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引起新疆奇台窖藏马铃薯发生病害的病原种类,为新疆马铃薯窖藏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3月采集新疆奇台农场3个大窖病薯(大西洋品种)块茎。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显微形态观察和柯赫氏法则、结合16S rDNA、ITS等鉴定方法,分离得到马铃薯窖藏病害的病原菌。【结果】从病薯中总计分离出12株菌株,其中致病菌有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虱状赤霉(Gibberella pulicari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结论】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虱状赤霉(Gibberella pulicaris)的致病性较强;由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引起的马铃薯病害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释放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e(Goeze))防治棉田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防技术,寻求生物防控棉蚜的方法。【方法】采用棉田天敌多异瓢虫释放、化学防治和不防治3种不同处理措施,研究棉田棉蚜暴发前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控制效果。【结果】在棉田中释放多异瓢虫后,棉田内的蚜虫数量较CK棉田有显著减少的趋势,在释放多异瓢虫20 d后棉田内蚜虫数量水平接近化学防治棉田;不同防治处理的防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生物防治棉田在处理30 d后防效达到化学棉田相近水平;生防棉田中多异瓢虫各虫态数量高峰期较其他2种处理棉田均出现滞后现象,但各虫态高峰期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棉田。【结论】生防棉田多异瓢虫数量高峰期持续时间高于化防处理及CK处理,其防效较化防棉田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对马铃薯瓢虫监测、调查,通过饲养对它的定点、定株、定虫、定时进行观察及大面积观察分析发生的规律,研究马铃薯瓢虫防控对策,从而控制了马铃薯瓢虫的危害,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麦主产区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为制定区域性杂草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调查新疆北疆主要小麦种植区域奇台县和额敏县的冬小麦田杂草。【结果】小麦田杂草共计60种,隶属于20科52属,以菊科、豆科、禾本科为主;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 Beauv.为新疆北疆区域麦田的优势杂草,区域性常见杂草有2种,为灰藜Chenopodiumglaucum L.和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3个调查区域内杂草的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额敏县麦田杂草种类有47种,奇台县南部丘陵区域和中部平原区域杂草种类分别有32、31种;从物种多样性来看,额敏区域杂草香农-威纳指数最高,为2.51,辛普森指数则是奇台中部平原区域最高,为0.19,额敏麦区麦田杂草群落的均匀度高于奇台区域,均匀度指数为0.65。【结论】稗草在新疆北疆冬小麦种植区域大面积发生,对小麦生长、产量有较明显影响,其次为灰藜和卷茎蓼,在局部区域出现,但对发生地小麦造成一定影响,其他一般性杂草均在部分田块发生,对该区域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小。3个调查区域内额敏杂草物种丰富度最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奇台县中部平原区杂草优势种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果树脐腹小蠹伴生真菌种类或类群,分析其功能,为脐腹小蠹为害机理和伴生真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方法】在新疆疏勒、英吉沙等地采集被害果树上的脐腹小蠹成虫,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室内分离培养的方法,鉴定其伴生真菌种类或类群,通过FUNGuild功能预测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其功能。【结果】脐腹小蠹伴生真菌主要由7个门、24个纲、66个目、124个科的221个属组成;体表和肠道伴生真菌群落无显著性差异,体表伴生真菌优势菌群为GeosmithiaSaccharomycetalesByssochlamysWickerhamomyces,分别占群落的29.55%、19.50%、8.20%和6.07%;而肠道伴生真菌优势菌群为GeosmithiaPleosporales和 Gibellulopsis,分别占42.14%,15.61%和6.97%;伴生真菌以腐生营养型、植物致病性、病理-腐生营养型和动物致病性为主,且不同果树脐腹小蠹均携带植物病致病性真菌,其中桃树脐腹小蠹携带植物致病型真菌比例最高,为19.06%;室内分离鉴定出伴生真菌13种,其中Geosmithia pallidaYamadazyma mexicanaCladosporium macrocarpum为植物病原菌,Wickerhamomyces silvicola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Rhodotorula mucilaginosa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为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菌。【结论】新疆果树脐腹小蠹普遍携带、传播植物病原真菌,在防控脐腹小蠹的同时应注重果树枝干病害的防控,防止2类有害生物协同为害,加重危害;而伴生真菌中的有益拮抗菌可作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菌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近年来,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紫花苜蓿质量与产量仍不足以满足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高效固氮根瘤菌的筛选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表面消毒和平板划线法从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单菌落;使用BOX-PCR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基因型划分;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持家基因(atpDglnIIrpoB)和共生基因(nifHnodC)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中国东北和华北19个采样地共分离纯化了499株根瘤菌,BOX-PCR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7种BOX型,BOX型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现象,同时寄主品种对根瘤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97.60%(487/499)的根瘤菌为Sinorhizobium meliloti。其余12株分别为S. adhaerensMesorhizobium huakuiiRhizobium loessenseR. mesosinicumR. vignaeMesorhizobium sp.和Phyllobacterium sp.,这12株根瘤菌仅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华北地区根瘤菌均为S. meliloti。