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桉树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地力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桉树与大叶相思混交,由于大叶相思的根瘤能固氮,同时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素水平;速效钾含量也随之提高。造林9年后桉树相思1:1行间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相比,林下0~20cm土层土壤中,前者比后者提高:有机质4.34g/kg、全氮0.100g/kg、速效钾6.88mg/kg;2:1混交林则分别提高2.60,0.075g/kg和6.32mg/kg;但对速效磷的影响不明显。桉树与黑荆混交,对地力的培肥效果不理想。对林木生长的调查结果表明,桉树与相思混交,在培肥地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林分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BR-120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富民县对桉树的育苗、造林和南盘江林业局的杉木育苗、造林作了推广运用试验。结果得出:用1:5000的BR-120溶液喷施桉树和杉木后,对桉树和杉木的苗木和幼树的生长都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较,使桉树的高增长29.0%,地径增长29.1%;杉木高增长20.7%,地径增长26.0%。BR-120促进桉树幼树营养生长的作用比杉木大。  相似文献   

3.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3种林分土壤氮含量分别增加44.6%和2.9%,49.3%和12.8%,466.9%和68.9%。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关系明显,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速率与土壤养分关系紧密,尤其是与土壤总磷含量。土壤总氮、有效氮、总磷和总钾对桉树凋落物叶氮含量和总磷养分释放影响较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枝分解中,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与凋落物枝氮含量、总磷含量关系密切。间作桉树林促进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种不同间作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均呈现快-慢-稍快模式,N元素质量分数属于富集-释放模式,P元素先下降后上升,除桉树+山毛豆枝凋落物外,属于释放-富集模式;K、Ca、Mg的质量分数随着分解过程一直下降,属于淋溶-释放模式,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是MgCaKNP,凋落物枝养分释放速率是MgKCaNP;桉树+象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均是MgKCaNP;桉树+山毛豆人工林凋落物叶是MgKCaNP,凋落物枝则是KMgCaPN,凋落物叶和枝中养分含量的释放尤其受土壤总氮和速效磷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造林整体的特点及重要性,并以桉树为例,对桉树造林整地方式——全垦和不整地对桉树生长和对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全垦优于不整地,科学的整地方式,对桉树的生长和土壤性质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雷  韦斌 《广西林业》2012,(5):17-18
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一说起桉树研究,人们就会把日光投向广西国有东门林场. 自1982年“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实施以来,东门林场先后开展了169个科研实验,完成试验示范林面积3.75万多亩,种质资源引进居国内同类研究之首。  相似文献   

