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智力保障,独立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自主创新是当前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的重点,旨在使所培养的学生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一批能肩负起历史使命的科研创新人才是高校理科基地建设面临的有待思考的问题。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对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经验和育人成效进行了总结。首先,明确"以学科发展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充分发挥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教学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办学思路,在注重提高理科基地科研水平的同时,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基本形成了具有森林生物学特色的学科群,以及从理学学士到博士后的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找准专业定位,以育人为中心进行整体谋划,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实践中求真知;通过增强专业软实力、积极申报各类科研和教学项目、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注重与校外企业的合作等,寻求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采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开设具有森林生物学特色的实验课程;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办学思路,开阔本科生的学术视野等举措,成功构建了"1(3)+2"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基础教学资源数据库、显微互动网络教学系统和实验管理系统。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学效果优良,教学成果丰硕,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在农林院校发挥了显著的辐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建设的经验。阐述了基地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及特色,明确提出了基地人才培养要贯穿“厚品德、尊个性、强基础、重实践”这一主线。  相似文献   

4.
2017年在北京先后召开的“全国高校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创新研讨会”和“第一届京津冀农林院校生命科学教学研讨会”提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科研思维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以课程教学创新作为提高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加强新媒体教材建设,促进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对新时代高等学校生物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彩霞,女,汉族,1955年11月生,宁夏平罗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学会发育与生殖生物学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副院长.  相似文献   

6.
北京林业大学理科生物学基地通过7年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对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暨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10年来的实践探索和培养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指出高校应加强组织领导,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组织保障;转变教育观念,为培养...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类学研产结合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12月20日揭牌。为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化人才相对缺乏的现状,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我校等全国36所高校成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将按照“基础+模块+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本硕连读、分段培养、定期考核、优胜劣汰的“滚动”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依托生物技术和…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9月23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将举办学院成立20周年暨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在此,生物学院全体师生向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海内外校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基于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型学院,于1997年正式成立。建院以来,在校党委和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的弱化一直是影响农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实践基地建设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区域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跨越地理位置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着“建”与“用”脱节、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低等问题。为此,福建农林大学提出“点面结合、校地共建、闽台合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并探讨了“产教研三方协同保障,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农林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高等农林院校与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协同保障、产学研高度融合等特点,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区域农林业技术“瓶颈”的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以提高农林业共同体内聚力为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农林大学以洋中科教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引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彰显闽中闽北区域特色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②建立“多方参与、协同保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长效机制;③打造完整的农业基本技能和产业实践链条,提升农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水平;④拓展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服务乡村振兴和教师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了农林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与区域农林产业的有机衔接,建立了农林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长效保障机制,促进了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学科交叉,解决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缺失问题;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方面,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面向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态的实践育人成效,为对台的农林业交流提供了窗口;在成果辐射与示范效应方面,为地方高等农林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板。  相似文献   

11.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专业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研究,从建设目标和内容以及预期成效3个方面提出了旅游英语专业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并在制定“三方参与,共同培养”人才培养新方案、构建“深度融合,教学互助”高职教学新体系、催生“全程介入,交叉磨合”工学结合新形式3个方面突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同时,提出采取联合组建专业教师队伍、联合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联合提供教学基本条件和联合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等措施,为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使旅游英语专业的社会声誉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科研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林学类大学生科研实践现状的分析,发现科研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科研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科研训练中学生与教师互动少、理论课多,学生没有时间完成科研项目,同时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不计学分、科研训练管理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真正认识科研实践的本质;强化大学生科研管理,提高科研训练实效性;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相融合;完善激励与评价机制,调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面向就业,增加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类项目比例,以此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对农林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农林院校工科教学的有机补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农林大学工科专业的科研训练中,存在着专业培养计划难以保证学生的科研训练时间、学生急功近利的现象严重、学生的主动性不高、项目的覆盖面低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科研训练应与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项目评价方式、严格项目的管理、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大覆盖面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基于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以培养园林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认识,提出首先要优化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包括教材的更新与整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和重视课外专业技能的训练;其次园林专业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两栖性、“教学”与“科研”的两面性,应既是“高学历”又是“多面手”;最后提出应从关键环节入手强化园林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改革现行的成绩考核体系,强调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东北林业大学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始建于1960年,在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他们以“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方针为指导,以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目标,向国家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成为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提起这个学科,有让人骄傲的地方,因为它是中国该领域最早的硕士点学科和目前唯一的博士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的主干…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隐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发展理念。“植物发育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其对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自然科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中的楔入点和实施路径,并构建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将“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合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学人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于“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师德、专业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围绕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这一主题,按照“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以教学促就业”的思路,研究探讨了符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以培养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研产”相结合教学体制的构建;提出理论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产学研教育网络、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并阐述了这四者间的关系及其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固有弊端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剖析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科研与教学互动的必要性;并提出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包括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组织创新性教学内容、拓展创新型实践基地、完善创新性评价体系和搭建创新性交流平台等,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SRTP即“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旨在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历年SRTP的申报情况,重点对园林学院SRTP项目申请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SRTP对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意义,同时,就如何为大学生营造自主创新、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申请并执行了大学生创新性科研训练项目——重霾污染天气时大气PM2.5数浓度谱分布特征研究。该文阐述了大学生在创新科研训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提高本类项目实施效果的途径:首先应确立可行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选题;其次要多途径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第三,用学术论文巩固科研训练的成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还培养了本科生的科研素养,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将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锻炼了学生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