶粉(Ⅳ组)、2%黄芪茎叶粉+1%党参茎叶粉(Ⅴ组)、3%黄芪茎叶粉+1%党参茎叶粉(Ⅵ组),每个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Ⅳ、Ⅴ、Ⅵ组在1~21 d时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Ⅰ组相比,Ⅴ、Ⅵ组在22~42 d时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Ⅴ、Ⅵ组在22~42 d时的平均体增重显著升高(P<0.05)。(3)与Ⅰ组相比,Ⅴ、Ⅵ组在1~42 d时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Ⅲ、Ⅳ、Ⅴ、Ⅵ组在1~42 d时的平均体增重显著升高(P<0.05)。(4)各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5)与Ⅰ组相比,Ⅳ、Ⅴ、Ⅵ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玉米混合饲草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试验设置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玉米(折算为干物质)分别为1∶0(Ⅰ组)、7∶3(Ⅱ组)、3∶2(Ⅲ组)、1∶1(Ⅳ组)、2∶3(Ⅴ组)、3∶7(Ⅵ组)、0∶1(Ⅶ组)的7组混合饲草。选择体况中等、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4月龄小尾寒羊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不同比例的混合饲草,每组每天饲喂混合饲草30 kg,同时补饲精料8 kg,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Ⅳ组羊只均日增重0.198 kg,经济效益143.83元,较Ⅰ组分别增加8.79%(P0.05)和97.63元,较Ⅶ组分别增加54.69%(P0.05)和82.97元。说明苜蓿干草和裹包青贮玉米按适宜比例混合饲喂肉羊,可显著提高其日增重和经济效益,其中以1∶1配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酸汤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断奶日龄31 d,体重(5.34±0.86)kg的健康断奶仔猪5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1.5%、2%的酸汤,试验Ⅵ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复合益生菌,进行为期47 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前5 d,每组选留3头猪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的日均采食量(ADFI)分别显著提高了20.75%、27.86%(P<0.05),试验Ⅱ、Ⅲ、Ⅳ、Ⅴ、Ⅵ组的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试验Ⅴ组的腹泻率降低36.78%(P<0.05);试验Ⅱ、Ⅳ、Ⅴ、Ⅵ组的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14.63%、23.59%、16.62%、19.64%(P<0.05);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3.83%、16.29%(P<0.05),试验Ⅱ、Ⅳ、Ⅴ、Ⅵ组的尿素氮分别降低15.16%、16.70%、27.91%、25.05%(P<0.05),试验Ⅴ组的葡萄糖含量提高13.24%(P<0.05)。综上结果,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酸汤添加剂,可与商品复合益生菌取得大致相同的抗仔猪断奶应激效果,且预防腹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澳洲白种公羊不同精液剂型、不同输精部位对湖羊母羊受胎率的影响,在春夏季节选择体格健壮、无繁殖疾病、2岁左右的经产湖羊母羊2 431只,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冷冻精液(Ⅰ组)、4℃冷却精液(Ⅱ组)、鲜精(Ⅲ组)3种精液剂型和阴道底部(Ⅳ组)、子宫颈内口(Ⅴ组)、腹腔子宫角(Ⅵ组)3个输精部位进行人工授精,并对母羊受孕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精液剂型方面,Ⅰ组、Ⅱ组、Ⅲ组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6.5%、80.3%、87.8%,组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母羊受胎率分别为88.7%、95.4%、98.3%,Ⅰ组与Ⅱ组、Ⅲ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Ⅱ组与Ⅲ组间呈显著差异(P<0.05)。②在输精部位方面,Ⅳ组、Ⅴ组、Ⅵ组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72.9%、86.4%、95.1%,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母羊受胎率分别为91.8%、98.7%、99.2%,Ⅳ组与Ⅴ组、Ⅵ组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Ⅴ组与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采用鲜精剂型、子宫角输精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湖羊母羊的情期受胎率,但从经济效益上综合考虑,最佳的人工授精方式是通过母羊子宫颈内口输入鲜精剂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L-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3)日龄健康雌性水貂7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7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L-精氨酸含量为1.45%)基础上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1.0%(Ⅵ组)和1.2%(Ⅶ组)L-精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Ⅲ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和Ⅵ组(P0.05)。