3个持家基因在紫花苜蓿根瘤菌种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一致,但其揭示优势种S. meliloti的种内多样性存在差异。共生基因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在根瘤菌属间和属内发生了共生基因的水平转移现象。nifHS.meliloti种内显示出比nodC更丰富多样性。【结论】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根瘤菌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寄主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明确天敌昆虫亚洲多色瓢虫(Harmonias axyridis)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防控能力。【方法】在室内光照培养箱中,研究了亚洲多色瓢虫各生育阶段对玉米蚜高龄若蚜的捕食功能与寻找效率。【结果】亚洲多色瓢虫不同生育阶段对玉米蚜的日猎食数量差异较大,其中4龄幼虫和雌虫对玉米蚜的猎食数量较多,日最大猎食量分别为400头和370.4头。亚洲多色瓢虫各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亚洲多色瓢虫各生育阶段对玉米蚜的寻找效率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亚洲多色瓢虫的高龄幼虫和成虫对玉米蚜防控能力较强,且在亚洲多色瓢虫的捕食猎物过程中,瓢虫之间存在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大小与瓢虫密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病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奇台农场、尼勒克县实验站、巴里坤石人子村等地区的感病植株与块茎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显微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16S rDNA及ITS鉴定方法,分离鉴定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病原菌。【结果】病原菌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ctis)、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细级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白地霉(Galactomyces candidum),分别引起青枯病、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黑斑病、赤星病、白地霉干腐病,其中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致病性较强。【结论】新疆马铃薯主产区的病害有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并且青枯病、白地霉干腐病、赤星病、黑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棉区分别采集僵铃与裂铃病样,对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调查分析棉蚜危害和僵铃与裂铃发生的关系。【结果】 棉铃表面产生锈褐色斑纹主要是花蓟马危害造成;单纯棉蚜为害并不直接产生僵铃和裂铃症状,但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会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的感染,是造成黑色和黑褐色或橄榄绿色僵铃和裂铃的主要原因。【结论】 花蓟马是造成新疆棉田铃面产生锈色斑纹主要原因;棉蚜的单纯为害虽不直接形成黑色僵铃和裂铃,但其为害及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可明显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链格孢菌(Arternaria spp.)和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的侵染和繁殖,导致发生僵铃和裂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和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都是茄科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对茄科作物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这2种瓢虫由于外形非常相似,无法通过体表特征区分,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种准确且快速的区分方法。【方法】基于这2种瓢虫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mtCOI)的物种特异性,利用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SS)PCR引物建立了一种分子鉴定技术,即以茄二十八星瓢虫和马铃薯瓢虫之间的mtCOI基因序列变异为基础,设计了2对SS-mtCOI引物Hvp和Hvm。【结果】用这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均出现物种特异性扩增现象。在不同的DNA质量浓度下对该SS-mt COI引物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Hvp引物在茄二十八星瓢虫DNA质量浓度为3.13 mg/L时仍可检测到扩增条带,Hvm引物在马铃薯瓢虫DNA浓度为2.43 mg/L时仍能检测到扩增条带。此外,Hvp和Hvm引物也能准确鉴定马铃薯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密度龙葵对棉花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龙葵设为0、10~30、30~50、50~70、70~90和 90~110株/m2 6个密度处理,分别在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测定棉花株高、主根长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CAT活性、SOD活性和POD活性。【结果】 在棉花蕾期和花铃期棉花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均随龙葵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棉花蕾期时龙葵对棉花叶片MDA含量、CAT活性、SOD活性和POD活性影响最大。其中龙葵种群密度为50~70株/m2时对棉花MDA含量以及CAT、SOD和POD活性影响最大,分别为0.05 mg/g、5.53 U/g、10.96 U/g和7 893.24 U/g。龙葵种群密度为0、10~30和30~50株/m2时对棉花株数和单株结铃数影响不显著,且龙葵种群密度为0和10~30株/m2时,对棉花铃重影响不显著。【结论】 龙葵种群密度控制在30株/m 2 以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棉田龙葵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制定棉田龙葵的防治指标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0、1、4、7、10、15株/m2)龙葵持续危害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取模型拟合法分析不同密度龙葵与棉花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析龙葵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棉花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随龙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龙葵对棉花中部铃铃数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龙葵密度为1株/m2时,棉花产量损失率为60.92%;当龙葵密度达到15株/m2时,棉花产量损失率为100%。