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中国的山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农村64%的人口居住在山区。非木质林产品的生产与农村(山区)的发展及基于林分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森林认证工作的开展在国际上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及社会效益良好的林产品的认同。经营良好的林分往往能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达到标准,而这些标准可以确保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含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进行操作的。从森林认证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农村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我国在森林认证尤其是在林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森林认证相关知识的普及,社会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任重而道远。参11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及实现途径;并从国际水平、国家水平及亚国家水平3个层次分析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森林认证已在多国展开,中国也形成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体系主要有政策和制度、法律、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简略论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最后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森林认证要素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森林认证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森林认证将成为提高森林经营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手段。2005年,安徽省开展了森林认证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对森林认证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根据安徽实际,森林认证的要素应该包括:森林认证的范围、标准、收费和程序等。为推动安徽省森林认证工作,笔者提出4点建议:(1)政府部门出台森林认证政策,鼓励森林经营单位开展森林认证,并对森林认证的单位给予经费补贴或税收减免;(2)森林认证应先试点后推广;(3)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森林类型制定森林认证的标准,实行分类指导;(4)从市场机制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实行森林认证的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宣传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森林的良好发展以及可持续的经营,需要实行森林认证。基于此,概括了森林认证的发展前景和森林认证下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森林认证之前和认证之后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以及将认证后的森林经营企业和未认证的森林企业进行对比,具体探析了森林的认证对林业的经济发展以及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庄建伟 《现代农业》2008,(12):55-57
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工具逐渐兴起。本文对我国森林认证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最后对中国森林认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指导森林经营.该国的森林经营由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已转变为以森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目标为主.综述了加拿大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加拿大森林经营理论的研究、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对目前该国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进展及经营技术、经营制度和经营措施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启示.表1参8  相似文献   

7.
参考前人对森林认证的研究,本文回顾了森林认证的概念、森林认证体系及中国和云南省目前森林认证开展的现状。认为开展森林认证可促进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云南省林业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提高林业企业的经营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但是目前云南省参与森林认证的程度较低,分析了云南省开展森林认证的优势,提出了云南省开展森林认证的建议,旨在为云南省林业发展和森林认证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林认证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最新的有关森林认证的研究资料,综述了森林认证产生的背景和起源、现状、认证体系及进展.森林认证是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由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发起、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目前共有两大全球认证体系(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两大区域认证体系(泛欧森林认证体系(PEFC)与泛非森林认证体系(PAFC))和10多个国家的认证体系正在运作、森林认证将是全球林业经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行森林认证试点工作。基于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与林业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森林认证发展模式,是目前一项重要课题。在对国外森林认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森林认证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从政府、认证机构、认证企业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森林认证发展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林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森林经营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的重要保障。森林认证是对森林经营及产销链过程进行评价和认定,指导森林经营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大主题相平衡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经营之路。本文按森林认证要求,对广西高峰林场森林经营现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经营重点、难点及成因,提出改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在中国还缺乏一套统一的判定标准及区划体系。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体系和中国县级森林经营区划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区划方法。这样既使得原森林经营区划体系得到了加强和补充,又避免了2个系统独立存在而造成区划成果对森林经营指导意义不强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  相似文献   

12.
以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说明了未持有和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并分析在何种情况下理性的林业企业会申请森林认证以进行林产品贸易。认为推动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行为与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规范森林认证手段、改善林产品贸易发展环境、培育专业化的森林认证和林产品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森林认证现状,为广西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WOT方法对广西开展森林认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广西开展森林认证具有已有森林认证体系可为广西开展森林认证提供借鉴、政府支持、林业企业发展迅速等优势,存在国内市场对森林认证产品需求总量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劣势,面对认证产品市场份额持续增加、科学发展观要求实施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认证发展空间巨大等机遇及森林认证环节要求严格、森林认证费用较高昂等挑战。【建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认证机构和培养专业人才、明确权益相关者在推动森林认证中的作用、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以推动森林认证在广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贫困山区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优势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和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一些贫困山区境内孕育着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的丰富生物种类,非木材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野生食用菌产品、竹和竹制品及山野菜等占有较为重要的经济地位。目前,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利用为该地区的人们维持生计、增加收入和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在分析云南省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认为云南贫困山区非木材林产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非持续性的采集,导致非木材林产品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非木材林产品营销方式的落后影响了农民的权益;政策扶持不够,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以理顺体制,加强宏观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采集方法,建立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利用的评估与监测体系;合理布局规划,推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产业集群的形成;组建“龙头企业+林农+基地”的发展模式,提高其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建立并完善非木材林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体系等综合发展的路径对策,旨在促进该地区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更是发展林区经济,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杨梅Myrica rubra为例,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仙居县下属的6个行政村抽取的15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2种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相关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非木质林产品投产面积以及家庭成员有无参加相关培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均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成员投入到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的时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一般显著,但表现为负面影响。可见,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的收入主要依赖其产量,应通过发挥各个组织的作用,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非木质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产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增加农户家庭收入。表5参8  相似文献   

16.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湖北省森林认证为研究对象,综合林权权利结构和森林认证驱动力两大要素,构建了一套湖北省森林认证影响因素调查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森林认证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经营使用权、森林认证认知、经营让渡权、认证标识认可、森林认证态度是影响湖北省开展森林认证的五大主导影响因素。同时,就湖北省开展森林认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实现湖北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如实地记录了笔者在中国森林认证的形象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在具体的设计创作期间,从最开始的构思、画草图、确定方案到最终制作完成,围绕着森林、中国、可持续经营这3个设计要点设计了标志、辅助图形等基础设计部分以及名片、台历、手提袋等一系列的具体应用物品。在这期间有过很多的尝试,但在设计创作中始终注重把握住设计的整体风格,追求中国气魄,从意境着手,寻求突破,不犹豫,不迟疑,确定目标,做好设计。在设计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水墨笔触等中国元素和符号来营造设计意境。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通过水墨笔触来创造年轮、林木等和森林有着某种联系的形象,来深化森林认证的主题,达到图形传达信息的设计目的。希望在设计中既能表现出森林认证的共性,又传达出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认证的个性。图2参14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