Ⅲ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Ⅳ组的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Ⅴ组和Ⅶ组(P0.05)。Ⅳ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Ⅲ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和Ⅵ组(P0.05)。Ⅲ组的粪氮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Ⅲ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Ⅵ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和Ⅴ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L-精氨酸添加水平为0.4%~0.6%(L-精氨酸总含量为1.85%~2.05%)时,育成期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毛皮品质、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60日龄体重[(2.13±0.10) kg]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60(Ⅱ组)、90(Ⅲ组)、120(Ⅳ组)、60(Ⅴ组)、90(Ⅵ组)、120 mg/kg(Ⅶ组) CSH的试验饲粮;其中,Ⅱ、Ⅲ、Ⅳ组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Ⅵ和Ⅶ组水貂皮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Ⅱ、Ⅲ、Ⅴ、Ⅵ、Ⅶ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Ⅵ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Ⅵ组血清生长抑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血清生长激素受体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4)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Ⅳ、Ⅴ组(P0.05),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Ⅱ、Ⅳ、Ⅴ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肝脏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CSH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3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6、8、10、12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的周产蛋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Ⅴ和Ⅵ组(P <0.05或P <0.01),Ⅴ和Ⅵ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和Ⅵ组的料蛋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和Ⅳ组(P<0.05或P<0.01)。2)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合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 <0.05或P <0.01),Ⅲ、Ⅳ、Ⅴ和Ⅵ组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0.05或P<0.01)。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蛋壳厚度、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Ⅱ、Ⅲ、Ⅳ、Ⅴ、Ⅵ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壳强度有显著影响,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铜添加水平5.75~7.17 mg/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锰水平对1~4周龄五龙鹅血清脂类代谢、抗氧化指标及器官组织中锰沉积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锰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锰含量为20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Ⅱ组)、60(Ⅲ组)、90(Ⅳ组)、120(Ⅴ组)和150 mg/kg锰的试验饲粮(Ⅵ组)。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Ⅳ、Ⅴ、Ⅵ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2)Ⅳ、Ⅴ、Ⅵ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1),Ⅳ、Ⅵ组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5)。3)Ⅳ、Ⅴ、Ⅵ组血清、心脏、肝脏和胰脏中锰沉积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Ⅲ组血清、心脏和肝脏中锰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锰能提高五龙鹅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器官组织中锰沉积量。建议鹅饲粮中锰适宜添加水平为90~120 mg/kg。  相似文献   

14.