对数模型y =12.594 ln(X) + 58.025能较好地拟合龙葵密度与棉花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对数模型,人工防除龙葵的经济阈值为0.016 株/m2,96%精异丙甲草胺EC化学防除的经济阈值为0.017 株/m2。【结论】龙葵对棉花的抑制效应与其密度呈正相关,当田间龙葵持续危害密度高于0.016 株/m2时,即160 株/hm2,应及时防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为科学防控甘薯田杂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倒置W法9点取样,对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 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有46种,隶属于19科42属,其中禾本科10种、菊科8种、藜科5种、豆科3种、蓼科3种,其它科1~2种。相对多度大于1的杂草有20种,其中优势杂草有7种,分别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藜Chenopodium album、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mitis,常见杂草有13种,分别为龙葵Solanum nigrum、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苦苣菜Sonchus arvensis、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大蓟Cirsium japonicum、虎尾草Chloris virgata、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和艾蒿Artemisia argyi,还分布有一般性杂草26种。【结论】 优势杂草中危害最重的杂草是马唐、马齿苋和稗草,其相对多度分别为16.29、13.27和11.36。核桃-甘薯间作甘薯田杂草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18,高于甘薯单作田,而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25和0.60,低于甘薯单作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玉米品种密植条件下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脱粒含水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找出该地区密植条件下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北疆地区种植的耐密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疆18个中熟玉米品种为材料,在10.5×104株/hm2密度下,分析各参试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结果】在密植条件下各参试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产量与行粒数(r=0.565*)、百粒重(r=0.485*)呈显著正相关;18个玉米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85.6%的产量变异;优化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6.391+0.469X6+0.33X8。【结论】新疆北疆博州地区密植条件下选择玉米品种时,选择穗长稍长、穗粒重较大、百粒重较重且脱水快的品种,华西704,登海1707和华西917可作为新疆博州地区中熟春播地膜玉米栽培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调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瓢虫资源种类,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9个县市14种典型生境90样点的天敌瓢虫种类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共获1 173号标本,隶属于3亚科11属20种,其中优势种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和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rnpunctata,中国双七星瓢虫Coccinulla sinensis (Weise,1889)为新疆新记录种。不同生境中瓢虫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杂草生境瓢虫种类最为丰富,达13种,而苹果园生境瓢虫种类最少,仅为1种。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系统中麦田与水稻田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710 942、0.693 948,且丰富度指数也很高,而均匀度指数较差,为0.396 785、0.356 619,而且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苹果园和桃树园前3个多样性指标都很低,优势度指数却最高;不同地区中尼勒克县和伊宁县的多样性指数都很高,各为0.703 382、0.667 679,并丰富度指数也很高,各为1.257 681、1.645 922,但这两县的均匀度指数较差,各为0.361467、0.289 969,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特克斯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301 030,而且丰富度指数较低,为0.378 923,优势度却最高,为0.500 000。【结论】外界干涉越频繁,对瓢虫种类的分布、物种类群多样性均不利,群落结构较单一,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影响伊犁河谷地区的瓢虫群落结构变化。在伊宁县、尼勒克县等地区以及瓢虫种类最为丰富的生境上加强瓢虫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可最大限度发挥自然控害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杏树鬃球蚧在野果林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为有效防治杏树鬃球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 ~ 2020年在新疆野果林野杏集中分布区设置7个样地,以目测法调查杏树鬃球蚧的发生量及野杏受害程度。【结果】杏树鬃球蚧在不同受害等级野杏上的发生量不同。杏树鬃球蚧1龄若虫发生量最高可达1108.46头/50 cm枝条,且与前一代雌成虫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调查样地杏树鬃球蚧发生及危害不同,其中巩留县萨哈杏树鬃球蚧发生量最大,野杏受害指数较高;新源县交托海杏树鬃球蚧发生量较少,野杏受害指数最低,但有增长趋势。【结论】杏树鬃球蚧在野果林区域及其周边的农业区域的扩散速度比较快,防治难度大,抓住防治杏树鬃球蚧的最佳时期及采用区域性的防治策略管理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棉区牧草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寄主取食季节性演替规律,为牧草盲蝽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5~2017年在新疆南部主要植棉绿洲生态区,采取普查方法调查牧草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结果]新疆南部棉区牧草盲蝽寄主植物共26科90属118种,主要集中于豆科、菊科、苋科、十字花科等;其中栽培作物(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