6.
桉树营养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黄心土与火烧土比例为4∶1,每100kg土加施过磷酸钙0.9kg,不施饼肥、尿素、氯化钾的配方对桉树育苗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桉树引种驯化是桉树良种选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桉树引种驯化的实际出发,应用“气候相对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生态因子分析法”等理论,提出了桉树引种驯化的技术对策。通过引种驯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强调了今后要做好:引种区划、分区引种、加大种源/家系试验规模、分树种建立育种计划,以及抗性选择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热带林业》2000,28(4):176-178
桉树通过接种固氮菌,构建一种新型的共生固氮体系,使原本不具有固氮自肥能力的桉树获得固氮能力。这不仅补偿了由于淋失和木材采伐等消耗的土壤氮源,而且可以提供桉树生长所需的氮,并使土壤维持一定的氮素水平。因此,桉树接种固氮菌在土壤氮素持续供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日趋贫瘠的桉树林地土壤改良、地力保持具有重大意义(康丽华,1997)。苗期接种固氮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桉树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的一些桉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资料,依据众多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桉树与水分,桉树与土壤养分,桉树水土保持,桉与其它生物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桉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垦和带垦整地方式对桉树生长及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桉树造林整地方式——全垦与带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研究,以及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垦优于全垦。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毛竹笋材两用林土壤养分分布与肥力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明市毛竹笋材两用林施肥前后土壤10项养分指标分布特性及施肥后土壤综合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施肥后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为3.2%~76.5%,属弱变异至中等变异程度;除pH值、全磷含量偏斜量绝对值小于5%之外,其它养分指标分布发生不同程度偏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土壤养分的综合指标,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钾首先反映出土壤养分状况,其次为有效磷,第3为pH值、交换性镁。14个试验处理的土壤养分水平差异较明显,试验处理N2P2K2、N1P2K1、N2P2K1的养分综合得分值最高,而缺素试验处理(N0P2K2、N2P0K2、N2P2K0)综合得分值分列第11、13、12位,说明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施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蓝桉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蓝桉施肥和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监测和分析。经对设于保山市辛街3种施肥处理的蓝桉人工林地,进行为期两年(1993、1994年)的土壤11项化学性状监测得出:土壤的有效N、P、K的含量随林地的施肥而增加;造林两年后,土壤的pH(H2O)、pH(KCl),有机酸,全氮,有效N、P、K,水解酸,交换性Ca(++)、Mg(++)的指标均低于造林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整地方式尾巨桉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不同整地方式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对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整地下土壤的 C、N、P、K 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明显不同。土壤有机碳、全 N 变异性较大,全 P、全 K 变异性较小。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底层土壤;不同整地方式之间养分含量不同,全垦最高,带垦最低,同一土层之间也是有机碳、全 N 含量变异性较大,全 P、全 K 含量变异性较小。土壤 C/N、C/P、C/K、N/P、N/K 均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11.50、21.21、11.46、1.81及0.95,P/K 平均值为0.51,土壤有机碳和全 N 极显著正相关,全 P、全 K 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置Ca、Mg、Cu、Zn和B等中微量元素不同的浓度梯度(缺乏、低量和过量),调查养分胁迫对桉树幼苗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各元素养分胁迫对桉树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2)CK(未浇灌营养液)处理桉树营养元素总量最低,浇灌营养液各处理比CK(未浇灌营养液)处理提高36.03-43.55倍;...  相似文献   

16.
桉树人工林林下间作绿肥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苇  余雪标 《热带林业》2008,36(2):16-20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通过在桉树人工林下间作绿肥作物,对绿肥作物间作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地(杂草地)土壤和桉树1.3m树行间土壤比较,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下间作柱花草后,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3.411%,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提高4.485%、1.984%、7.675%,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比值分别比对照降低5.788%、0.245%,土壤pH、有机质、速效P、速效K、全N、全P、全K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25%、32.051%、9.539%、46.296%、42.315%、29.567%、50.6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17.
柚木种源/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建立在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的柚木种源/施肥试验2.5年生林木进行生长量和叶片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柚木种源对施肥处理的反应基本一致,种源间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好的处理为N2P6K1,即每公顷施N133.3kg、P333.3kg和K66=.7kg,其树高生长是最差施肥处理的3.33倍。施肥处理间的树高生长以P、N、P和K的养分含量随柚木的年生长量变化而变化,在年生长量最大的年份,叶片养分含量较低,反之,则叶片养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幼林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做底肥能使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4.67%、15.87%,每株施215g钙镁磷肥则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1.44%、7.83%;氮肥各水平间无差异,增产效果不明显;钾肥1、2水平间无差异,3水平可能过量,阻碍了肥效发挥。施肥能提高蓝桉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几个处理依次为6、9、2、10、3产出投入比值均大于对照。综合以上几个因素,N2P3K2为蓝桉幼林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9.
邓恩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福庄采育林场的邓恩桉幼林进行不同P肥、N肥水平梯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P肥水平处理和N肥水平处理与对照区相比均对邓恩桉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均有极显著影响,而区组间则没有显著差异。通过LSD法作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P肥水平梯度试验中以P4处理(N250P250K200B5)的效果最好。而N肥水平梯度试验中以N2处理(N100P500K300B5)对邓恩桉的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种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剖面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7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密度下0 1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判断不同密度和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成熟林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性铁含量在A、B等低密度林分中最高,并且在0 30 cm的土壤中,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pH值与全钾、速效钾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钙与交换性镁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性铁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0 30 cm表层土壤的降幅较大,密度对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初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明显,低初植密度更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南亚热带杉木林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深度可达6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