选取泌乳后期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采用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饲喂消化能和粗蛋白为93/1.20(Ⅰ组)、126/1.21(Ⅱ组)、94/1.56(Ⅲ组)、107/1.35(Ⅳ组)、129/1.44(Ⅴ组)和116/1.55(Ⅵ组)(MJ/d)/(kg/d)的6种日粮,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水平日粮对伊犁马泌乳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4泌乳月时,Ⅵ组尿酸(UA)的含量比Ⅰ、Ⅱ和Ⅳ组分别提高了6.4%、8.2%和10%(P0.05);Ⅱ组较Ⅰ组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提高14.16%(P0.05);Ⅱ组的低密脂蛋白蛋固醇(LDL)较Ⅲ组增加16.7%(P0.05);Ⅵ组中的尿素氮(BUN)较Ⅱ组增加22.9%(P0.05)。Ⅲ组促卵泡素的含量分别比Ⅰ、Ⅳ和Ⅵ组提高了8.7%、6.7%和7.1%(P0.05)。在第5泌乳月,Ⅳ、Ⅴ、Ⅵ组总蛋白(TP)高于Ⅱ、Ⅲ组(P0.05)。Ⅴ和Ⅵ组的ALB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Ⅱ组HDL含量高于Ⅳ和Ⅴ组(P0.05);Ⅱ组LDL含量高于Ⅰ、Ⅲ和Ⅳ组(P0.05);Ⅲ组和Ⅳ组间的BUN差异显著(P0.05);Ⅵ组的肌酐(CRE)水平在各组中最高,并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在Ⅴ组中的水平最高,较Ⅰ、Ⅱ和Ⅳ组分别提高19.0%、23.2%和14.9%(P0.05)。因此,饲喂高能量日粮可提高伊犁马泌乳后期血液中HDL、LDL和促卵泡素水平,高蛋白质日粮可提高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揉丝微贮玉米秸秆对徐淮山羊生长性能、组织和器官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 月龄徐淮山羊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普通玉米秸秆,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揉丝玉米秸秆,试验Ⅲ组饲喂基础饲粮+常规青贮,试验Ⅳ组饲喂基础饲粮+揉丝微贮,预饲期15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IV组日增重比Ⅰ、Ⅱ和Ⅲ组分别增加了26.50%、25.32%、9.00%(P < 0.05)|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了0.07、0.06、0.03 kg/d(P > 0.05)|料重比降低了2.13、2.12、0.70(P < 0.05)|利润提高了31.78%、30.67%、11.07%。(2)各试验组心脏、脾脏、瘤胃、网胃等器官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 > 0.05)|试验Ⅳ组肝脏指数比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高了18.15%、18.47%、4.74%(P < 0.05)|试验Ⅳ组肺脏、肾脏指数高于试验Ⅰ、Ⅱ、Ⅲ组,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Ⅰ、Ⅱ组差异显著(P < 0.05)|试验Ⅲ组瓣胃指数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 < 0.05)|试验Ⅳ组皱胃指数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 < 0.05)|试验Ⅳ组小肠指数高于试验Ⅰ、Ⅱ、Ⅲ组,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Ⅰ、Ⅱ组差异显著(P < 0.05)|试验Ⅲ组大肠指数高于Ⅰ、Ⅱ、Ⅳ组,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Ⅰ、Ⅱ组差异显著(P < 0.05)。(3)各试验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UN)、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试验Ⅳ组甘油三酯(TG)高于Ⅰ、Ⅱ、Ⅲ组,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 > 0.05),比试验Ⅰ、Ⅱ组分别高了0.21、0.25 mmol/L(P < 0.05)|试验Ⅳ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高于试验Ⅰ、Ⅱ、Ⅲ组(P < 0.05)。由此可见,玉米秸秆经揉丝微贮饲喂徐淮山羊,不仅提高了其育肥效果,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及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效果优于常规青贮玉米秸秆、普通玉米秸秆和揉丝玉米秸秆,有着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揉丝微贮|徐淮山羊|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混贮对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Ⅰ组(豆秸∶玉米秸=7∶3)、试验Ⅱ组(豆秸∶玉米秸=5∶5)、试验Ⅲ组(豆秸∶玉米秸=3∶7)和试验Ⅳ组(豆秸∶玉米秸=5∶5,20 g/t乳酸菌),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感官评定均为良,试验Ⅱ组评分最高;试验Ⅰ组的V-score评分为差,其他各组均为优,其中试验Ⅱ组评分最高;试验Ⅱ组的p H最低,其单宁和丁酸含量分别较试验Ⅰ、Ⅲ、Ⅳ组降低了7.79%、13.78%、31.99%和60.00%、33.33%、80.95%(P0.01),但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以上结果说明,豆秸和玉米秸以5∶5的比例混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玉米秸秆或全株青贮玉米对生长期霍杂肉鹅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40日龄、体重相近(2.38 kg左右)的健康霍杂肉鹅150只,公母各半,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饲喂含有20%发酵玉米秸秆、20%全株青贮玉米、30%发酵玉米秸秆、30%全株青贮玉米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试验期30 d,统计日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第1~30天),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0.81%(P<0.05)、16.79%(P>0.05)、32.16%(P<0.05)和35.60%(P<0.05),试验Ⅲ组比试验Ⅰ组有所提高(P>0.05),试验Ⅳ组比试验Ⅱ组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Ⅱ组和Ⅳ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3.53%(P>0.05)、23.04%(P<0.05)、12.42%(P&g...  相似文献   

18.
不同比例麦麸和玉米秸秆对黄粉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比例麦麸和玉米秸秆对黄粉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000只5~6龄黄粉虫,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饲喂小麦麸,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饲喂20%麦麸和80%玉米秸秆、40%麦麸和60%玉米秸秆、60%麦麸和40%玉米秸秆、全玉米秸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Ⅳ组的体重、体长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Ⅲ组黄粉幼虫体重、体长和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且试验Ⅱ组的经济效益每千克提高了15.15%。因此,试验Ⅱ组麦麸和玉米秸秆的比例最适合养殖黄粉幼虫。  相似文献   

19.
相对湿度和间歇性偏热处理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和间歇性偏热处理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个偏热水平(26和31℃)和3个RH水平(30%、60%和85%)的2×3因子设计,选取体重相近的22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6个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温度21℃,RH60%。正试期14 d,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将环境控制舱内Ⅰ、Ⅱ和Ⅲ组的温度调至26℃,RH分别调至30%、60%和85%;Ⅳ、Ⅴ和Ⅵ组的温度调至31℃,RH分别调至30%、60%和85%,其余时间环境控制舱内温度与RH均与预试期相同。结果表明:1)Ⅰ和Ⅴ组肉仔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Ⅱ和Ⅵ组(P0.05);RH为30%和60%时肉仔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RH为85%时(P0.05)。2)试验第7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Ⅳ和Ⅵ组(P0.05);26℃时肉仔鸡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31℃时(P0.05)。3)试验第1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组(P0.05);RH为60%时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RH为30%和85%时(P0.05)。试验第7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Ⅰ、Ⅴ和Ⅵ组(P0.05)。试验第1和14天,26℃时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31℃时(P0.05)。4)试验第1和14天,Ⅵ组肉仔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Ⅴ组(P0.05);31℃时肉仔鸡血清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高于26℃时(P0.05)。试验第1、7和14天,Ⅲ、Ⅳ、Ⅴ和Ⅵ组肉仔鸡的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RH为85%时肉仔鸡的血清IL-6含量均显著高于RH为30%和60%时(P0.05)。总之,RH和间歇性偏热处理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肉仔鸡的免疫功能,其中较高偏热和较高湿度(31℃+85%RH)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枣粉对蛋鸡脂质代谢、抗氧化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枣粉代替基础日粮中部分玉米对蛋鸡脂质代谢、抗氧化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20日龄海兰灰蛋鸡48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Ⅵ组用枣粉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2%、4%、6%、8%、10%的玉米。预饲期7 d,试验期74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枣粉可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的含量,其中Ⅵ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甘油三脂(TG)含量降低了3.00%(P0.05),Ⅲ~Ⅵ组分别极显著降低了18.60%、47.46%、26.50%、34.08%(P0.01);Ⅴ、Ⅵ组极显著提高了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1);Ⅱ、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24.76%、38.82%,Ⅴ、Ⅵ组则分别提高了30.14%、40.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Ⅲ~Ⅴ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显著提高了3.43%、3.00%、9.83%(P0.05),Ⅵ组极显著提高了17.49%(P0.01);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Ⅵ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Ⅲ、Ⅳ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6.28%、16.77%(P0.05),Ⅴ、Ⅵ组则分别极显著降低了20.67%、32.43%(P0.01);枣粉替代基础日粮中部分玉米有提高血清中免氧球蛋白G(Ig G)和免氧球蛋白A(Ig A)含量的趋势,其中Ⅵ组血清中Ig 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